作为2018年第24届山东省运动会主会场,青岛市民健身中心项目建设一直备受外界关注,近日青岛电视台《海洋》栏目专题报道了青岛市民健身中心的建设情况。海浪、贝壳型的体育场馆已在“云海之巅”初露真容,惊艳绽放。

今年,第24届省运会将在我市举办。作为主办城市,我市将承办省运会开、闭幕式和70%左右赛事,场馆建设对保障省运会成功举办和改善我市体育设施条件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6处新建场馆均已基本完工,今年投入使用。尤其是主会场——青岛市民健身中心建设项目,海浪、贝壳型体育场馆在“云海之巅”初露真容,惊艳绽放。
上午,记者来到位于高新区胶州湾畔的市民健身中心,远远看去,两座造型新颖的巨大场馆矗立在眼前,银白色的外观看上去科技感十足。南侧的“云之贝”体育馆呈椭圆形,中心是一个放射状的圆环,远观像是一艘倾斜的飞碟,又像是一个质感十足的大贝壳。北侧的以海浪为设计元素的体育场更为壮观,两侧看台位置的顶棚高高隆起,弧形的圆顶犹如海上的涌浪。
青岛市民健身中心项目推进小组工程师周长川说:“青岛市民健身中心的设计理念,体现了青岛的地方特色。比方说咱们的体育场,是海浪造型,体育馆是云之贝造型,凸显了地方特色,造型新颖、独特。”
工作人员介绍,青岛市民健身中心项目钢结构总用量达2.1万吨,主要分布在体育场、体育馆钢罩棚、钢楼梯、钢骨柱。体育场采用空间管桁架结构体系,体育馆采用国内首创的下凹式预应力钢结构体系,结构体系新颖,造型独特,施工难度大。
周长川说:“为了实现这种特殊的构造,我们创新采用了“大倾斜桁架无支撑施工技术”和“预应力施工技术”,钢结构吊装与预应力张拉紧密衔接,一次性张拉成型。为了验证结构的安全性,委托国内一流监测单位进行钢结构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监测,实现远程可视化监控。钢结构施工创造了新的“青岛速度”。”
据了解,“云之贝”体育馆结构复杂,结构形式多样、层次较多、空间多元。工程联合各专业单位运用建筑模型搭建技术,建立起了三维建筑模型。通过该技术,对主体结构与钢构进行了大量的碰撞分析,及时调整碰撞点,有效避免了返工,加快了工程进度。
周长川说:“体育馆为了实现132米大的跨度,通俗来说的话,它130多米的跨度,没有支撑,只通过两边的支撑来实现,技术在国内也是比较领先的。”
此外,体育馆圆形框架柱直径达1.6米、高度近10米,采用了由专业厂家定制的定型圆柱模。此圆柱模在加工区组装成型,在柱筋绑扎完成后,将圆柱模吊装套入钢筋骨架,然后进行加固定位,提升了施工效率和质量。
据介绍,青岛市民健身中心作为2018年第24届山东省运动会的主会场,主要承担运动会的开幕式、闭幕式及田径、篮球等赛事。首期将建设能容纳6万人的体育场和容纳1.5万人的体育馆等,占地550亩,总建筑面积21.8万平方米。
于明刚说:“青岛市民健身中心建设规模在国内居于一流,下一步我们继续组织全体参建人员对场馆工程进行质量排查、功能调试、竣工清理,积极对接省运会组委会和市筹委会,做好场馆赛事保障工作。”
(来源:青岛电视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