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挖坑送礼后举报老师,聊聊要不要给老师送礼
爱青岛 2019-09-27 19:01

  最近关注到一条特别奇怪的“家长送礼”新闻,跟大家聊聊。

  新闻的标题是,“老师被举报收礼面临调岗,家长们却百般请愿挽留”,一看就比较矛盾,比较抓眼球。

  9月24日,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深圳市南山区某学校六年级一位班主任被班里一位家长举报“收礼”,举报者提出老师收受过其赠送的礼物,还对她家孩子冷暴力,举报者还有每次送礼的截图。很快,学校展开调查。如果事情属实,这位老师就面临处罚,被调岗。

  班里其他家长得知后,纷纷联名反映,班主任一直以来公平公正,深受学生们爱戴,此次被举报纯属某家长挖坑陷害。希望校方调查清楚,还班主任一个公道。

  有家长爆料,老师与该举报家长之间是礼尚往来,有金额相当甚至更值钱的回礼:“举报者以前一直和老师以闺蜜相处,送过几次礼物,比如商场标价500元的包,但老师每次都有回礼,有次送回了一个价值800元的玩具飞机,而举报者却把每次送礼的截图都保留下来”。

  至于举报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没有满足举报者要孩子当班长、评优等不正当要求”。

  目前,当地教育部门已介入调查。不管是不是“挖坑式送礼”,是不是恶意举报、截图不截全,老师是不是公平公正,深受学生爱戴?这些都只是家长们的一面之词,需要调查清楚后才能下结论。

  之所以今天说这个新闻,是因为给老师送礼这个事对各位家长的代入感极强,我们今天借这个新闻来讨论一下:逢年过节要不要给老师送礼?

  不少家长因为逢年过节怎么送礼而头疼,该送不该送,送什么样的礼物,给老师送礼对孩子有什么影响?网上关于要不要给老师送礼的讨论有很多,“送”和“不送”各有各的说法。

  送

  1、拉近和老师的关系,孩子小成绩差等,需要老师照顾

  2、推优、评选需要老师的帮助

  3、送礼的学生老师也许不记得,但不送礼的却记得清清的,不送怕被老师穿小鞋

  4、风气就是这样,大家都送你不送就显得不懂事

  不送

  1、娃送去学校,学校和老师就应该负责,这是老师的职责,送礼多余了

  2、评优,娃拼的是自己的实力,多少双眼睛盯着,送了也没用

  3、现在学校都管得严,你送了,别人还不一定收呢,搞得就比较尴尬

  4、要抵制送礼风气,家长和老师的关系很纯洁,不要因为送礼把关系搞得这么复杂

  网上这些道理,各位家长都明白,看了半天也解决不了具体问题。其实,送不送礼的问题,实际上是家长和老师人际关系的问题。

  现在社会,社交越来越便捷,人和人的相处也变得复杂,更不要说家长与老师这种关系。很多家长觉得,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可近可远、可松可紧、可真可假,非常微妙。

  你比如说家长群,老师在群里说句话,家长是该装作没看到,还是发表情回应,还是必须得手动打一大段文字回复,才显得重视?再或者,以什么样的方式、机会和由头向老师有所表示?这里面的“学问”让很多人乐在其中,也让不少人苦不堪言。

  有些家长擅长人际交往,喜欢和老师打交道,三言两语就能拉近关系。很多家长不喜欢和老师打交道,因为关系难以处理。有的家长和老师成为朋友,孩子毕业了,也和老师保持来往。但更多的是,家长和老师的关系只能维系在特定时间里,一旦孩子毕业或换了老师,也就不再联系,只是维持了一段“塑料情”。

  所以,不妨我们换个角度思考,家长和老师的关系,既然因孩子而来,那就因孩子而去。把家长和老师的关系,变成孩子和老师的关系来处理,一切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家长老师的关系,不要抢孩子的戏。在家长和老师的关系里,家长的镜头少一点,孩子的参与多一点。送不送礼,什么时候送礼,送多重的礼,回答起来就容易多了。

  送不送礼?什么时候送礼?

