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党史100讲︱一大代表李汉俊智斗法巡捕
青岛十七中 2021-04-04 13:29
“星火”党史100讲
篇章一:筚路蓝缕篇
专题一 觉醒年代
1921年7月23日,上海法租界的贝勒路和望志路交叉口的一个不起眼的弄堂里,隔三差五就会出现两三位知识分子模样的人,他们的身影都闪进了一个石库门小楼。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正悄然发生,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也在这里拉开了帷幕。
这栋小楼的主人就是上海代表李汉俊和他的哥哥李书城,当时出席会议的代表还有毛泽东等13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另外共产国际的代表也出席了会议。
7月30日晚,会议刚开始不久就传来了敲门声,“谁呀?”一个穿着灰色长衫的人从后门闯入,用审视的目光看着在场的所有人。“你是谁?你是来干什么的?”代表们警惕的问,“我,我,我是来找各界联合会的王社长。”陌生人吞吞吐吐地说。“对不起,我找错地方了。”说完,陌生人转身离开了房间,并且还好心的顺手将门带上。人走后,代表们相互对视了一眼,“各界联合会有一个叫王社长的人吗?”有代表问。“没有,我不记得我家附近的那个各界联合会有这个人。”李汉俊回答说。代表们心里的不安又加深了。
“你们认不认识这个人?”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警惕地问,代表们纷纷摇头,表示没有见过。“我建议马上终止会议,转移地点。”各位代表接受了他的建议,一个个陆续离开了。只留下这个房子的主人李汉俊和广州代表陈公博。
果不其然,一刻钟后,从房子外传来一阵阵警笛声。“咣”的一声,房子大门被踹开,一个全副武装的法国士兵和三个法国侦探闯了进来,不由分说,一上来就粗暴地在李汉俊家翻箱倒柜,书箱里面的书都被倒了出来,散落一地。整个房间一片狼藉,满地都是书、纸。在法租界巡捕搜查的时候,李汉俊和陈公博在一边的茶几上坐着,用眼神交流。随后,门外又闯进来两个中国巡捕和三个翻译。
一个小时过去了,搜查终于结束了。“谁是这个房子的主人?”法巡捕问。“我。”李汉俊从容地回答。“你们知不知道开会要事先上报?你们在开什么会!”法巡捕恶狠狠地瞪着眼问,“我们只是几个北大教授在谈论编辑丛书的问题,并没有开会。”法巡捕傲慢地问道:“为什么这里有那么多关于社会主义的书籍!还有,刚刚那两个外国人是谁?”李汉俊不慌不忙地回答道:“我身兼商务印书馆编辑,也是一名教员,所以,什么书都要多看看,也作为参考、研究用途。至于那两个外国人,他们只是北京大学的教授,跟随北大师生暑期旅行团来上海探讨学术问题的,在这里聊聊天。”法巡捕又继续盘问了一些细节,但一无所获。气急败坏的法巡捕又把盘问的矛头对准坐在李汉俊对面的陈公博,一番盘问后,也没问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法巡捕失望地丢下了一句话:“你们这些个知识分子,以后开会要事先上报,不要有任何的政治企图,今天没有证据,便宜你们了!”说完悻悻然转身离去。
随后的几天里,李汉俊家附近总是有密探盯着,这里已经不能作为中共一大继续开会的地点了,那该换哪呢?代表们提出了好几个地方,但是被发现的风险很大,最后还是李达的夫人王会悟提议,将地点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大会胜利闭幕,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了。“红船精神”也由此诞生。
“红船精神”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以更加优异的成绩、更加崭新的面貌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将“红船精神”世世代代传递下去。
(来源:青岛十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