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科老师怎么上中秋主题课程?佳节将至,赶快get一下!
新校长传媒 2019-09-12 17:11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即将到来,背古诗、做花灯、吃月饼、讲故事……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成为大部分学校的惯性活动。这些活动无疑创造了热闹的节日气氛,但喧嚣散尽,我们越发意识到,基于真实世界的学习场景,需要学生以研究的视角去思考与实践,如此才有助于学生激活知识,提升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适逢佳节,快来借助“中秋节”,为学生提供更为生动有趣的学习方案吧,各科老师都能加入哦!

 

0
1
数学

让学习变得“甜蜜”起来

吃月饼,是欢度中秋佳节的一种传统习俗,古而有之。

临近中秋,市场上的月饼需求量大幅提升,六力国际学校“幸福城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小员工们也变得格外忙碌起来。为了让幸福城市民们能够品尝到甜蜜可口的月饼,他们都做了哪些工作?一块小小的月饼,在到送到我们嘴边前都经历了哪些生产流程?不妨亲自感受一下吧。

“幸福城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是小学部数学学科“五大”活动教学模型之一,老师带着市民们制作饼干、榨果汁、做月饼、包粽子等,将重量单位、比例、时间、百分比知识融会贯通,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轻松掌握学科知识点,每次操作都是一次对学科知识的复习、巩固。

在学以致用,以用促学中,孩子们发现了学习的用处以及乐趣,学习动力得到激发。

调查 

大家喜欢吃什么口味的月饼呢?一年级的淼淼和果果在幸福城中展开调查。

这可是专门为一、二年级的同学们设计的任务哦。在调查过程中,他们需要比较各类月饼数量多少,进行10以内数字的加减运算,而这些内容正是一、二年级的学生们需要掌握的数学知识。

 统计与分析 

调查结束后,就是对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了,这项任务由三、四年级的同学们完成——掌握统计表的使用。

 制定单价和预算方案 

每一个数字背后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如何合理利用所得数据制定产品定价和销售方案?这是五、六年级的同学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围绕月饼的原料配比、定质定量,他们展开讨论,反复进行重量单位的换算,对预算方案不断修改、精进。

在这个过程中,以往数学课上最让学生头疼反感的比例、换算等问题变得更加具体、有意义,在寓教于乐的活动教学中,学生们体会到数学的现实意义,把知识融会贯通,让数学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工具。

制作 

在月饼制作环节,学生们以家庭班为单位,分组完成月饼制作任务。

在这一环节,每个学生所担任的角色都是老师根据其“优势及规划培养方案”精心设计的。在这样的机制下,学生能够找到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充分发挥个人价值,从而对学习产生好感受,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断提高。

四年级的嘟嘟数学基础较为薄弱,所以在这次活动中,老师特地为她安排了称重员兼配比员的角色,让她在实践中夯实和巩固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

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们严格按照秘方配比加工蛋液、面粉、馅料等原材料。在做与合作中,他们轻松掌握比例、质量换算等数学知识点,对数学学习产生好感受。

 销售 

美味的月饼诞生了!课程随后进入销售环节,考验学生们数学口算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时刻到了。

在这一环节,学生们运用产品批发、打折、试吃、赠送等销售策略,完成产品推销。数学中常见的销售类应用题真实地展现在学生们面前,他们在课上学过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而具体起来。

负责与客户沟通的“销售员”,负责产品挑选的“取货员”,负责产品打包的“包装员”,负责送货上门的“快递员”和负责资金核算的“统计员”之间紧密合作,销售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随着销售工作的结束,“幸福城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举办的“喜迎中秋-花好月圆”活动也接近尾声。

在近两周的活动式教学中,通过市场调研、制定预算、生产、销售等环节,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在“玩中学、学中用、用中悟”。

0
2
语文

你好,月亮

中秋吃月饼是少不了赏月的。

关于月亮,从嫦娥奔月的传说,到“床前明月光”“明月几时有”的诗词,甚至是月亮与地球的关系,学生从一年级开始,有过很多或零碎或单一主题的学习经历,但却不曾建立起系统的认知。

维度多元,视野开阔,善于联系,月亮才会被探索它的人赋予更加丰富的意义和价值。基于这样的目的,以母语学习为核心的融合性、研究性课程——“月亮,您好”,得以开发。

与月亮有关的文字作品很多,到底选择哪些材料作为课程文本素材呢?

