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熊丙奇:压缩自主招生规模,综合素质、特长表现仍然很重要
爱青岛 2019-10-29 22:55

  新高考改革下如何选科?

       自主招生门槛越来越高?

       先选学校还是先选专业?……

       大咖来了!10月29日,爱青岛独家专访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就新高考选科、自主招生、职业规划等多个教育问题进行解读。

自主招生从严要求

大幅推进综招改革

 

 “自招招生的改革趋势是从严。”熊丙奇解读,全国90所大学自招规模将进一步压缩。

       按照教育部今年初发布的对自主招生“十严格”的要求,多数高校2019年公布的自招政策都有了变化:一是报名门槛大幅提高,往年的笼统要求变成了“五大学科全国联赛省级一等奖及以上”,并且“论文和专利不得作为申报材料上传”“体质测试不合格不能入选;二是招生计划大幅缩减,多数高校的缩减幅度在30%至40%之间;三是降分幅度大,多数学校的最大降分幅度从往年的“对特别优秀考生给予降至当地一本线录取的优惠”变成了“降20分录取”。

熊丙奇接受爱青岛专访

  “从国家角度,自招偏重于选拔偏才和怪才,参加五大竞赛获奖的居多,可能在其他方面不是很突出的学生。”熊丙奇说,五大类竞赛相对权威。

  与此同时,进一步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改革,综合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改革进一步扩大。 “现在的力度还不够,今后的录取改革趋势是,在提前批之前设置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批次。”熊丙奇说,建议全国42所双一流大学全部参加,学生在高考前进行申请,学校根据学生的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表现提出申请,大学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表现进行遴选,给学生填报志愿的资格,高考成绩出来后,学生如果获得了资源填报的资格,学校可以按照1.5比1,或者2比1拿学生档案,再对入围的学生进行面试考查,根据高考成绩、大学面试成绩和高中的综合素质评价,进行综合评定。没被录取的学生进入下一个批次的志愿填报,这样就拓宽了综合素质评价录取的试点空间,同时引导高中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熊丙奇说,接下来国家发布的政策走向,一定是综合素质评价大幅推进,自主招生改革从严要求。“为什么自主招生压缩了?就是因为太功利了,希望回归到发展兴趣的角度,这是个漫长的过程。”

       熊丙奇说,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基础教育阶段也取消了特长生招生了,不是不关注特长生,而是把它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还是要关注个体兴趣发展,只是不是以升学为目的来发展兴趣,摆脱功利目标,恰恰就会收获更好的成果。 熊丙奇说: “兴趣发展了,素养得到提高,自然而然在今后的招生中获得体现,比如我们现在的综合素质评价,最初的时候可能不会获得录取优惠,但是特长表现一定会受到大学重视,在面试考查中会给自己加分。”

(爱青岛/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记者:李洁 杜浩然 赵立群)

【未经版权方允许,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