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的高考让我深刻体会“读书改变命运”这句话的意义
爱青岛 2019-10-03 11:12

  新中国高考史上有一个特殊的年份,那就是唯一一次冬季考试,春季入学的77级高考。它不仅仅使中断了十年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复,同时也宣告了十年动乱的结束,也是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的开端。1977年高考入学的大学生统称为“77级”,山东大学数学学院教授龙和平作为77级的一个成员,参加当年的高考已经过去四十多年了。可是每当想起那年的高考,就能体会到“读书改变命运”这句话的含义是多么深刻。今天我们就来听一听山东大学数学学院龙和平教授的高考故事。

  知识改变命运

   ——和青年朋友谈谈我的高考经历

  我能考上大学,最得益于爱读书的习惯。虽然我的父母亲都没有文化,但我从少年时代就特别喜欢读书。还记得小学四年级就抱着一本“林海雪原”,从下午一直读到月亮爬上来。由于不懂爱护眼睛,以至于在小学我的眼睛就已经高度近视了,但是爱读书的习惯一直伴随着我。在我小学六年级的时候,爆发了那场“文化大革命”,以至于我们晚了近两年才走进中学校门。

  在中学的两年多时间里,我总喜欢找来一本又一本的小说,在阅读中寻找快乐。那段时间我读了“四大名著”,并对其中的“水浒”和“三国演义”特别喜爱,反复读了好几遍,另外对我印象比较深的小说,还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虻”和“一千零一夜”等等。看似很热闹的中学,很快就过去了,虽然几乎没有学到中学课程的知识,也发给了高中的毕业证,当时许多同学感觉不学习也照样毕业,照样分配工作是一件挺开心的事情。

  1970年底我们那一届的同学们兴高采烈地进了工厂,我被分配到济南缝纫机厂,那是当时为满足社会对缝纫机的需求而刚刚成立的一个企业。当了工人后读书的渴望依旧强烈,为了满足读书的欲望,工作之余和几个师兄弟一起去办了山东省图书馆的借书证。每到周末,我总是喜欢来到大明湖畔的省图书馆,可以在这里选书看,然后再借两本回家。这期间,我对数学、物理以及科普内容的许多图书都感兴趣,记得印象比较深的有“科学家谈21世纪”、“趣味数学”、“海底两万里”和“80天环游世界”等等。也看了几本企业管理和企业生产流程一类的书,但是都看不懂。

  1973年,山东工学院在济南市公开招收业余大学机械专业的学生,考核后利用周末和晚上上课。我们厂的许多年轻人都踊跃报名,记得当时有30多人去参加考试,考试科目包括数学和物理。我由于中学的基础太差,又准备不足,许多题目都不会做,自然就落选了。记得当时我们厂只有两位同事被录取,他们通过真本事考上了业余大学,我是非常羡慕和佩服这二位同事的。在这次考试失利之后,我的读书内容就转向了数学,物理方面,希望有机会能够报考下一届。通过大约二年的努力学习,我能看懂初中数学,物理的课本,也基本上能够独立完成书上的练习题。高中的相应教材也看了一些,但是做习题还比较勉强。

(左一为作者)

  1975年,根据山东省轻工业布局安排,分别在济南、青岛和烟台开办缝纫机、自行车和钟表(简称三大件)的技术学校,而我所在的济南缝纫机厂承担了开办缝纫机技校的任务,办学地点选在当时的山东轻工业学校(现在的齐鲁工业大学)。厂里指定了四个人来筹办,一位负责人,一位负责后勤,另外两位担任教学工作,其中一人准备机械类的课程,一人准备数学课程,我被选中负责后勤工作。但当时被选中的一位老师不愿意承担教学工作,而我的一位好朋友也希望来技校工作,为了帮助这位朋友,我就自告奋勇的表示我可以教数学。

  虽然技校的数学教材比普通高中的数学书水平要低一些,但我当时的数学能力距离承担技校的教学还是相差很远,我只好向轻工业学校的数学老师求教,去听她的课,记得一位沈老师给了我很多帮助。我们在济南、青岛和济宁的下乡知识青年中招收了50位同学,就开始了教学工作。

  当时技校的同学们对我的教学提了很多意见,由于水平所限,也不懂教学法,教学工作做得很勉强。在技校的数学教学任务完成后,我又去山东工学院进修材料力学,回来后给同学们讲授,虽然是现学现卖,但感觉第二年的教学有了一些进步。教学工作就是这样,要教会别人,首先要教会自己,在技校两年的最大收获,是我自己的中学数学和中学物理都有了很大提高,这段经历对我参加77年的高考帮助很大。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等各大媒体公布了恢复高考的喜讯,引起社会巨大的反响,这使得许多情况和我类似的青年学子有了上大学的机会。我在高兴之余有些担心,数学和物理我有点底气,但是中学化学我基本上没有学,思来想去,决定回到母校求助济南七中的化学老师。当时各高中为了帮助参加高考的师生应考,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组织任课老师义务上课,我抓住机会跟着这个补习班突击了一个月的化学课程。就这样临阵磨枪,我参加了12月9-10号二天的高考,考后的感觉还不错。

