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越好财商教育越差?这些欧洲国家的初中生还不会花钱
腾讯教育 2019-02-05 11:03

  2019年的春节第一天,很多年轻人恐怕需要盘算这个春节要发出多少个红包、随出多少个份子,可谓压力山大;而孩子们向长辈们拜年后又会收获颇丰,甚至还会和小伙伴们比比谁的存款更多,真是幸福感爆棚。在此,我也想说说令国人羡慕的欧洲孩子们的情况,他们会在盛大节日或其它重要的日子会有怎样的“收获”。

  本人曾生活在瑞士第二大城市日内瓦,这里因是联合国、世卫组织、WTO等多个国际组织的总部所在地而闻名,瑞士也是世界公认的高福利、高收入、高幸福指数的国家。从地理位置看,瑞士南部是意大利、北部是德国、西部是法国,我所在的日内瓦只有沿日内瓦湖西岸向北可以通往瑞士其它城市,这里基本被法国包围。所以瑞士的情况基本可以代表欧洲,至少是欧盟国家的状况。

  总体上看,这里中产家庭的孩子绝对没有中国孩子那种财务上的“幸福感”。在15岁以前,他们基本上是分文没有,甚至都不会花钱。因为一方面,他们的社会习俗里没有新年压岁钱、没有生日红包、没有升学红包;从生活角度看,孩子的日常所需基本由国家福利和社保支付。

  瑞士的孩子在妈妈肚子里就可以获得国家给予的丰厚福利,从妈妈产检、生产、到孩子出生后的奶粉、衣服等生活必须品,国家都有统一的保险、补贴支持。而且,为了鼓励生育,欧洲国家的家庭生得越多,就可以拿到越多的补贴。所以,在街边经常看到一位全职妈妈怀里抱着一个,旁边一个哥哥或姐姐推着一个婴儿车,小车里还坐着一个弟弟或妹妹。生活在这里的中国人经常开玩笑说,他们光靠生孩子就可以养活全家人了。

  从教育方面看,到了3、4岁,小朋友就要进入小学阶段。瑞士的幼儿园和小学是连在一起的。中国的一年级相当于瑞士的4年级,瑞士的1、2、3年级也就是国内幼儿园的小班、中班和大班。但最大的不同就是,瑞士从3岁开始就接受全额免费的教育,不仅学费全免,就连上学需要的课本、纸张、铅笔、彩笔、橡皮……凡是上课需要的一切都是免费发给学生的,孩子只需要背着一个空书包就可以去上学了。

  另外,因为社会的福利已经完全可以满足学生的基本需要,所以这里的学校门口也不会像国内的校门口那样,有各种各样的零食铺子、文具店。自然,孩子们也不需要零花钱。

  瑞士南部邻国意大利的情况基本一致。长辈没有给红包的习惯,大多情况下,爷爷奶奶仅仅是送给晚辈一点生日或圣诞节的礼物。如果孩子大了,老人不知道该送什么礼物时也许会给钱。

  我认识的一位意大利朋友,爷爷奶奶偶尔会给孙辈孩子几块钱的硬币,孩子过生日则会给50欧。这个意大利的家庭比较有趣,几年前,父母跟孩子签了一份协议,每星期给女儿10欧元零花钱,如果考试7分以上,则奖励5欧元,6分没有奖励,但5分就要罚5欧。在这种激励下,据说这孩子最近几年算是发了一笔小财。

  孩子们认识货币基本是从小学的数学课开始。和国内一样,小学的一些应用题可能是跟货币相关,孩子通过课堂的学习才会认识到金钱的作用。但在日常生活中,我所接触到的小孩子基本上在小学阶段都不太会、也不需要花钱。这种状况恐怕会持续到初中毕业。

  到了高中,因为很多学校离家不会很近,学校中午放学时间比较晚,本来13:00放学,经常要延时到14:00才下课。所以,有时候同学们会聚在一起吃点东西。另外,高中的同学们也会在过生日时互相送些礼物。但作为家长,一般只会给孩子在学校所需要的最基本开销,至于送同学礼物或跟朋友聚餐的费用,则要孩子们自己从平时的零花钱里划出预算。另外,这里会有十五、六岁的孩子偷偷在外面打零工挣钱,虽然法律不允许18岁以下未成年人打工。

  同样,法国也因为社会福利、教育和医疗服务好,就算家人生重病也不需要太多的花销,所以他们基本都是月光族,甚至是“月透族”。如果非要说他们有什么理财行为,或许有的家庭会为孩子建立一个“宝贝帐号”,当孩子出生时,银行会建议家长为孩子开个帐户,每月为孩子存入10欧元,且不能多于10欧元,等孩子长大后将这个帐户交给孩子管理。

  其实,由于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跟中国相比,整个欧洲社会还是处于一个慢节奏中,他们保留了很多老的传统。

  社区里的一个咖啡馆可能是祖辈留下来的、家里的钟表可能还是50年前的老式挂钟、身上的衣服大多是超市或HM里的便宜货、每年出国旅游的开销可能要靠贷款。所以,我在这里没有看到普通家庭有什么理财概念,他们大多是在享受生活,按部就班地过度每一天。

  羡慕的同时,有时我也会为此产生一丝丝担忧——在欧洲经历了十几年的经济萎靡之后,他们这种毫无压力地享受生活还能维持多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