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关键看这个!学霸的亲身经历来了!
爱青岛 2021-03-13 11:41

  3月13日上午,青岛三十七中进行了2021年度“初小衔接线上公益课堂”的首场直播。山东省中小学优秀班主任、青岛市首批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青岛三十七中语文教师高明清为小学毕业生家长做了以“孩子即将上初中,家长该做些什么?”为题的分享。

  高明清的分享精准对标“家有初一新生”家长的矛盾痛点,以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详实的学生个例,为家长答疑解惑,缓解升学焦虑。其中,高明清分享的几位学生故事令人印象深刻,展现了三十七中学子崇礼尚志、德贤同济的精神风貌。

  北大保研生:在初中,心中种下了文学的种子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孩子养成怎样的品格,树立怎样的人生价值观,始于家长。高明清的2007届毕业生袁硕,本科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后保研直升攻读古代文学方向硕士,在她写给恩师的信上写道:“我的学生时代最幸运的事情就是遇到了高老师,最初的那颗文学的种子就是她帮我种下的。”通过袁硕的故事,高明清告诉家长,要帮孩子从小树立清晰的目标。正如高明清教了28年的语文,从不以”教会孩子初中三年爱上语文”为目的,而是期望孩子们能一生挚爱语文,感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魅力,并受用一生。

  有了既定的目标,就要坚定不移地前进,以一个个好习惯的养成为基石,脚踏实地。

  “老师,我写字不好看,错字特别多,但我想当语文课代表”

  2019届毕业生裴同学成绩并不出彩,有着爱写错字的毛病,班里竞选语文课代表的时候,她踊跃举手。她跟高明清说“高老师,我写字不好看,错字还特别多,但是我想提高语文水平,您能不能给我这次机会?”裴同学语气里充满渴望,令高明清动容。高明清手把手教她学习方法,加上她积极性强、愿意学习,最终在高考中语文获得了120多分的好成绩。通过这个故事,高明清建议,进入初中要培养孩子养成勇于表现自我的好习惯,在参与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

  10秒,找出一月前的试卷

  在高明清的讲述中,有一个男孩子令人印象深刻,他叫崔瑞骅。期末复习时,在课堂上他用了不到10秒钟的时间就找出了一个月以前的一张试卷。高明清表示,初中学段较之小学学段学科增多,将手上的资源分门别类地归纳整理、重复利用、吸取精粹,是难得可贵的学习习惯。“小学成绩还不错,上了初中以后成绩一落千丈,不是谁比谁的脑子笨,而是谁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这是关键所在。”高明清说。

  青岛中考第一名:做课上的“录音机”

  “有的孩子就坐在老师跟前,你看他全神贯注地在听,你让他再给你讲一遍,他就不会了。”高明清所说的,也是绝大多数成绩提不上来的学生的“通病”。原因之一是不能全神贯注地投入课堂中。“2006年有一个学生考取了青岛市第一名,远超第二名几十分,对于这名学生的评价,几乎所有老师都说她就是一个‘录音机’。”课堂上讲的内容,边听就边记住了。做到这样,需要在课上极为专注地跟着老师的思路走。

  不唯上,不唯书,要学会“挑刺”

  在高明清班上,还有两个总爱“挑刺”的学生。由于高明清的题都是自己编撰的,偶尔难免有些“小纰漏”。有些学生脑袋懒于思考,这两名学生则提出了质疑。“提出质疑的学生是什么样的?首先他认真读了,然后认真思考了。”高明清认为,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习惯,不仅为学生的学习锦上添花,更是使他们受益终生的宝贵品质。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高明清也教导学生们要“不唯上,不唯书,不唯风,不唯众”。

  此外,注重效率、团队协作、独立生活能力等也是高明清认为初中生必要养成的成长习惯。

  高明清还提到,2020年是青岛中考改革落地实施元年,对于往后的中考备考而言,有一个变化是出题不再有《考试说明》为抓手,而是依据范围更为广泛、内容更为基础的《课程标准》。这就需要学生深入了解各学科的学科要求和学习方法。对日常学习,高明清以语文为例,介绍了“六步法”,还宏观介绍了各学科的学习关键。

  据了解,初小衔接公益课堂是青岛三十七中整合学校名师资源推出的一项公益项目。2020年受疫情影响,开课方式从线下转为线上,全年共推出“家长如何做好亲子沟通与家校沟通”、“暑假来了,家长该做啥”、“家长如何应对孩子学习倦怠及手机使用问题”等7期课程,在不同时间段聚焦学生家长热点话题。旨在帮助家长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动态、找到构建和谐家庭亲子关系的平衡支点、做好“家有初中生”的预期准备。同时也可让学生提前了解初中生活,了解青岛三十七中教师的授课方式,掌握初中学段的学习方法。家校携手、抚平焦虑、放平心态,共同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小升初的过渡。

使用微信账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
“青岛37中2021年招生咨询群”
将在群内发送公益课堂视频资料
也可及时了解学校最新招生咨询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爱青岛记者刘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