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领跑”人工智能基础教育 探索人工智能特长生录取机制
青岛市教育局 2020-09-03 14:28

  日前,人工智能教育联盟大会在青岛召开。会上青岛市教育局发布了《青岛市人工智能教育实施意见》,宣布青岛市将全面普及人工智能教育,打造人工智能教育综合赛事活动,培育全国城市级人工智能应用范例。2020年下半年开始,从小学到高中各学段开设人工智能课程试点,到2022年实现全覆盖,基本建立相应课程体系,争创全国人工智能教育示范引领城市。这一宣示表明,青岛将全面普及人工智能教育,培育全国城市级人工智能应用范例,争创全国人工智能教育示范引领城市,为全国乃至世界贡献人工智能教育的青岛智慧与青岛方案。由此,在基础教育领域全面实施人工智能教育,培养新时代的科技创新人才,青岛显然迈开大步,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成为身体力行的“领跑者”。

  一、课程纲要,青岛领跑有明确目标

  《青岛市人工智能教育实施意见》提出,2020年,制定《青岛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课程纲要》,统筹规划课程实施,小学一至三年级开设人工智能启蒙课程,采取视频授课模式,每月一课时;其他年级(初、高中毕业年级除外)采取常规授课模式,每月至少两课时;人工智能课程纳入全市各区市教育发展规划与学校教学计划,各区市负责人工智能教育环境搭建、师资培养,组织开展各类活动,确保课程开设制度化、教学实施规范化、活动开展常态化。目前,青岛已经建立了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确立崂山区、城阳区、西海岸新区、胶州市为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区,在育才学校、青岛一中、阳城一中等100所试点学校,开设人工智能实验课,并建立了相关实验室,以构建“1+4+100N”试点体系,从而使人工智能教育在青岛全市稳步推进、逐步深化。与此同时,青岛还着手建立人工智能教育评估指标模型,开展人工智能素养评估;创新课程考试机制,开展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推进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考试融合创新;开展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申请人工智能与原测试科目融合创新。计划2021年,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实验班建设,建立初中升高中人工智能特长学生考查录取机制;2022年,创新建立人工智能考试机制,探讨人工智能竞赛结果纳入青岛市“强基计划”,基本建立并实现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全覆盖”。

  二、保障人才供给,青岛领跑有切实路径

  在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梁斌言看来,人工智能教育是保障人工智能产业人才供给的源头活水。如何更好地推进人工智能教育,青岛有着明确的“实施路径”。根据《青岛市人工智能教育实施意见》,青岛将按照“山东龙头、国内一流、全球影响”的战略部署,构建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体系,完善基础环境,汇聚教育资源,建设专业教师队伍,提升人工智能素养,培养专业人才,争创全国人工智能教育示范引领城市。

  今后,一系列人工智能教育措施将会紧锣密鼓地推出,如实施人工智能教育课程普及工程,组建人工智能教育课程团队,制定《青岛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课程纲要》,形成贯通基础教育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申报人工智能教育山东省地方课程,在小学一至三年级开设人工智能启蒙课程,采取视频授课模式,每月一课时;其他年级(初、高中毕业年级除外)采取常规授课模式,每月至少两课时。

  建设超算中心、升级教学平台是实施人工智能教育的基础性工程。青岛的人工智能教育超算中心、实验室将进一步扩容,人工智能教育硬件支撑体系将逐步完善,全市共享的基础资源库将逐步形成。与此同时,明年还将探索企业创新供给与优质资源内生模式,扩充完善资源体系,后年形成教育大资源汇聚业态。建立专任教师队伍,开展专项培训,建设专兼职教研员队伍,建立人工智能名师工作室、名师团队,启动人工智能专任教师招录与聘任也是实施人工智能教育的重要举措。

  三、赋能学生,青岛探索人工智能特长生录取机制

  人工智能教育,学生是主角。“我们开展人工智能教育不一定要培养人工智能的研发人才,而是要让他们学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去创新、去创作。”商汤科技教育事业部总经理戴娟表示。青岛在人工智能教育方面也建立了充分的引导措施,以便赋能学生的长远发展。未来人工智能素养将会被纳入评估体系,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将推进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考试融合创新;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将申请人工智能与原测试科目融合创新。初、高中学段还将开展人工智能实验班建设,逐步建立初升高人工智能特长学生考查录取机制。2020年,将首先建立人工智能教育评估指标模型,开展人工智能素养评估;2021年,将开建人工智能教育实验班,初升高人工智能特长学生考查录取机制也将成型;2022年,创新建立人工智能考试机制,探讨人工智能竞赛结果纳入青岛市“强基计划”。

  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必然需要人工智能方面的人才支撑。支持职业院校与人工智能领军企业联合开办人工智能学院,支持增设一批人工智能领域重点专业,将是必由之路。我市将创建人工智能产教融合示范区,培育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型企业。支持职业院校联合行业、企业成立产教融合联盟。支持职业院校承接或举办国内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大赛和职业技能竞赛。2021年,将成立人工智能教育产教融合联盟,建设人工智能实习实训基地;2022年,职业院校人工智能领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总规模达到5000人以上,还将承接或举办国内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大赛和职业技能竞赛。

