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很努力,成绩却没提高?看看这20个因素都具备了没!
爱青岛 2019-02-09 10:10

  很多同学都说,自己很努力,但成绩却总是提高不了,很是苦恼。

  其实决定高考成绩高低的因素还有很多。今天,小编就列举比较关键的20个。

  1.学业实力水平

  学业实力水平是指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的知识素养积累。一个学生的“现在”与他的“过去”有很大的关系。

  不少学业实力水平一般的学生希望靠超常发挥取得满意的成绩,也有的学生担心高考时发挥失常,事实上但这样的现象极少。指望超常发挥考上好学校是不可取的,只是侥幸心理,考生应从现在开始重视日常学习,打牢基础。

  2.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分自觉型、兴趣型、被动型、强迫型四种。前两种的基本表现为:主动、积极、认真、刻苦、喜欢、热情;后两种的基本表现为:被动、消极、应付、马虎、厌恶、冷漠。勤奋是学习态度端正的主要体现,勤奋是成就学习与事业的源泉。

  3.思维能力

  人有九种能力:言语能力、空间能力、数理逻辑能力、音乐能力、运动能力、人际能力、自知能力、自然感知能力、对精神和存在的思索能力。

  每一种能力都是独立存在的,并与相应的脑区域联系。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力特点、不同的优势领域。呈现着明显的个性化特征。按照“多元智力理论”的描述,对于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来说,不存在谁更聪明的问题,只存在不同的个体各自在哪些方面聪明以及把他的聪明是否实现的问题。

  目前的学校教育主要突出培养了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高考(主要是文化课考试)也相对重视对这两种能力的考察。

  4.记忆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记忆环节很重要,基于理解的基础上将知识记忆在自己的脑中,才可以在考试时游刃有余,提取试题中考察的相应知识。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在某一学科中知道的越多,在该学科中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就会比较好,丰富的知识可以促进记忆成绩的提高。因为在大脑中信息存储的越完备(即拥有较大的知识库),就越容易被激活或进入意识状态而快速直接的提取、应用。

  5.自主学习能力

  毫无疑问,一个高考优秀生的自主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包括自主计划、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分析反思(包括阶段学后反思、练后反思和考后反思)、自主纠错、自主调控、自主查缺补漏等。

  6.学习习惯

  一个高中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实质上是由习惯的好坏决定的,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便无从谈起。不愿及时复习、反思,学习无有效计划,边学边玩,依赖手机、网络,不会利用零星时间,懒散等,都属于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表现。

  高考优秀生不一定智商是最好的,但学习习惯和考试习惯一定是最好的。另外,重视细节往往也是多拿分的重要因素。不少聪明的学生,虽然思维比较活跃,但往往忽视考试细节或者是粗心大意,结果在这方面丢分。另外,卷面整洁,书写美观也是多拿分的重要保证。

  7.学习计划

  计划是确保学习任务的重要前提,落实是最重要的关键。科学、周密的学习计划,不但可以促使自己有效学习,更重要的是当你完成学习计划时,往往会给自己一种充实感和成就感。

  8.学科平衡

  高分生在总结自己高考成功的经验时,常说自己其实并非特别聪明。但基础知识比较牢固,这些学生在基础题上基本上都是拿满分的,而这一点往往是一般的考生做不到的。考高分的学生一般不会有弱科,对自己不太擅长的学科也能考出不错的成绩。所以学科平衡是高考拿高分的另一个重要保证,因为只有学科平衡,总分才能上去。

  9.学习氛围
学校教育环境是影响学生高考成绩的重要因素。在教风正、学风浓的学习环境中,学生较容易进入学习状态,学习效率提升了,也就更容易考取比较高的分数。

  在假期中,学生可选择图书馆、自习室等学习氛围比较浓厚的地方进行学习,日常学习中也可以和同学共同建立学习小组,形成一种局部的良好的学习氛围。

  10.教师教学指导

  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艺术、指导方法、复习计划(备考方略)、经验、责任心等对考生成绩有直接影响。

在第一轮复习中,部分学生,尤其是一些自以为聪明、比较有个性的学生,往往喜欢自己搞一套,不听从老师的建议或安排,结果到后期才发现不对路,但已经积重难返,回头太难,后悔莫及。事实上,高三老师一般都是具备了多年备考经验的优秀老师,学生毕竟是第一次上高三,很多问题都是未知数,所以还是要相信老师,同步推进为上。
  11.人际关系

  在复习、应考期间,考生能否处理好与教师、同学、朋友、家长四方面的人际关系意义重大。如果与他人发生人际关系纠纷与矛盾,如吵架甚至打架,这种恶性刺激将严重的破坏考前、考中的情绪稳定,酿成沮丧、愤怒、忧惧心态。

