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类)+学校”模式下,96个志愿怎么填报,锦囊奉上
山东高考一点通 2020-07-23 10:22

  今年我省高考实行“专业(类)+学校”的志愿填报与投档录取模式,与传统模式不同,考生既可以报考同一个高校中的不同专业(类),也可以报考不同高校的同一专业(类),还可以报考不同高校不同专业(专业类),拥有了更多选择权,也增加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机会。

  这种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先选定自己喜欢的专业,再选择高校,避免了过去的“冲”进好学校却进不了理想专业的问题。但与此同时,考生及家长在填报志愿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难题:

  总结来说,困扰大家的主要是“专业(类)+学校”的模式到底如何实施?如何填报96个志愿?投档录取规则是什么等等。

  小编通过查找资料、梳理相关文件,整理出一份新模式下的“报考指南”,供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参考。

  什么是“专业(类)+学校”?

  以“专业(类)+学校”为单位的平行志愿模式下,1个“专业(类)+学校”为1个志愿。

  例如,填报山东大学数学、物理2个专业,需要按“数学+山东大学”、“物理+山东大学”,作为2个志愿填报。考生每次填报志愿的数量最多不超过96个,可以填满所有志愿,也可选择填报部分志愿。

  为什么实行以“专业(类)+学校”为单位的平行志愿模式?

  “专业(专业类)+学校”平行志愿模式的投档录取规则有哪些?

  “专业(类)+学校”的志愿模式主要有哪些变化?

  第一,填报的基本单位发生了变化。新的模式下,考生可以具体到某个学校的某个专业,就是以专业(类)+学校为单位,选择更加精准,突破了学校的限制,更加突出了专业的重要性,专业是关键和基础。

  第二,填报的个数发生了变化。志愿单位的改变直接带来了数量的变化,1个“专业(类)+学校”就是1个志愿,占据的志愿数量更多了。比如原来的模式下同时报考北京大学的数学、物理、化学3个专业,只需要填报在北京大学1个单位下,新的模式下则需要填报“数学+北京大学”、“物理+北京大学”、“化学+北京大学”3个志愿。

  第三,增加了选考科目要求。考生选报专业的时候,以前查看报考指南的时候,在同一个科类里,除有特殊要求外,考生基本可以填报所有专业。但在新的模式下,考生还需要关注每个专业的选科要求,看自己是否符合。

  第四,取消了“因不服从调剂而退档”。以前的志愿模式下,部分考生因不服从院校的专业调剂,而被投档院校退档。“专业(类)+学校”取消了专业调剂,考生不必担心被调剂到不喜欢的专业了,考生也因此不会存在“因不服从专业调剂而退档”。

  第五,不再设置专业调剂志愿。各专业(类)的缺额计划通过征集志愿完成。

  专业(类)平行志愿投档后有退档风险吗?

  上边说到新的模式取消了“因不服从调剂而退档”,那考生是不是就没有了退档风险?其实不是。考生的体检、单科成绩、外语语种、英语口试、综合素质评价等因素不符合高校要求的,都有可能造成退档,这些因素由高校根据招生需要自主设定,并在高校招生章程中公布。考生一旦投档到某个高校的专业,又不符合高校招生章程的要求就会造成退档。

  专业平行志愿均实行一轮投档,考生只有一次投档机会,一旦被投档到其中一个专业志愿,其余专业志愿即失效,因此被退档就意味着在本轮投档中失去了被录取的机会,然而即使考生被投档的专业退档,也不会再参与后面志愿的投档,需要在下一次重新填报志愿。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前一定要认真查看高校招生章程,防止因误报而被退档,从而失去这一次录取的机会。

  在专业(类)+学校平行志愿下,如何理解考生的位次?

  位次在高考中以省排名的形式呈现,取消了文理分科的模式,新高考由于考生选考科目不同,高校对选考科目的要求也不同,实际上已无传统意义上的位次。招生录取调整为普通类、艺术类和体育类3类,考生位次包含总位次和单科位次,总位次是对所有参与编场考生总成绩进行统排的位次,不再分文理进行单独排位次;单科位次是在选考某科目的所有学生中的排名位次。

  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可分析对照欲报院校往年招生专业录取投档情况,参照分析往年的投档位次、录取专业平均分、最低分,以及2020年考生高考成绩位次及高考成绩总分一分一段表等信息。考生可根据自己的位次,参考往年的录取情况,做一个大致定位。但是也应认识到,往年的录取情况是在文理分科、以院校为单位的投档录取模式下的录取结果,改革后新的录取模式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2020年高考取消了文理分科,单纯用考生高考成绩位次对应往年的专业录取位次,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考生应理性参考往年的录取数据信息,只能做为参考。

  大学本科专业是如何设置的?

  “专业(专业类)+学校”的志愿填报模式更加突出了专业的重要性,如果考生对于大学专业一无所知,很难填出一个“完美”的志愿。所以考生首先要知道都有哪些专业。

  2020年2月,教育部公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将大学本科专业划分为三级(或三个层次),第一级称为学科门类(如经济学、工学、农学等),第二级称为学科(也称专业类)(如经济学类、机械类、林学类等),第三级称为专业(如经济学、机械工程、园林等)。在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除军事学科门类外,共有12个学科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学),92个学科,703个专业,其中基本专业352个,特设专业351个(其中新增197个)。

  “专业(专业类)+学校”的模式下如何选择专业?

  在这众多专业中,考生如何才能选出适合的专业呢?在选择专业时,要考虑哪些因素?

  首先,可以考虑的是自己有兴趣、特长、优势的专业,然后看当下热点,以及就业率高的专业。

  第二,一定要详细了解专业的内涵,包括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要求、主干课程、就业及研究领域等。专业名称相似,从事的职业岗位可能大不同。比如口腔医学和口腔医学技术,长相很相近,但“出路”完全不同。学口腔医学专业的,授予医学学位,毕业后可以考医师资格证,可以当口腔科医生,有处方权。学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授予理学学位,毕业后不能考医师资格证,不能当医生,从事假牙设计制作。假如你就想当个口腔科医生,却因为对专业内涵的不了解,误报了“口腔医学技术”,可能就会影响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以后的发展方向。

  第三,要对专业的学习难易程度、专业的就业前景和薪酬待遇、学科实力、考研情况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专业(专业类)+学校”的模式下考生如何填报志愿?

  一是充分了解招生录取政策规定

  全面了解国家和我省招生政策规定,了解自己所属类别的志愿设置、志愿填报时间、投档录取规则等情况。

  二是理性分析现有数据信息

  根据自己的高考成绩和位次,理性参考往年招生录取数据等信息,初步研判报考的高校、专业层次,大致在哪些范围。

  三是综合考虑专业、院校、类别等因素

  可首选出考生喜欢、特长或优势的若干个专业,再考虑高校、地域等因素;也可首选出若干所高校,再考虑专业等因素;还可以学校和专业兼顾选择。

  四是认真研读高校招生章程

  高校招生章程是高校开展招生工作的主要依据,考生务必仔细研读了解。在研读分析高校招生章程的基础上,优化填报志愿备选名单。

  五是形成合理梯度的志愿名单

  在平行志愿招生批次,要拉开适当的梯度,以增加录取几率。从“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三梯度入手,选择足量的“专业(类)+院校”志愿,分别放在三个梯度。

  六是借助志愿填报辅助系统

  使用选考科目、院校地域等筛选功能,提前将志愿选好导出志愿预填表。在填报志愿规定的时间,将志愿预填表导入志愿填报系统即可实现正式填报志愿。

  来源:山东高考一点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