  四、打造品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

  人工智能教育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典型示范与引领。创建人工智能教育示范区(校),评选人工智能教育示范区、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示范校,能更好地以点带面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发展。青岛将依托青岛商汤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开展人工智能领域专项课题研究与专利申请工作,建立人工智能教育理论研究、应用研发和实践探究的长效机制。到2022年,逐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成果。

  未来,人工智能教育将成为青岛的教育品牌,建设人工智能教育文旅嘉年华基地、开展中小学人工智能开放日等一系列活动将逐步开展。建设跨区域高水平交流平台,依托人工智能教育联盟,筹办人工智能教育研讨会、人工智能学生竞赛,提供多赛道、多类型、多出口的人工智能综合实践、创新和展示平台,鼓励开展多层次国际、国内交流合作。

  紧密结合全市战略需求,青岛教育正在从自我服务拓展为服务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青岛将汇聚一批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和创新团队,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等重大战略中发挥人才支撑作用,并梳理成功经验做法,形成人工智能教育青岛模式,为世界贡献人工智能教育的“青岛智慧”。

  五、成立联盟,提供最鲜活的实践经验

  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人工智能高端人才,是教育的重要使命。在此背景下,青岛教育主动出击,承担重任,以“平台思维”发起成立人工智能教育联盟,实现政、企、研、学多方联手,聚合资源,共同促进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形成“领跑”态势。

  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是国家战略,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2019年,青岛市教育局以青岛入选山东省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城市为契机,遴选崂山区、城阳区、西海岸新区、胶州市为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区,选培青岛一中等100所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学校,构建了“1+4+100N”试点体系。建设人工智能教育超算中心、学习平台、实验室,搭建基础支撑环境,完成教师培训与试点学校课程开设工作,成功创建教育部“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及应用研究实践共同体”。随着青岛市人工智能教育的快速领先发展,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效能不明显、课程推进覆盖面不足等问题逐渐显现,迫切需要从教育内容、教学标准、师资建设、评估评价、赋能应用等维度全面构建人工智能教育体系。

  青岛要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设包括5G、人工智能等在内的产业生态,建设人工智能应用服务产业高地,成立人工智能教育联盟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十分必要,十分及时。“人工智能教育联盟一定会为人工智能教育提供及时的、鲜活的实践经验。”中央电化教育馆副馆长韩骏说。

  正因如此,青岛市教育局顺势而为,作为牵头人,联合海信集团、海尔集团、科大讯飞、华师教育云、越疆科技、大疆创新、商汤科技、伟东云教育、华为等多家人工智能头部企业和华东师大、南京师大、北京师大等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以及未来知名等社会办学力量和益公·公益基金会等,共同发起成立人工智能教育联盟。联盟将聚合教育主管部门、中小学校、人工智能头部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多方资源,切实实施人工智能教育战略。未来的青岛不仅仅是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学生培养基地,还将是教师培养基地、企业培训基地。据市教育局副局长姜林介绍,成立联盟是落实“平台思维”,抢抓人工智能教育发展高地的战略选择。联盟将以“搭建平台、聚合资源、勾画蓝图、引领发展”为宗旨,围绕人工智能和教育应用场景的融合创新需求,研究制定人工智能教育有关行业标准和评价体系,形成人工智能教育综合解决方案。

  该联盟定位为民办非盈利专业组织,面向国内外,由有关国际组织、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人工智能高新技术企业、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等组成。联盟聘请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为联盟名誉主席,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顾建军为联盟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高文为联盟特聘顾问,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周傲英等十一位教授为联盟特聘专家。

  联盟成立运行后,预期可实现以下发展愿景:形成全球第一个经实践检验的人工智能教育的综合解决方案,使青岛成为全国第一座全面普及人工智能教育城市,打造全国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综合赛事活动,培育全国城市级人工智能应用范例,建设人才培养基地。联盟将于每年举办人工智能教育大会、人工智能教师培训、系列人工智能大赛、中小学人工智能开放日、人工智能教育文旅嘉年华等系列活动,并逐步落实“人工智能教育文旅嘉年华基地”和“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基地”等项目落地,吸纳更多的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来青岛投资或开办分支机构,优化就业结构,增加经济发展新的动能。同时也可扩大城市影响,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城市带来社会效益。通过对新的联盟城市的吸纳和综合解决方案的复制,可以把整合的专业方案、产品和成果,向新入盟单位和其它地区、国家输出,实现共建共赢的局面。预期随着联盟各项工作的开展,面向全球,可以吸纳30多个国际组织、50多个不同国家的教育行政部门,50余家高校及科研机构,1000余所联盟中小学校、1000多家国内外人工智能企业。

  来源:凤凰新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