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王忠伟 助人为乐
爱青岛 2018-11-08 17:23

  人物简介:

  王忠伟,男,群众,1969年5月生,山东济宁人,中国邮政青岛市分公司延安三路投递部投递员。

  事迹概述:

  王忠伟是中国邮政青岛市分公司延安三路投递部的一名普通投递员。自1994年起,他开始义务照顾工作辖区中的一名独居老人,至今已连续照顾了24年。后来,他又拉上妻子一起照顾,如今王忠伟自己买了房子,但为了照顾老人,仍和老人住在隔壁的旧租房中。

  事迹正文:

  家住安徽路30号的李启明老人经常有包裹和信件,以前包裹需要自己到邮局领取。1994年,王忠伟不经意间见到裹着小脚的老人一个人到营业厅领取包裹却无法将包裹带回家,他热心帮助老人将包裹送回家,从此,王忠伟记住了这个裹着小脚的八十多岁的老人。后来通过热心的邻居介绍,才知道老人的女儿远在美国、外甥在北京,老人自己住在一个8、9平方米的房子里,女儿和外甥经常会寄包裹和信来。从那以后,老人的包裹都是王忠伟从邮局取回送上家门,下班后他还经常到老人家中替老人劈柴、洗衣服、打扫卫生,干完活再买来饭菜跟老人一起吃。时间长了,两人的感情像祖孙一样融洽。1995年春节,不忍心老人一个人孤独地过节,王忠伟决定不回济宁老家。除夕那天,他把老人的家收拾一新,做好了两个人的年夜饭。老人看着几年没有擦过而今却已明亮的玻璃窗,吃着可口的饭菜,感动地直掉泪。自从女儿出国后,她好多个春节都是自己一个人孤单地过,王忠伟给了她久违的亲情。

  1996年,王忠伟结婚了,他并没有放弃照顾老人,而是拉上妻子,更仔细更周到地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老人有心脏病、高血压,还得过带状疱疹,生病住院的时候,远在美国的女儿无力照料,王忠伟与妻子就承担起全部的生活琐事:一日三餐,看病买药,送饭陪床,洗澡擦身……为了照顾老人,王忠伟学会了使用听诊器、血压计,他们的家也越搬越近,从黄岛路17号到芝罘路6号,最后干脆在老人居住的安徽路30号大院里租下了一间房子,与老人毗邻而居。二十多年过去了,他们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四口之家,彼此关爱。当老人的女儿回到家中看到老母亲被照顾得无微不至,感动地哭了。返回美国后,她将自己的感激之情化为感谢信,寄回了祖国。

  其实,刚开始的时候,有些人认为王忠伟是冲老人的房子去的,老王听说后微微一笑说:“我自己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行。”如今王忠伟自己买了房子,但为了照顾老人,仍和老人住在隔壁的旧租房中。

  工作中,王忠伟牢记“情系万家,信达天下”的企业使命,忠实履行使命。每天早上5点,王忠伟都会准时出现在岗位上,推着装满信件、报纸、包裹、汇票的邮包,风雨无阻。在他的衣兜里有一个小小的记事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许多用户的电话以及平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就凭着这小小的记事本,二十多年的工作中他从没发生过错投和丢失信件的情况,也从没有产生过一例投诉。他还特别留意哪一家有要高考的学生,把这些情况也记在小本子上,等有录取通知书到了,他总是能快速、准确的找到用户家,将录取通知书及时送达。王忠伟对投递服务精益求精、认真负责,对地址不详的信件从不轻易退回,总是带着疑难信件多方打听走访。地址漏掉单元或楼号的,他会挨个单元、楼座去打听;用户不在家,他就跑两遍、三遍;遇到用户搬迁,他就打听邻居、居委会,千方百计找到用户,把信件准确无误的送到,最多的一次,他跑了20多趟。

  2008年8月,一封来自北京财经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寄到了莱阳路14号,由于没写内户,王忠伟面对着3个单元共36户人家,只能一家一户询问查找,但没有找到收件人。他没有放弃,找到居委会查询户口登记,仍没有结果。但是他不死心,又找到文登路派出所查找,最终在暂住户口里查到一位与收件人同名、但居住地址已经不是王忠伟所负责的段道了。最终,在金口一路21号,王忠伟终于找到了住户,原来收件人的父亲是一名马路清洁工,在孩子高考时把自己扫街的路段用作收信地址,后来由于工作变动离开了。当收件人的父亲拿着录取通知书激动地拉住王忠伟的手时,王忠伟更加庆幸自己的坚持。

  工作二十多年,王忠伟先后荣获“青岛市工人先锋”“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青岛市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青岛市敬老模范”“首届全省邮政道德模范”等荣誉。《中国邮政报》《山东邮电报》及《青岛日报》《青岛早报》等多家媒体专题报道了他为民服务的先进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在他看来,老百姓的口碑比奖杯、荣誉更重要,他将一如既往的对用户尽心服务下去,把雷锋精神继续传承发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