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新生VS入校第一次期中考试,喝了这碗“心灵鸡汤”
爱青岛 2019-10-27 10:45

转眼间,初一、高一的孩子们新入校的懵懂和新鲜感慢慢退去,学业成了日子的“主旋律”。孩子们大多已经历过了月考,马上要迎来期中考,家长和孩子该怎样调整自己的状态?

记者采访了青岛二中心理健康教育高级教师曾莉和青岛市实验初中教导处副主任赵杰,他们备好了真正的“心灵鸡汤”,家长和孩子们来“干一碗”,正确看待考试和成绩,这样孩子们的求学之路才能走得更从容、更稳健。

出场人物:曾莉 

青岛二中心理健康教育高级教师

认清考试的本质意义

对于家长和孩子而言,面对考试,最重要的是认清它的本质意义:检测问题,增强信心——通过考试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利于下一步更有的放矢地学习,提高效率。考得好的科目,反映出孩子的实力,可以增加信心;考得差的科目,可以看到潜力,也会间接增加信心。

    

但是,现实是孩子入学之后,容易被拿着成绩和名次说事儿,导致孩子将考试的意义误解为就是用来给孩子排名、贴标签的。如果成绩不理想,家长、老师“看不上”,孩子们在考试中获得的是对考试的误解和学习挫败感,从根本上损耗孩子学习的动力。

    

一旦认清了考试的本质,家长和老师就要从小引导孩子在每次考完试后,大概扫一眼成绩和名次就行,着重理清错题背后反映出的知识点是什么,学习情感、方法、习惯有什么问题。把知识点弄通了,学习情感、方法、习惯改善了,成绩自然会有进步。要让孩子明白考试是用来帮助学习的,孩子就会用一种喜悦的心情去迎接考试,就像照镜子一样,检查出问题,然后让自己变得更美。

正确看待“参照系”变化

    

当孩子进入高中,特别是优秀高中,第一次期中考,无论是名次还是成绩,都可能出现下降,家长可能会焦虑地想:孩子初中很优秀,怎么上了高中就一落千丈呢?这里需要澄清的是,孩子并不是不再优秀,而是周围的“参照系”发生了变化。家长和孩子首先要坚信,能进入优秀高中一定是有学习能力的,其次要摆正心态,应该认识到进入优秀高中的目的是来向别人学习提升自己的,这是学习的初心,而不是单纯为了考个好成绩赢面子的。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所处的群体是逐渐经过层层遴选的,能升入不错的初中、重点高中,家长和孩子就应该感到高兴,因为这说明孩子凭借实力和努力得到了一个更好的学习机会。升入高中,不是通过考试寻求荣耀和光环,而是要坚守学习的初心,让自己通过见贤思齐成为一个有大格局大心胸的人,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即使孩子现在成绩很好,将来也是很容易摔跤的。

家长先打开自己的心胸

    

学习并非是孩子一个人去战斗。家长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前,首先应该反思自己是否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可容纳龙飞凤舞的天空——家长是否有一双慧眼,看透教育的本质、学习的意义以及育人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只有家长做到了淡定、包容、有智慧、有格局,并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孩子才能走得更高更远。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这些道理我也懂,但是一看到老师发成绩,跟别人家孩子一比,我就不淡定了。这时家长要想一想,自己不淡定的是什么?归根结底通常是面子问题和自己的人生焦虑。家长的不淡定,很容易导致孩子的慌乱。一颗慌乱的心,怎么能安心学习?所以建议家长们不要总盯着成绩,这是末节,激发并维护孩子的学习信心,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品质,这才是根本,是永远的家教主题。

出场人物:赵杰 

青岛市实验初中教导处副主任

帮孩子梳理学习习惯

    

初中学习的内容比小学更丰富,学习难度也有所提升,这是一个客观事实。在这个前提下,无论家长还是孩子,都得意识到,不同的孩子,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是有所区别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应该定位于一个适当的水平,不要在考试后出现考好了就很高兴、考不好就很失望的情况。

    

考试之后,不要谈成败,应该谈收获。通过考试,家长们首先要学着放手,因为初中重视孩子的自学能力,家长不必再手把手带着孩子学习,而是要帮助孩子从宏观层面去梳理是哪些好的学习习惯使得孩子取得了优异成绩,是哪些不良习惯拖了学习的后腿,然后帮助孩子改掉这些习惯。孩子们则要从自己角度思考通过考试学到了什么,有什么进步和优点。

与其谈适应不如谈成长

    

很多家长重视考试成绩和排名,一旦第一次期中考试考砸了,往往会认为孩子还没有适应初中生活。其实,家长和孩子要清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家长应该想办法帮助孩子通过一次次的考试对学习逐渐产生越来越浓厚的兴趣,而不是产生厌烦感。

    

有些孩子一两次考试考得不好,说明可能在学习习惯和方法上存在问题,得慢慢改变自己,去更好地把握初中课程的进度和难度。其实,换个角度看,家长们所谓的“适应”也是个伪命题,因为无论是否适应都得去努力适应,也不能仅凭一两次考试成绩就武断地说孩子是否适应了初中学习生活。与其谈适应,不如谈成长,学习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当孩子能正确看待考试、成绩和求学过程,就意味着真正成长了。

全面客观地看待孩子

    

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家长往往比孩子更焦虑,这是一个普遍性现象。我们必须要承认,孩子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只要孩子努力了,即使成绩不理想,也不应过多苛责。

    

家长们应该理智地意识到,成绩只是孩子学习、成长中的一个副产品。从长远发展角度来说,我们应该更全面客观地看待孩子,不要只盯着成绩,将目光固化在某个位置和名次上,那样只会越比越焦虑。

不要拿孩子和别人比,多看孩子自己的进步和改变,比如以前坐不住,现在能坐住了,以前对某学科不感兴趣,现在有兴趣了,这些都是进步,意义不比得第一小。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习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对孩子成长而言,才是更重要的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