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模板
爱青岛 2019-07-19 14:46

  7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

  不止是上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8日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青岛等46个重点城市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正在逐步建立,并将继续投入213亿元加快推进处理设施建设。而2018年进行生活垃圾分类的家庭占38.3%,较2017年增长11.4%。

  垃圾分类,你会分吗?

  青岛在内46个城市交出垃圾分类“成绩单”

  相关统计显示,我国生活垃圾清运量已从1979年的2508万吨增长至2018年的2.26亿吨左右,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按照已经确定的垃圾分类工作目标:

  今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到2020年底,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其他地级城市实现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到2022年,各地级城市至少有1个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2025年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意识范围设施

  ——垃圾分类面临三大“尴尬”

  2000年6月,我国就在八个城市开启了垃圾分类收集试点。但时至今日,垃圾分类仍然面临很多尴尬。

  尴尬一:意识不够

  一些城市对垃圾分类工作的认识仍然停留在技术层面,还没有从培养一代人的文明习惯、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充分认识到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尴尬二:覆盖范围有限

  目前,全国总体上垃圾分类覆盖的范围还非常有限。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仅占全国城市数量的7%左右。

  尴尬三:设施不足

  目前,只有少数沿海发达城市的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比较完备,大部分城市还只能做到在投放环节配备分类收集的设施,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环节的设施配备普遍不足,垃圾“先分后混”问题还没有明显改观。

  干湿、是否可回收

  垃圾到底该如何分类?

  在当前我国各城市试点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每个城市分类的标准并不完全一样,有的地方按照“干”“湿”分开,有的地方则是分为“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进行投放。那么,到底该如何正确区分这些垃圾呢?

  平常生活中的垃圾,主要分为四大类: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以及其他垃圾。

  有害垃圾

  废电池、废墨盒、废油漆桶、过期药品、废灯管、杀虫剂等。

  可回收物垃圾

  玻璃类、金属类、塑料类、废纸壳、废旧衣物等。

  厨余垃圾

  剩菜剩饭、茶叶渣、残枝落叶、骨骼内脏、果皮菜叶等。

  其他垃圾

  宠物粪便、烟头、污染纸张、废旧陶瓷制品、灰土、一次性餐具等。

  只要搞明白了上面四大类基本划分,那就基本不会扔错垃圾了。

  青岛市垃圾分类工作

  作为全国首批试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城市,青岛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目前初见成效。7月10日,青岛市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实施意见》,从各个环节明确了生活垃圾分类方式。

  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出“两个四分法”,即: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按照“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进行分类;居民区按照“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大件垃圾、其他垃圾”进行分类。

  青岛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孙炜介绍,相比2000年的垃圾分类试点,本次分类有了由“量变”到“质变”的提升。试点时是每个城市根据自己情况进行的探索,这一次先行实施是在全社会广泛的开展,从前端到后端是整个系统的垃圾分类的全过程。

  青岛市将在公共区域分别设置不同颜色的垃圾桶——餐厨为绿色,可回收为蓝色,有害为红色,其他为灰色,让市民在便于分类的同时加强监督。孙炜介绍说,这个实施意见也专门做了规定,投放是分类投放,收集要分类收集,运输车辆按不同分类的垃圾种类进行专门运输,车辆的颜色标识以及垃圾桶颜色标识基本对应起来,便于大家识别、监督,最终所有垃圾都要到不同垃圾处理厂进行专业处置。

  到2020年,青岛建设完成垃圾焚烧二期、餐厨垃圾处理厂二期、大件垃圾处理厂、建筑(装修)垃圾处置场等垃圾处置设施,力争实现处理能力达到每天10000吨,同时青岛居民区试点小区分类覆盖率达到70%;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

  (来源:央视新闻、齐鲁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