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青岛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和地理试题简评
爱青岛 2019-06-14 17:33

  突出思维与应用,体现学科育人价值

  2019年的生物试题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以学生核心素养和教学实际为立足点,关注命题立意的高起点与低落点、关注考查内容的基础性和综合性,关注呈现方式的灵活性与多样性。试题在传承中创新,依据“课标”和《考试说明》,围绕一个目标、二个立足点、三个关注、四个层面进行设计,既较全面地考查出考生的学业水平又对今后的教学起到一定导向作用。

  一、创设真实情境,问题设置重逻辑

  试题选取与生产生活、社会热点、生物科技新进展关联的新情境、新素材,通过有梯度、有逻辑的设问,由易到难、由直观到抽象、由宏观到微观,与考查点巧妙结合,便于考生理性分析和判断。如第7题,以科研人员培养出克隆犬“昆勋”的过程为情境。让学生在解答问题过程中,运用克隆技术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再如第40题,以在2019年北京世园会期间,我国的9个牡丹野生种首次亮相为情境。综合考查了相对性状、子一代和子二代基因与性状关系、染色体与基因关系、检测基因型的办法、育种的办法等有关遗传变异的相关内容。上述都体现了生物学科技新进展。

  试题还关注人体的健康,如在校期间的体育锻炼、预防传染病等与考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如第37题,选取大家熟知的手足口病、疟疾病相关情境素材,考查了传染病和免疫相关知识,并用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发现抗疟药青蒿素,用于治疗疟疾患者的成果事例,激发考生关注健康、关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也激发了民族自信心,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夯实重要概念,全面综合重思维

  试题围绕生物学重要概念,将概念的建构过程、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全新的视角呈现出来,需要考生明确概念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科学思维、形成一定的生命观念。如36题将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与生物的分类、保护生物多样性结合起来,体现出综合性和灵活性,并联系我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海洋生物及生态环境,体现热爱家乡、保护家乡的情感。

  试题呈现方式多样、综合性强,有较高的思维含量。如结构图、概念图、曲线图、流程图、表格图、生理过程图、实验装置图、遗传系谱图等,需要考生具有较强的识图辨析和图文转换能力,对题目中的各项信息进行有效的提取处理、综合考量,才能正确作答。

  三、注重实验考查,设计分析重应用

  试题突出了实验能力的考查,与实验相关的分值约占28%,基本涵盖考试说明列出的初中阶段基本实验,如观察细胞结构、种子萌发、膝跳发射、探究果实大小的变异等。考查内容包括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设计、方案评价、结果分析等,并与生活中的应用紧密结合,减少了机械记忆考查,需要考生进行综合分析、科学作答,一定程度上考查了考生科学思维的深度、广度,也反映出考生平日动手实验情况。

  如38题,以人体胰岛素的作用为载体,考查了如何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好单一变量的方法;再如39题,以兴趣小组制作葡萄酒和乳酸风味的葡萄醋操作过程为主线,取材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综合考查了酵母菌、乳酸菌、醋酸菌等的结构特点,食品发酵步骤,实验方案的评价等。

  四、关注初高衔接,突出重点重发展

  试题重点考查的生态系统、显微镜与细胞、植物的三大作用、遗传与变异、传染病和免疫、生物技术等都是高中阶段要进一步学习的重点内容,体现出了初高衔接。如41题,从初高衔接的视角,以“互联网+新农业应用”为情境,以曲线图、结构及生理过程图为载体,既考查了考生对植物的三大作用的理解和应用;又考查了考生在新情境中有效地提取信息、迁移应用初中知识分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为考生的后续发展做铺垫。

  总之,新的中考政策形势下,试题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设置有逻辑的问题、突出重要概念、关注初高衔接等方面很好地与平日的教学要求吻合,一定程度上考查出教与学的实际水平,体现出减负提质的要求。

  体现课程理念,凸显立德树人

  2019年青岛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命题,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的评价体系为依据,以《2019年青岛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说明》为指导。试题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区域地理为载体,考查主干知识,考查地理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的灵活应用,考查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本试题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立足区域,突出地理的学科特色

  地理学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等特点。试题以区域为切入点,有助于学生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本试题通过单个典型区域与其他区域的对比,考查基本的地理规律和原理。如选择5-7题,通过非洲分层设色地形图及马达加斯加岛东西两侧的降水特征,先宏观再微观考查学生对非洲地形特征和河流特点的理解,以及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再如,综合题40题,通过中国东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比较,考查纬度和海拔对热量和光照及农业的影响。

  地图是地理学第二语言,读图能力是地理学科的重要能力之一。试题中采用了四十三幅地理图表,如标志图、景观图、等值线图、分布图、示意图、曲(折)线图、柱状图等。多层次、多角度考查考生的阅读观察地理图表的能力、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运用图表说明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思维,强化地理的基本原理

  运用地理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分析问题,是地理学习最基本的思维。试题在考查学生对基本规律和原理的理解的同时,考查学生对基本的规律和原理的拓展与迁移,在保持试卷结构和难度稳定的基础上,题目设计有创新。如:综合题39题,云南昭通虽然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却成为我国暖温带水果苹果的重要产区。本试题运用昭通的地形分布图和气候资料图,考查学生分析地形气候对该地区苹果生长的影响;综合题37题,从北极俯视图的角度,考查大洲、地区和国家地理,改变了以往考查区域地理的视角。

  三、重视实践,提高地理的学科素养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课程基本理念之一。试题设置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体验、实践活动等,理解地理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如:综合题41题,通过研学旅行活动,借鉴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岛的旅游开发经验,结合青岛市L岛的实际,探究L岛的旅游开发。

  四、立德树人,促进人地的协调发展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科永恒的主线。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分析、认识人地关系,解决现实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精准扶贫、长江经济带、北京世园会等,充分弘扬正能量。本试题通过对我国基本国情的考查,以及我国和其它区域的国际合作,引导考生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如:选择题1、2题,综合题37题。

  五、关注热点,挖掘学科的文化内涵

  关注社会热点,加强传统文化与地理学科的结合,体现身边的地理知识、生活中的地理知识。试题以世园会、传统的民居、二胎政策、苹果树的生长、交通运输方式、旅游地理等材料为背景和切入点,将热点与教材主干知识进行衔接,挖掘其背后蕴含的地理学科知识和原理,多角度选取载体。选择社会与自然热点,,如10、11题和23、24题。选择与乡土地理有关的知识,激发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服务家乡的情怀,如:选择题34、35和综合题41题。

  总之,试题采用新情境,考查运用信息分析问题、知识迁移和实践能力;试题突出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试题依托热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注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凸显了学科特色和人地协调,弘扬社会主旋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