  到了高三或临近高考,在与异性同学交往时要有礼有节、合乎规范,在这个问题上不想入非非,也不要企图以所谓的情感来“慰藉”彼此失望、空虚、无聊、压抑的心灵,否则将极大冲击考试应具备的专注心态。
  12.心理压力

  高考生的心理压力来自多个方面:学校、家庭、社会、自身。考生要对父母、教师的迫切心情、良好愿望正确理解、正确对待,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作出恰当的估计,客观评价自己,淡化竞争意识,定出切实可行的目标,或稍稍降低自己的“期望值”。

  降低“期望值”则能降低过重的心理压力,反而有利于临场应试,考出好成绩,有了好成绩则不愁上不了自己心仪的大学(如果志愿填报无误的话)。
  13.自信

  有信心者可以从绝望中寻找到希望,太自卑者往往把希望的火苗掐灭,很多学生的自卑感,多半是由一次次的考试失败造成。高考前夕,不太自信的学生需要回忆以往成功愉快的学习与考试体验,回忆以往做事成功的景象和心情,回忆因成功而受到表扬和奖励后的愉悦感受,这样就可以增强自信心,安然通过考试。
  14.焦虑程度

  高考生的焦虑主要来源于“四个担心”:

  (1)担心考糟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低;

  (2)担心自我形象受损;

  (3)担心未来前途暗淡与人生发展设计无法实现;

  (4)担心对考试准备不足。

  心理学研究显示,过强或过弱的焦虑都会影响到考试成绩。

  15.心理调节

  有研究表明,考试中的心态在高考中的作用名列第一位,考试前的心态在高考中的作用名列第二位,学习方法在高考中的作用名列第三,学习基础在高考中的作用名列第四。

  由此可见,学会心理调节对一个考生来说是多么重要。

  良好的心态:乐观、豁达、平和、平常心、沉着、冷静、从容、集中注意、聚精会神、情绪饱满、细心。

  不良心态:过度焦虑、烦躁、压抑、忧郁、苦闷、厌倦、散漫、不在乎、过于紧张、怀疑、恐惧、患得患失。

  16.身体状态

  身体是确保有效学习的关键,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就没有一切。身体不好,就无法应付大容量、高密度的复习备考节奏。为此,必须保持正常的身体锻炼,建议每天腾出30分钟的时间来进行适度的身体锻炼,以便及时调整状态,平衡身心,始终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高考备考中。

  17.家庭教育

  勤奋、细心、毅力、意志、为人、情绪控制、心理稳定、吃苦精神,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等,这些都是家庭教育的首要内容与重心所在,家长不能忽视。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同性如何,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又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家长需要最大限度地增强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协调性。

  18.杜绝不合理的理念

  将错误的认知不断内化就会铸就“不合理的理念”,会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最终会导致情绪障碍及消极结果的产生。

  常见的“不合理信念”有:

  “高考失败是人生最彻底的失败”,这一不合理信念只会徒增高考生的压力,与之相对的,是社会上流行的“读书无用”这一极端错误的信念;

  “只要学习努力,就一定能考出好成绩”,这是许多学生、家长、教师所共有的。但实际情况是:成功不一定属于努力者,但失败肯定属于不努力者;

  “你不是读书的料!”这一理念若被自己的孩子接受领纳,就极有可能转化为孩子自己的另一种理念——“我本来就比别人笨,怎么努力也不行”;

  “失败是成功之母”也是值得商讨的一个判断,它在“激励”“鼓舞”“鞭策”的层面上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它是要一个人学会自我安慰、容忍挫折、悦纳自己、满怀信心、发奋图强、争取成功。若畏难而下、怯步而止,“失败也是失败之母”。

  19.正确的价值观

  高考不光考查单纯的文化知识,同时也考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点在语文作文、英语书面表达以及文综的考试中都会涉及到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如何认识自己,如何看待别人,如何看待社会、如何看待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话题,所以要求学生平时要多关心时政,了解社会,走进真实的生活,关注国情等。

  20.目标清晰

  目标是动力,目标是导航。没有目标,就无法激发动力和保持持久而又稳定的学习热情。目标确定要早,更要符合个人的实际情况。起点不能过低,既有终级目标,更要有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从近期目标开始,一步一个台阶,最终就有希望实现自己的终极理想目标。

  学习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跟很多因素都有很密切的关系,考生们可以对照自己的学习状况看看在哪些方面还可以提高,这些因素都具备了,成绩也就不难提高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