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学科学法“锦囊”来啦!初中历史这样学
爱青岛 2019-07-30 16:38

  暑假是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储备能量的最佳时期。为了更好地为学生、家长服务,帮助学生们了解下一阶段的学习特点,提供一些学习方法,使大家能够更好地适应新学年的学习生活,从7月8日到8月9日,市南区教体局将在每周一到周五的时间,陆续推出初小幼三个学段的学法指导。祝愿每一位学生顺利地踏上新的学习生活的进阶之路!

  青岛市新中考政策中,历史学科与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体育与健康作为第一组合,按成绩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普通高中统招录取时,关于第一组合的要求是,达到B等及以上等级(45%以上考生能够达到B等级),可报考优质公办普通高中;达到C等及以上等级可以报考其他公办普通高中。此政策将在2020年中考中首次实施。

  无论学科评价方式如何改变,不离其宗的是历史学习必须着眼于学生的高考和终身发展。高中的历史学习必须要有坚实的基础,初中正是打基础的良好时机。

  培根说过,“读史使人睿智”,学生从历史中受到熏陶,政治家的雄韬伟略,思想家的真知灼见,科学家的执着睿智,文学家的才华横溢,艺术家的巧夺天工,潜移默化的感染他们进而对人生形成指导。

  正如2011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初中历史教科书共6册(中国历史4册、世界历史2册),贯穿初中三年。历史知识内容浩瀚无际,历史线索交错复杂。在初中的三年里,怎样才能学好历史呢

  一、会“通”

  “通”即通读,统揽全局、把握精髓。要通过通读,了解教材,为新课的顺利进行垫基铺石。以整册教材通读和单元内容通读为例,简单介绍一下通读的要求及步骤。

  首先,整册教材通读。拿到一册崭新的教材,首先应关注其写在教材前面的目录。阅读本目录可以明白本书的学习内容,一共分几个单元,每单元下设几节课,每单元的单元主题是什么等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大致统揽;在阅读每一个单元的内容标题时,要注意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最后阅读每一篇课文的题目,尝试自己通过阅读课题能否知道本篇课文所要讲述的事件。

  在进入学习过程中,要紧接着考虑和关注一下单元中每课教材所涉及的内容之间有怎样的联系。这样你就会发现,教材中的历史知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历史事件的起因、过程、发展和结果等都是遵循一定历程或规律的,一定要对知识点进行串联,进而形成线索,这样知识之间的联系就会理解得更透彻,记忆得也会更加牢固,同时也不易遗漏相关知识内容。

  其次,单元内容通读。在进入到一个新的单元学习时,要注意养成阅读单元概述的习惯。单元概述所讲述的是单元内容的核心内容和具体的重点问题。有时,单元封面上也会提供几幅代表性的插图,大家也要进行关注,这都会给你的历史学习带来有益的帮助。

  通读的具体任务:

  1.初步理解新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2.初步理出教材单元间的联系,了解单元主题内容。

  3.通读过程中的疑问随时做好标记以待教师答复。

  二、会“分”

  “分”即分类归纳、整合零散的历史知识,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例如,以中国古代史为例,可把中国古代史教材内容按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文化等进行分类整合。古代史两册教材,每册教材中每个单元里的内容哪些可以归到同一类,换言之,哪几课属于政治、哪几课属于经济、哪几课属于文化等等,都要一清二楚,即要尽量做到竖通、横通。

  横向联系,即把类似的历史知识归纳到同一条记忆链条中去;纵向联系,即把同类项的历史问题跨越章节界限,瞻前顾后,一线贯穿。经过分类后,就会使同类项的史实,竖看有一条线;同时代的面貌,横看有一个面。这样,千头万绪的历史问题便都能各就各位,交织成网络,从而达到纵横有序,左右逢源。

  三、会“解”

  “解”即理解、解释。历史理解是指要从历史实际的角度,尽可能客观地、实事求是地看待和理解过去发生的事情。学生们应该拥有一种“了解之同情”的态度、一种博大的襟怀和一种丰富的想象力,尽可能地收集可靠的史料,突破时空的界限,设身处地理解和感悟历史上发生的各类事情。

  将历史事件的发生、进程与结果,历史人物的言行、贡献与地位,历史现象的出现、状态与后果等等,都放在历史条件中进行具体的考察,并实事求是地做出公正而贴切的解释,在理解历史中构建自己的历史叙述,从而提升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历史是过去的事实,具有不可重复性和不可实验性,所有的历史叙述在本质上是一种对过去事情的解释,既包含了叙述者对史事描述的整理与组合,又体现了叙述者对历史的立场、观念等。

  学生们应该在历史情境和当代背景下,思考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重要性;了解历史叙事与历史解释之间的关系;以公正的角度去理解历史叙述中不同的历史解释,以辩证的眼光评析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比如,如何评析一个历史事件、如何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等,都应做到理性、客观、公正。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思考,张扬个性,自己的理解、分析、归纳和创新能力也会潜移默化地提升。

  四、会“用”

  “用”即历史知识迁移,就是要对某些历史事实或历史现象有深刻的理解,能运用正确的方法揭示其内部的规律,并把这种能力和方法移植到同类型的新知识,即历史与现实的迁移、课内与课外的迁移,古代、近代、现代之间的迁移。通俗地说就是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的能力,在新情景下的应变能力。

  在学习古代西方政治制度时,也可以与古代中国、近代欧美的政治制度相联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思想与政治的关系。迁移是一种学习历史的方法,要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养成知识迁移的意识,这样初中三年的学习就会感到轻松自如。

  只有这样,久而久之,不管是中国的还是世界的,不论是古代的还是近现代的,也不管是政治经济还是其他分类的,我们都能把不同的知识进行类化、贯通和转换,都能构建起科学的网络知识,万千历史知识尽在掌握之中。

  五、会“悟”

  “悟”即感悟、醒悟、觉悟。《论语》里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要我们在学习中做到学思结合,爱思考、爱感悟是获取知识的源泉。“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活动上,习近平总书记如是说。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历史教育是最好的教科书,通过品读历史故事,解读我们身上所携带的文化基因,使我们在继续前行时,积累更多的智慧力量,并领略古人的处世智慧、军事韬略和人生意趣。以古为镜,慎察既往,以戒今失,使我们春风得意时不会肆意妄行,乐极生悲;穷途末路处也许正是柳暗花明时,得失之间,坦然淡定。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天的我们想要明是非,领悟昨天的精髓,就必须以史为鉴,以人为本。

  也就是说,我们学习历史,并非为了背过几个时间,几个人物,几个事件,关键是要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做到“悟史”。学习是一个过程,成长是一个过程,是一种阅历的积累。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读书,要思考,要践行,要用心去感悟,感悟人生的真谛。

  时代在不断变化,任何事物都处于动态当中,在动态当中寻找着存在和发展的机会,一成不变的事物将无法适应变化着的世界,生命力会逐渐丧失,达尔文的“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理论在这里同样适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