  在高考之前,我们提前报考了大学和专业,我记得可以报考三所大学,每所大学一个专业。我当时已经24岁了,父母年龄偏大,他们都不愿意让我走远,我就选择了当时济南的三所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工学院和山东师范学院。77年全国有570万学子参加高考,只录取27万,而山东省80万考生,经过扩招才录取了1万人。从考生的年龄来看我是夹在中间的,老高三的同学比我刚好大六岁,而应届生又恰好比我小六岁,老大哥基础雄厚,小弟弟刚学完中学课程,与他们相比我感觉都处于劣势。我当时真实的想法就是碰运气的,考不上也算是一次尝试和经历吧。但是运气真的来了,好像是78年1月底,我当时在青岛出差,厂里电话让我赶紧回来,说山东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到了,就这样,我非常幸运地走进了这所虽然距离很近,而且仰慕已久,感觉高不可攀的大学。

  77级大学生是很幸运的,他们有幸赶上了文革后恢复高考的历史机遇,也幸运的赶上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春天,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我还清楚的记得我们是在78年2月底到学校报到的。我骑自行车带着行李,来到了山东大学新校内的四号楼下,就有一位中年老师非常热情地迎了过来,在知道我是数学系的新生之后,从我的自行车上搬过行李,帮我扛到了四楼,带我去分配给我的宿舍。

  过两天开会的时候我才知道给我扛行李的就是我们数学系的党总支书记周志仁老师。那几天系里的主要领导都在接待第一线,使我们一进学校,就感到了像到家一样的温暖。当时数学系有四个专业,分别是数学专业、计算数学专业、控制论专业和计算机专业,我被分到了数学专业(我原来报的是计算机专业)。几天以后就开始上课了,教我们数学分析课程的郭大钧老师给我们说:老师们盼着恢复高考这一天很久了,为了迎接77级的同学们,系里选派了最好的师资来承担各门课的教学任务,辅导老师也都是业务好,非常敬业,非常负责的老师。

  当我们晚自习做作业的时候,负责数学分析课程辅导的方永宏老师就会坐在我们的教室批改作业,改到哪位同学的作业,经常把同学叫到身边,给他耐心的讲解作业中的不足之处,同时讨论一下当天课程的难点疑点。我们虽然是经过高考走进大学的,但是基础相差很大,比如我的中学数学和物理知识就很不系统,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基本上没有学,三角函数也很薄弱。在学习大学数学的相应内容中,就感觉很茫然,还有一些同学也有类似情况。方老师了解同学们的具体情况后,就侧重为基础较弱的同学补习了一些必须的知识,使同学们能保证跟上教学进度。数学分析课程主讲的郭老师也考虑到同学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课程进度,保证所有的同学都不掉队。当然,77级同学的学习热情和刻苦精神都是现在的大学同学们难以想象的,比如我们有一部分同学会起得很早,在早晨五点半左右就来到教室,预习当天的课程,背英语单词,选做一些参考资料的练习题等等。而多数同学都会在晚上学到很晚,经常会在十点熄灯后才恋恋不舍地离开教室。

  同学之间的学习互助氛围也非常之好,在学习上遇到问题会经常展开讨论,基础好的老大哥就会帮助基础相对弱的同学们补习中学知识。

  在以后四年的大学学习中,数学系的每一位老师都非常认真的授课,辅导老师仔细批改作业,了解每位同学的具体情况,同学们认真刻苦学习,通过课代表,学习委员与老师交流学习情况。使这些基础不同,年龄相距大的同学们100%的完成了学业,顺利毕业并都获得了学士学位。

  历经文革十年的荒废,不仅学生们像抓住命运的稻草那样,抓住这个改变命运的机会,拼命读书学习,老师们也迸发出了极大的热情投入教学…….这是那个特殊历史背景下,一个特殊的历史景象。

  82年初我们毕业了,四年的刻苦读书学习改变了我们的命运。如果没有这四年的学习,77级的多数同学依然会在工厂、农村从事原来的工作,不会有机会去科研所搞研究,去大学当老师,去企业做工程技术人员。我们感谢祖国和人民给我们读书学习的机会,感谢小平同志在77年做出恢复高考的英明决策。感谢山东大学数学系老师们对我们的悉心教导。与全国77级毕业生一样,我们数学系77级毕业的同学们满怀豪情地投入了改革开放后的各项工作,数学专业有1/4左右的同学考上研究生继续深造,其余同学多数分配到大专院校从事数学教学工作。而计算机专业、控制论专业和计算数学专业的同学大多进入了科研院所,国家机关以及国有大型企业。绝大多数的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四十余年峥嵘岁月,让77级大学生成为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改革的春风里生根发芽,在开放的大潮中成长壮大,他们经历了祖国改革开放的整个过程,见证了一段蓬勃发展的辉煌时期。可以自豪的说,时代给了我们机遇,知识给了我们力量,我们有幸参与了祖国高速腾飞四十年的建设,也尽其所能的报效了我们最亲爱的祖国。

  作者简介

  龙和平,1977年恢复高考后参加首届高考,考入山东大学数学系,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山东大学数学系教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