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长期以来对学校教育工作的信任、理解、支持和配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手机在中小学生群体中愈发普及,然而,手机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存在许多危害,若将手机带入校园,更是弊大于利。
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
(一)影响学生学习
相信每一位让孩子带手机进入校园的家长都是为了能方便联系孩子。然而,部分学生携带手机则用于娱乐,上课时间学生偷偷用手机上QQ、发微信、看小说、听音乐、玩游戏等,不仅影响了教学秩序,还让孩子浪费了大量的学习时间。
(二)影响学生身体健康
许多学生沉迷于手机游戏,极易出现精神和身体上的病症。长期以往造成精神萎靡,影响学习精神状态,导致学业荒废;阻碍身体发育,诱发神经衰弱,引起视力下降。危害的不仅是自己的身体,还有自己的未来!
(三)影响学生思维方式
学生长时间使用手机搜题会对手机产生依赖,遇到难题,经常不经思考就利用手机查阅答案,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不会主动思考,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影响学生心理健康
手机网络缺乏安全性,存在着一些学生不适合看的视频、文本、信息等,中学生的辨别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影响。利用手机交际导致孩子欠缺面对面的交流,影响学生的正常人际交往,若沉迷于虚拟世界,与社会和现实脱节,会导致学生形成孤僻性格,不懂人情世故,冷漠,严重的还会出现心理问题。
(五)引发安全问题
手机的社交功能强大,部分学生带智能手机后,交际范围迅速扩大,朋友圈也由校内扩展到校外,学生很有可能交到不良朋友,给学生的安全带来隐患。
家校协同 育人合力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3号)明确要求学校应当告知学生和家长,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
规范学生日常行为管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需要您的支持和配合,家校协同管控,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监督,有效管理。家长对孩子使用手机情况要承担起监督的职责,希望广大家长能够行动起来,监督孩子在家使用手机情况,合理限制您的孩子在家使用手机时长。开学后请限制孩子将手机带入校园,并积极与学校沟通,共同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
(二)培养兴趣,全面发展。家长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外特长,如球类运动、乐器、书法等;鼓励孩子每天坚持锻炼,强身健体,磨炼意志;积极引导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实践活动、社会公益活动;指导孩子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和学习习惯。
(三)积极沟通,增进交流。家长要营造和美家庭,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做好孩子情绪的观察,积极化解各种心理问题,走进孩子心灵,增进亲子之情,防止孩子因为情感缺失等原因而沉迷于网络和手机游戏。
(四)榜样引领,言传身教。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科学合理使用手机,尽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对于已沉迷手机的孩子,家长要注意方式方法,切勿暴力打压,科学引导孩子在家合理使用手机。
尊敬的家长朋友,让孩子在校静心学习、潜心求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校和家长共同的目标。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让孩子健康成长,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和责任。学生在校期间如果需要和家长联系,可以借用班主任或任课老师手机,另外学校也在校园里设置了多部公用电话,方便同学们使用。
请各位家长切实履行好对孩子的教育和监督责任,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学校教育工作,共同关心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共同为孩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来源:青岛海山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