从朴实生动,结构清晰,维度多元,图文并茂四方面入手,北京亦庄实验小学的李竹平老师选择了《当月“亮”起来的时候,我们看见了什么?》《旧时明月的诗情画意》《传说与想象中的月亮乌托邦》《宋人笔记里的中秋赏月》《中西方诗歌中的月亮》《月面图与月亮的别称》《人类是如何征服月亮的?》七篇文章。

从题目基本可以判断,这些文本都是围绕某一个话题展开叙述和讨论的,每一个都可以看成是综合性的文本。

即便是围绕看似主题单一的“诗情画意”来组织材料的《旧时明月的诗情画意》,内容也不仅有历史河流的长度,还有地域视野的广度,以及具体“情”和“意”的五彩斑斓。

学生通过深入研读其中任何一个文本,都能受到不同维度的启发,从而激发更系统、全面地探究月亮的欲望,建构自己对月亮的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认知。在此基础上,我们组织如下课程活动——

 开启板块 

以“月亮,我所知道的和我所经历的”的为主题。开启课做两件事,一是交流每个人对月亮的了解,讲述与月亮之间的故事;二是让学生自主结成七个小组,选择一篇文章作为共同研究的文本,并给自己的小组取名(用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研究板块 

先根据个人版课程任务单独立阅读、思考、实践,再小组合作研讨。

小组合作研讨,先围绕小组所选择的文本展开交流,形成比较统一的认知和观点,然后整合其他六篇文章内容和观点,结合自己已有经验和搜集的资料,从科学、文化、日常生活等不同维度来讨论、认识月亮。

小组内分工合作,撰写研究报告,尽量全面地展现月亮的“全貌”。

 故事板块 

撰写一篇生活中自己与月亮的故事。

 展示板块 

展示板块分为研究报告分享与评价、故事分享、有关月亮诗文的诵读、创作并分享有关月亮的书画作品。

两周时间,学生们经历一段富有挑战的、内容丰富的、情趣与理趣交融的课程生活。海上生明月、春江花月夜、我歌月徘徊等七个小组不仅通过课程生活重新认识了月亮,而且积累和发展了语言,语文综合素养得到了一次可触可感的提升。

0
3
英语

节日怎么少得了一份海报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有老师都肩负着传承文化的任务,但对英语老师而言,还需要让孩子们了解中外不同节日文化的内涵,培养学生拥有跨文化的国际视野。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的骆晓梦老师,以合作式学习,带领孩子们选择了一个最为简单直接的主题——做节日主题英语小报,这份海报可不是空穴来风,它还将在中秋主题班会上亮相。

 第一步 

选定主题,设计团队LOGO。放假前一天的中午,我们的“中秋海报”项目启动啦!老师公布了6个与中秋有关的主题,分别是:“Moon”“Mooncake”“History”“Family”“Tales”和“Outdoors”。

孩子们自主分组,每组7人,认领了自己组的主题。这第一步的任务是设计团队LOGO,老师只给每个团队十分钟时间,十分钟后孩子们冲到讲台前,把LOGO画到了黑板上。

 第二步 

建立团队,确定成员角色

 第三步 

按照评分标准表讨论海报内容,设计初稿(4张A4拼接大小,横版),明确成员任务。

老师给出了海报的详细评分标准,各小组按照评分标准表讨论海报内容,设计初稿(4张A4拼接大小,横版),明确成员任务。

评分表的好处是,同学们会为了把分数拿全,一项一项地去搜集完成老师要求的内容,起到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的作用。

完成评分表中的所有任务,小组就能拿全100分。

例如,老师要求各小组根据自己的主题设计收集一些数据,并做成图表,且在角色中安排了一个数据分析员(data analyst),我们的同学们就非常严谨地展开了调查。仅Mooncake组就发出了200份问卷,呈现出了大家对月饼口味的喜好。

 第四步 

各自完成任务,收集材料,完成完善海报。

 第五步 

面向班内展示,用英语演说本组海报;同学们用英语演讲展示本组海报,演讲后观看了自己的演讲视频,写出了演讲反思。

 第六步 

面向年级展示,接受投票;

 第七步 

上交个人总结和团队活动记录。

0
4
STEM课程

探秘月球

如果说上面的活动偏低龄段,玩起来不过瘾,那我们还准备了更高阶的课程——

今年月球上发生了一件大事,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的成功着陆,是中国探月工程迈出的一大步,更是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

趁着中秋节,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月亮上,我们将时事与科技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最前沿的科技变化,对青少年的核心素养将会是很大的提高,激发起他们探索求知的热情。

