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短视频怎么办?这4个方法,引导孩子科学理智地用好短视频!
光明社教育家 2021-03-08 10:26

  最近,经常接到家长关于孩子使用短视频的咨询电话,两代人因为刷短视频产生了种种亲子矛盾。有的家长说:“孩子在家上网课的时间多了,用手机有了正当理由。作为家长,我们也不能不让孩子用。”也有的家长说:“短视频的内容五花八门,教做饭和画画的,展示歌喉和舞姿的,晒自家宝贝和美食的……我经常看见他拿着手机哈哈笑,我怕看多了耽误学习,就要求他卸载,为此我们父子俩干了一架,孩子好几个星期不和我说话。”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短视频作为新的媒介形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青少年对新技术、新产品有着天然的好奇心,短视频在青少年中的渗透比例日益攀升。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20年完成的对全国八省市10000余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近七成青少年用过短视频手机软件,经常使用的近五成。青少年与短视频的频繁接触,家长对孩子行为的焦虑与干预,可能成为网络时代亲子关系的新课题。

  因此,如何引导孩子用好短视频,是网络时代亲子关系的新任务。家长只要记住下面四个关键词,就可以引导孩子科学理智地用好短视频,使短视频成为增进亲子关系的桥梁。

  规矩

  短视频是一种新的媒介形式,大多数家长作为网络时代的移民而非原住民,对网络的各类产品形式有着天然的紧张和不安:怕孩子耽误学习、被不良信息带偏、影响身心健康、养成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这种对新事物的焦虑和对教育子女的焦虑融合在一起,很容易使家长将短视频视为洪水猛兽。

  一位家长说:“我把孩子手机上的几个短视频App给卸载了,可是后来发现,他又偷偷给装回去了,而且藏得很深,表面上根本看不出来。现在我们母子俩就是斗智斗勇,玩‘猫鼠游戏’。”这位妈妈的担心情有可原,但是管理孩子的方式并不可取,看似管住了孩子,实则孩子与妈妈玩起了“躲猫猫”。

  研究发现,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的主要原因是好玩、减压,这说明得到放松是未成年人的心理需求。孩子下载短视频应用,说明他们希望在学习之余获得一些乐趣,而短视频恰好满足了其休闲和娱乐的需求。而且,我们的研究也发现,多数未成年人认为短视频有利于拓宽知识面,视频化的学习方式很有趣。这说明短视频也满足了孩子们的一些学习需求。家长要了解并通过丰富孩子的生活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如果家长不想让孩子用短视频,又不提供其他让孩子减压的方式,那么孩子该如何自处呢?无论家长乐意或不乐意,短视频“就在那里”,孩子们总会去刷。因此,与其阻止孩子刷短视频影响亲子关系,不如采取接纳的态度,允许孩子在课余时间大大方方地接触短视频。

  共赏

  家长接纳孩子使用短视频,只是促进亲子关系和谐的第一步。如果家长能有机会多陪伴孩子看看短视频,和孩子一起欣赏、讨论短视频中的内容,会对孩子产生更有效的引导。

  “人人自媒体”时代,短视频平台内容参差不齐、治理难以到位,这也是家长们特别担心的问题。孩子们怎么看待明星带货?会不会养成不理智的消费习惯?网络上的晒豪宅豪车、名包名表的行为,还有那些一夜成名的传说,是否会让孩子形成不劳而获的价值观?

  家长们的担心不无道理。正是因为这些担心,家长更应多陪伴孩子一起看看短视频,和孩子讨论短视频中的内容,在共同观看、欣赏的过程中,家长的教育理念才能逐渐渗透给孩子。而且,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家长对孩子使用短视频的情况知道和了解得多,孩子使用短视频的时间就会较少、频率也低。相反,如果家长对孩子刷短视频的行为不了解,孩子更容易对短视频形成依赖。

  因此,建议家长尽量陪伴孩子,茶余饭后不妨和孩子一起刷刷短视频,既乐孩子所乐,又能了解孩子的浏览兴趣,并可以趁机对孩子进行引导。一位家长说,刚开始看到孩子刷短视频时很生气,直至看到抖音平台举办的一个读书活动,见活动中有很多文化名人分享读书心得,她想到可借此引导孩子阅读。于是,她主动提出和孩子一起“刷”活动相关的短视频,并把看到的有趣的书名记下来,或者和孩子讨论。后来,孩子自己提出要买一些书,给她列了书单。短视频和线下阅读结合起来,孩子不仅主动要求读书了,还经常说“又书荒了,赶紧买书”。

  这位家长正是从抵触到陪伴,从陪伴到引导,使孩子形成了积极的学习意识。

  规矩

  未成年人使用网络会面临更多安全风险,如信息泄露、色情暴力、金融诈骗、商品诱惑等。因此,家长在陪伴和引导孩子使用短视频时,要先给孩子立好规矩。比如,关于个人信息安全保护、青少年模式使用、直播打赏、点赞互动等,要告诉孩子哪些可以做、哪些绝对不可以做。立规矩之前要先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这些网络安全的原则,没有商量的余地,家长可以直接向孩子提出要求。

  此外,家长还要和孩子一起商量使用短视频的具体要求,如和孩子确定使用短视频的时间、场所、次数、时长、消费等。规矩可以先让孩子提出,家长跟孩子讨论后确定,并鼓励孩子把使用要求写下来,贴在家里易看到的地方,提醒孩子遵守规矩。如果孩子对确定的规矩执行不好,家长要采取一些办法帮孩子去遵守,也可以适当有些小惩罚,比如减少刷短视频的时间等。规矩不宜过多,可以抓大放小,先确定几条主要规则,等孩子使用一段时间后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家长还要逐渐把立下来的规矩转变为孩子的良好习惯。以时间管理为例,家长要教孩子一些时间管理的方法,如何安排好娱乐和休闲,如何先做重要且紧急的事,如何增强自我控制能力,等等。这些方法单靠家长唠叨孩子是学不会的,需要家长给孩子一些示范,使孩子在多次尝试中养成媒介使用和健康生活的好习惯。

  参与

  媒介是青少年了解和探索世界的重要渠道,短视频平台上有很多丰富的学习内容,可以供未成年人学习。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研究发现,中小学生用短视频学习才艺特长的比例最高,占比67.1%。另外,学生通过短视频学习辅助学习类知识、生活技能类知识、科普类知识均在六成左右。这说明,短视频能给青少年带来丰富的、生动形象的知识。家长可以从引导孩子使用到引导孩子参与,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媒介参与行为,使孩子从“喜刷刷”逐渐转变为“善刷刷”。

  研究发现,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大多以观看为主,参与评论、转发、制作的比例较低。其中,参与互动如发表评论、合拍的比例为17.5%,转发的比例为15.1%,制作视频并发布的比例为14.6%。也有7.5%使用过打赏功能,有4.2%购买广告推荐的商品,4.3%购买直播带货商品。从这些参与行为可以看出,未成年人的参与行为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家长要引导孩子科学参与,用好短视频。

  北京一位六年级小学生的家长在这方面做得很好。疫情期间,这位妈妈发现孩子经常利用拿到手机的时间刷短视频,于是启发孩子在网上搜索“电饭锅蛋糕”,和孩子一起尝试制作;为了让孩子增加运动量,她又和孩子搜索了很多室内运动小视频,和孩子在家玩起来;为了破解孩子对短视频的好奇心,这位妈妈还和孩子一起学习了短视频的制作技巧,并鼓励孩子把自己喜欢的英语短文改编成话剧上传。孩子在参与创作中学习到了方法,也增强了网络安全意识,提升了媒介素养。

  来源:光明社教育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