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事儿!“共享爸爸”为什么能火爆朋友圈?
爱青岛 2019-05-22 17:03

  近日......

  一款名为“共享爸爸”的小程序上了微博热搜。

  咦?

  “共享爸爸”

  ????

  共享单车骑过,

  共享图书看过,

  共享爸爸是什么?

  仔细一想,我们平时共享的爸爸…

  难不成是马云爸爸?

  还是马化腾爸爸?

  打开小程序更是惊呆了

  居然…

  还真能点一个附近的爸爸上门服务!?

  ▼

  而且还可以选“爸爸类型”,共有五款!

  有商务型、暖男型、运动型、文艺型、幽默型。

  ▼

  许多饱受“丧偶式育儿”困扰的妈妈,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准备叫个“爸爸”时......

  却发现这款小程序只是某款家具品牌的营销广告。

  并没有出现理想中的育儿伴侣,而是跳转到某品牌家具的销售页面。

  所谓的“爸爸”,只是商家赠送的玩偶。

  营销有违道德

  表面看是“共享爸爸”,打开后却变成家居广告,这种营销行为不仅违背社会道德,也涉嫌虚假宣传,违反相关法规。

  就字面意思而言,“共享爸爸”虽然是吸睛,但是却违背社会道德和伦理,与社会文明和公序良俗格格不入,这也是很多人对此表示质疑和反感的原因所在,这也证明,营销的前提必须遵循社会道德,符合公序良俗,这样才能得到认可。

  可是一些企业却不注重这些,而是在营销中一味地追求眼球效应,考虑经济利益,导致出现一些违背社会道德和文明的营销行为,甚至出现一些低俗广告,严重污染着社会环境,损害着社会道德文明。

  这无疑是一种病态营销,也是一种亚文化。

  “共享爸爸”也是这样,这种营销不仅无法达到积极效果,还会适得其反,遭遇公众唾弃,到头来,只会玩火自焚,得不偿失,自食其果。

  一波营销炸出多少“丧偶式育儿家庭”但这场营销也引发我们对教育的思考。

  为什么“共享爸爸”能精准地触及大众心理的敏感点?

  “共享爸爸”之所以受到关注,根源在于父亲在家庭育儿过程中角色的长期缺失。

  不少人都有同样的感受,自己和父亲说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爸,我妈呢?”

  你家是不是这样的▼

  现在,很多家庭的教育工作都是母亲为主,承担着接送孩子、陪写作业、上兴趣班等责任,父亲的身影则不多见,往往以工作忙、赚钱养家、应酬等做为借口,推卸家庭教育责任,形成了特有的“丧偶式教育”。

  在孩子的成长历程里,父母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无论缺少哪一部分,都会留下很大的遗憾。

  仅有母亲参与家庭教育是不够,父亲也要尽责任,主动参与到家庭教育里来,共同努力培养孩子,构建一个完整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孩子的成长过程只有一次,且是不可逆的,一旦错过,就会永远失去机会,甚至连补偿的可能性都很小。

  “共享爸爸”广告的价值,就在于提醒天下的父亲们,不要错过孩子的成长、家庭的陪伴,要珍惜生活的美好,不要留下遗憾。

  问题不只出在爸爸身上

  “丧偶式育儿”也悄然成为热词,一些“上班996,下班打网游”的爸爸也成为舆论火力集中批判的对象。

  不过,家庭责任缺失的板子都打在“爸爸”身上,也失之偏颇。

  除去那些天生没有责任心的爸爸,更多的爸爸是真心想陪伴孩子,但实力不允许啊!

  原因之一是,现代社会“爸爸”的工作时间越来越长,只要不断网不停机,“下班”的概念被日渐模糊,很多爸爸即使下了班也被迫“机不离手”。

  原因之二是,女性在就业市场上相对处于弱势地位,更多的育儿责任自然由妈妈来承担。

  更可况,即便爸爸们愿意陪伴孩子,也难免遭遇管不了自己孩子的尴尬。小朋友在家里闹得天翻地覆,精力都用来和父母斗智斗勇了。

  可一旦孩子们聚在一起,不管听老师讲什么,都秒变“天使宝宝”,精力集中事半功倍。这恐怕也是“易子而教”的理念古已有之的原因所在。

  共享或是化解育儿焦虑的好点子

  当代社会育儿焦虑日渐蔓延,人们“不敢生、不愿生”的精神负担严重,也和育儿责任越来越集中到原子式的家庭结构上密不可分。

  大杂院时代,孩子们聚在一起写作业、嬉戏玩耍。

  数个家庭结成了互助式育儿的共同体。单元楼时代,一对一式陪护反而让育儿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了。

  剔除“共享爸爸”的广告营销背景,褪去其隐晦的暗示,这其实也是个化解育儿焦虑的好点子。

  现如今,有的爸爸上知天文,有的爸爸下得厨房......

  如果真能有一家互联网平台,上线纯粹的互助式育儿功能,让社会化育儿成为可能,相信不仅爸爸们乐在其中,小家庭也能从中受益。

  你觉得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