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研究七年级语文教学,更有针对性的解决七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的迫在眉睫的几项问题。七年级语文组在4月5日到4月7日三天展开了“一师一课”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备课组长徐勇老师首先“出阵”。徐老师讲了经典作品《阿长与山海经》的第一课时,充分利用了导学案,注重语文课堂的读与思的结合,说与写的结合,学与练的结合。无论是预习还是新授,都遵循这三个原则,很好的抓住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课堂的效率。而且,徐老师还细致的组织引导学生学习做批注,耐心的循序渐进的分析文章,让学生能够沉下心来,学习阅读的方法。一堂课下来,学生的书上都批注的很多,自然对文章的了解,和动脑思考训练的也就很多了。

随后,袁颖琨老师“展露锋芒”。袁颖琨老师课堂上容量大,训练强度高,学生配合度也很精彩,一堂课的知识体系完整有序,学生学习的效率有很大的提高。袁老师利用导学案,详略有序的引导学生分析了文章的结构,写法,和人物性格,以及作者的多重视角。一堂课下来,袁老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见识。

最后,李娟老师“毕其功于一役”。用和蔼可亲的温柔话语,带学生走入了阿长的世界,鲁迅的情感。仿佛讲一个旧时的故事,述一段难忘的情怀。使学生既掌握了语文的知识,更熏陶了美好的情感,导学案的使用灵活,扎实。学生的批注课文扎实细腻,而且,还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迁移到写作中去,让学生阅读写作双丰收,受益更大。

三位老师的精心备课,共同协作,在三节课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正可谓“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相信七年级语文组一定能愈战愈强,取得更多的进步。
(来源:青岛四十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