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出读本 言行列清单 家训挂门前 家歌颂党恩
青岛文明网 2018-11-20 16:46

  “仁德施政以德化民”的童恢家族、“不惹事生非唯修身健体”的傅士古家族……11月11日开始,惜福镇街道的40000余名社区居民陆续收到了一本名为《阳光惜福好家风》的家风手册。  这是惜福镇街道以“三风培育”为重点落实落地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关于“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等要求的系列举措之一,也是街道建设“阳光城阳”,创建“阳光社区”,弘扬家文化、惜福文化,打造“惜福·家”品牌的一次探索。

家风出读本,让家风看得见、摸得着

  “一代律学宗师王邦直是我们的八世祖,‘王氏祖训’在我们社区代代传承”,小庄社区居民王丽指着手册中的“‘仁德孝悌让’的王邦直家族”文章说,“但是这篇故事从王邦直的先祖、二世祖的才华品德,一直写到了他的父亲、儿女、孙子、曾孙的高雅情操,这还是头一次见,让我真真正正看到了一个大家族家风的传承。”

  除了王邦直后人所在的小庄社区,在一代经学大师郑玄筑庐讲学之地书院社区、清末武林高手傅士古所在的傅家埠社区、清末廉吏张鹤所在的惜福镇社区等各个社区,这本家风手册都引发了社区居民的强烈反响。

  据悉,《阳光惜福好家风》由惜福镇街道编写,街道文史研究员李伟刚主笔,分为“家风解读篇”“工作方法篇”“惜福镇街道历史先贤家风篇”“中国古代著名家训篇”4个章节和“惜福家风故事”1个附本,共50000余字,配图260余张,图文并茂、简明扼要的向社区居民们阐释了家风的由来、如何提炼总结家风、惜福镇街道的历史名人们曾经恪守过那些家训家风、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家训,以及2018年以来发生在社区居民身边的家风故事等。

  “我们想用这本手册,让家风看得见、听得懂、摸得着,形成良好的社区风尚”,惜福镇街道科教文卫中心工作人员管燕说。

正负面言行列清单,为家风立规矩,为文明画方圆

  “说了你也听不懂,快别问了”“说了多少遍别吃剩菜了,怎么老是不听呢?”“我们为了你这么辛苦,你这个样子对得起谁?”……在傅家埠社区,一张“惜福镇街道阳光家庭正负面言行清单”挂在了宣传栏上,更写进了老百姓的心里。

  “读着读着就流泪了。有时候真的不太在意,有太多话曾经脱口而出”,傅家埠社区居民孙淑林深有感触的说,“现在读起来,真的很伤人心。以后一定要注意。”

  这张全国独一份的“惜福镇街道阳光家庭正负面言行清单”,列举了对父母长辈、对配偶、对子女最不该说的24句话,相应列出了24种正确的表达方式,站在第三方角度作出了24条“惜福提示”,也随着《阳光惜福好家风》、《惜福家风故事》等书发到了各家各户,在部分社区还实现了上墙公示,成为了街道扎实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真正完成“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的重要一环。

  “每个人都在家庭里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我们都有父母、对象、孩子,同时自己也是父亲、丈夫、儿子”,惜福镇街道参加编写这份清单的工作人员陈正涛谈到自己的内心感受,“你希望孩子怎么对你说话,你就怎么对父母说话,一个家庭最重要就是互相爱护,将心比心。”

  据悉,惜福镇街道已经将“家庭言行有规范”列入了街道“十星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创建评比”体系,纳入“阳光社区”创建考核评比,推动各个社区组织社区居民学习推广。

家训挂门前,阳光家风亮出来

  “处世以谦让为贵,做人以诚信为本”“文明门第留香久,诗礼庭堂得月多”“宽以待人和邻里,严于律己振家风”……去爬山的王洪波和朋友们被一栋栋美丽整洁的小洋楼和一对对篆刻精美的“家训对联”吸引了目光。

  坐落在毛公山脚下的惜福镇街道青峰社区,6月份建立了青岛市第一家社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家家户户屋顶挂国旗、门前立家训,社区已经凭借良好的家风建设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在街道的指导下,我们鼓励社区居民创作自己的家训对联,同时整理了100来条,供他们自由选择”,青峰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办公室主任杨乃宣说,“现在各家各户都根据自己的家庭特点,拥有了自己的家训。”

  社区居民内心自发追求、街道给予物质鼓励,“党员带头亮家训”是惜福镇街道“阳光社区”和“十星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创建评比体系的重点之一,共设置了300万元的奖补资金,“正家风”早已在街道蔚然成风。

家歌颂党恩,文明实践润心田

  “我家家风代代传,一辈做给一辈看……人生在世要惜福,心有阳光天地宽……”街道原创的《阳光家风代代传》正在录制,专业歌手唱出了一段段动人的旋律。

  “落实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有讲、帮、评、乐、庆等多种形式”街道负责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工作人员刘倩说,“我们发现在‘讲’这种形式里,‘唱’能让老百姓会更加乐于接受。”

  惜福镇街道弘扬“家”文化,不仅街道带头创作以“家风”为主题的歌曲,还鼓励社区创作属于自己的“家歌”。王家村社区创作了《爱在王家村》,院后社区创作了《情满院后新家园》,青峰社区创作了《毛公山红色的山》……

  “我们希望用这种形式,让社区居民热爱自己的家、培育优良家风、民风、乡风”,街道工作人员肖钰认为,“这些歌曲可以编成广场舞,比用网上搜来的歌曲更有宣传教育意义。”(惜福镇街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