  具体来说,下次再纠结送不送礼的时候,从孩子的视角看。你问问孩子,你要不要给老师送个小礼物?年龄稍大一点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比如,孩子本身就有想表达对老师谢意的想法,家长只是帮孩子实现这个愿望,帮助孩子拉近师生关系。

  年纪小的孩子,不懂这些,家长可以引导。比如,问问孩子最近在学校有没有惹老师不开心,老师有没有关心你,留意你的学习?如果是,那是不是要对老师表达谢意呢?这样,除了回答了送不送礼的问题,对孩子来说,也是一次对孩子感恩教育的机会。

  有的家长给老师送礼逢节就送,老师家里有事也送,生病了、结婚了、搬家了都送,大事小事、大节小节一次不落。但是如果从孩子的视角看,很多时候,送礼是不合适的。

  学生给老师送礼,什么时候合适?搞清楚这个,不就好说了吗。

  教师节的时候可以送;开学的时候可以送;寒暑假放假前要暂时离开老师一段时间,可以送;惹老师生气了,可以送;最近考试成绩提高很多,感谢老师费心,可以送;老师生病了康复了,关心老师身体,可以送等等。

  至于春节、清明、国庆、中秋等等这些跟师生关系联系不紧密的节日,我个人认为,发条祝福短信就可以了,不用送礼。

  还有就是老师结婚搬家这种事情,对一个小孩子来说“太大了”,不适合以小孩子的身份送礼,那家长就不要送礼了,发条微信慰问一下即可。有必要的话,以朋友的身份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就足够了。

  送多重的礼

  按照从孩子的视角出发的思路,这个问题更好回答了。

  学生能负担多重的礼呢?

  价值几百几千的礼,肯定不合适。

  给老师买朵花呀;带孩子一起做个蛋糕呀,孩子亲手做的手工饰品呀,这些都是孩子能负担的起的。

  礼物要让孩子也参与进来,这样的就显得比较高级,老师收下也没有负担。

  适当降低家长在和老师关系中的出镜率,增加孩子的参与感,从孩子师生关系的角度来维系家长和老师的关系。送礼这个事,是不是很简单?

  至于有的家长确实欣赏孩子的老师,想跟老师做朋友做闺蜜,那就是另一码事了。

  话说回来,现实社会中可能有这样那样复杂的考虑。如果看完上文,你还是有送不送礼的纠结,那就简单点。

  首先,你要搞清楚自己的孩子是不是需要特殊照顾。比如说,孩子最近生病,需要叮嘱按时吃药;或者孩子比较淘气,经常惹事,需要老师费精力多管教。属于这种情况,那你就送。

  其次,做点调查。搞清楚班里其他家长送没送,送了什么?私下里问一下家长群里的妈妈们。如果大家都没送,或者大家都送了,你也可以随大流。

  还要搞清楚学校管理是否严格,以及平时老师作风怎么样,收不收礼?如果人家不收礼,你送礼反而会被退回来,或者老师想着要给你回礼,给人家添麻烦,也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这种情况就不要送了。

  一定要给老师送礼的话,还有两点注意事项:

  一是,礼物一定不能是大额现金、红包,一定不能太贵重。

  送钱有点怪,而且礼重了徒增负担,双方也有压力。真正的关系不会刻意让人为难。

  二是,送礼一定不能带着很强的目的性,不能祈求回报。

  比如新闻里那位,想让孩子当班干部,想让老师帮忙评优,这样送礼的气氛就不对,属于“行贿”了。不能助长这种风气。

  现在的老师,大部分都谨守职业规范,会考虑到自身职业的特殊性,拒绝收礼。很多学校也把拒绝收礼当做教师的一项师德来监督考察。家长们遇到这样的好老师,就不要硬要送礼,给人家找麻烦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