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红岛丨百年淋花(中)
爱青岛 2019-03-29 14:42

  上一期我们讲到,在当下社会,“拎淋花”手艺人要面对原料越来越难获取的问题和欣赏水平逐年增高的观众。那么,这种情况下,他们又将如何演绎“拎淋花”的精彩瞬间?请您收看《印象红岛:百年淋花》(中)。

  红岛街道邵哥庄社区居民李延金说:“去年十五这个头一个淋花,拎起来的木炭烧下这么一块去,叫火把这个铁丝烧断了,一下甩出去了,又急忙扭上这么一个又拾起来又拎,这个淋花还相当好。”

  拎淋花的工具看似简单,但每一步都不能马虎。李延金手上拿的这个是铁丝围成的铁筐,就是用来盛木头和铁片的。生铁锅难找,李延金都需要提前着手准备,这口锅是他去年从旧房子里淘来的,是一口二三十年前的老锅。为了更快地熔化,铁锅需要砸成五厘米见方左右的方块。

  长点的木头将笼子四周围挡结实,再用短一点的木头横放在底部,紧密排列,木头之间的缝隙尽可能最小。

  李延金说:“装的时候什么方法都有,装的时候就是这个笼子越砸紧它,让一点空都不留。里面如果装得太松,不砸紧的话,太松的话,把锅铁就拎出来了,不能烧时间长了,它就拎出来了。”

  装木头和铁片的活儿,李延金从来都是自己完成,这是时间带给他的经验。

  李延金说:“怎么说我现在还在干着,我要是不拎了,那么孩子往下传承,还得我指挥。青年人对这些营生还不大行,阅历少,装这个东西也有一些技巧,装得好它就出花,装得不好它就不出花。这是个人场,不是说二三十个人,是全红岛的人在看。”

  近些年,人们越来越重视民俗文化,拎淋花这一绝活重新回到大众视野,每一个拎淋花的手艺人都希望淋花能有最完美地绽放。

  李延金说:“装一层炭装一层生铁,把生铁再装上炭,再装上生铁,就一层层往上排。”

  和李延金不同的是,张喜庆在铁片里加上了木炭块,一起装进笼子里。

  红岛街道邵哥庄社区居民张喜庆说:“这是为了增加它的热量。也为了更快熔化铁,今年这锅跑了很多地方,四五十公里,棘洪滩以外,平度周围,去找的这个老锅。”

  每装一层都要按压结实,防止铁片和木头掉落。装满,足足有34斤重,元宵节当晚他们需要拎这样的两笼。

  张喜庆的淋花在邵哥庄是出了名的,他的独家秘诀不仅是铁片里加炭,对支撑的杆子更是做了改进。

  张喜庆说:“以前都用竹竿,用皮子绑起来,栓上个皮子头,现在我把它改进成一个,用铁棍把它扣起来,加上下面这一根,让它结实点,这就为安全吧。(为了)下面不用待人的话,能多方位活动,从汽修厂想到一个车用万向节。用钉子把它一固定,套上一个盘以后再用钉子把它固定地下,下边就牢固了,抬不起来了。”

  李延金也不知道今年的淋花怎么样,但是他对自己还是很有信心。从小时候看淋花到自己拎淋花,张喜庆很享受拎淋花的过程,也享受征服它的快感,改进的脚步从未停止。三十年的摸索和经验,他希望每一次都能做得更好。请您继续收看微记录片《印象红岛:百年淋花》(下)。

  (来源:宣推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