科技学堂的景阳老师以“什么样的轮子适合在月球上行走”为主题,设计成STEM课程,学生用积木设计出月球车模型,探索不同结构的越障特点。

 活动目的 

· S1:认识月球表面的环境和地形地貌条件;
· S2:认识人类对月球探索的历程;
· T1:掌握乐高积木的多种搭建方法;
· T2:认识相关的机械结构;
· E1:理解工程问题面临的约束条件,并学会定义问题;
· E2:通过工程设计解决实际问题;
· E3:学会评价不同工程设计的特点;
· E4:能够将STEM活动与现实工程联系起来;
· A1:强化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国际理解、培养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S、T、E、A分别指代科学、技术、工程、人文的活动目标,本课程未涉及数学目标)
 准备材料 
课程学习单、草稿纸、笔、若干积木、万维望远镜软件
注:活动开始前,教师需要先安装万维望远镜软件、并设计和打印好学习单。学习单的作用主要是记录学生的讨论、思考、设计和再设计、检验、评价的过程;活动时长建议2-3课时,视具体情况而定。
 活动流程 
课程引入首先,教师通过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着陆月球的新闻引入课程,通过讨论人类对月球探索历史等方法激发起学生对课程的热情。提出课程任务:什么样的轮子适合月球行走。(A1、S2)
定义问题玉兔二号的行走结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而在STEM课程设计中我们需要把这个问题简化。
首先,我们通过中国虚拟天文台开发的软件“万维望远镜”,获得月球的高清图片以及阿波罗12号、阿波罗17号拍摄的月球表面全景照片。借此组织学生讨论,认识月球表面的环境情况,进而了解设计月球车行走结构的基本要求。最后,将其简化成STEM项目的设计检验具体要求,写在海报纸或黑板上。(S1、E1、E4)
 案例分析 
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在头脑风暴中提出可能的问题解决方案,并将可行方案记录在学习单上。(E3)
接下来,我们通过图片和视频大量展示月球车、火星车以及生活中有类似需求车辆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它们的异同,并具体讨论某一种或几种解决方案的机械结构。(S2、T2)
如玉兔二号月球车采用六轮悬挂摇臂结构,它既可以像轮式结构一样稳定前进,又具有腿一样的越障能力。
它的越障过程是这样子的:
当然,月球探索的设计方案不止一种,我们鼓励学生多进行思考,分析各类方案的特点,并提出最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E3)
 初步设计 
当学生们对“什么样的轮子适合在月球上行走”的问题已经产生了基本的认识,我们再次重申问题的定义并细化检测标准,让学生们在草稿纸或学习单上用草图的方式设计出怎样用积木模拟问题的解决。(E2)
完成设计和讨论后,学生用开始用积木搭建月球车结构。

 测试与再设计 
完成初步设计后,我们根据定义问题环节的测试要求,检测我们做的月球车是否符合标准。如果不符合,鼓励学生进一步讨论改进。如果大多数学生无法完成,我们则需要考虑测试标准是否合理。(E2)
 交流和讨论 
最后,学生走上讲台展示自己的成果和设计过程,并客观地评价其他小组的设计成果。我们也可以邀请其他老师、家长,甚至航天领域的专家加入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不一样的视角。(E3)

0
5
统整课程

中秋节,带孩子回归传统

传统佳节正是孩子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好时机。

江苏省常州市星河实验小学从“创想”理念出发,多学科教师联合进行课程研发,共同打造了“与月亮牵手”主题节日统整课程。(图1)。

图1 “与月亮牵手”节日统整项目课程下的多维度合作学习

学校通过学科项目小组的课程探究学习,依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和需求,以绘本故事为桥梁,以课堂游戏为主打,建立科际间的学习纽带,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知月相的变化,行星的运行规律,学习演绎和月亮相关的神话故事等,打造在同一主题下多维度的合作学习。

如在语文学科学习《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之后,音乐学科进行戏剧演绎,美术学科教师就带着学生尝试运用捏、搓、揉等方法捏制出嫦娥、玉兔、月饼等,创作嫦娥奔月的故事。

学科内容的有效整合,不仅实现了各学科间知识的内在关联,在深切感受节日浓烈氛围、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对中秋传统文化的整体认知及传承。

多学科贯通的方式,让同一学习领域,在不同学科的学习与实践中濡润交融,使学生深刻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睿智和隽永。多学科嫁接,为学生搭建了多样化的学习与体验平台,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要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中秋课程带给学生的,一定是比课程本身更丰富的东西。基于真实场景的学习,学生掌握的将不仅仅是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认知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关键能力得到潜移默化发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