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故事 | 闫巧:一声“闫大夫”,一生干到底
阳光城阳 2019-05-08 13:26

  “这是我工作份内的事,也是作为医生应尽的责任。”整个采访过程,闫巧不断地重复着这句话。今年45岁的闫巧是棘洪滩街道中华埠社区卫生室的一名医生,从医24年,她是居民心中最信赖的“闫大夫”,守望着一方安康。

  一声“闫大夫”,两代乡医家风传承

  闫巧的父亲是一名乡村医生,从小受父亲的熏陶,让她立志从医。“小时候记忆最深的是,经常半夜有村民来家敲门敲窗,‘闫大夫,我家小孩病了您赶紧去看看’‘闫大夫,我家老人又发病了您快点啊’。那个年代交通不便,像父亲一样的乡医,是村民心中的最大依靠”。1995年闫巧从青岛卫校毕业后,正式开始跟随父亲一起行医。

工作中的闫巧

  2001年闫巧嫁到了棘洪滩赵家堰村,当时村里还没有集体卫生室,已经可以独立行医的闫巧便开了一间诊所。她人好医术更好,不久便声名远播,很多邻村的乡亲都慕名而来。

  2011年棘洪滩中华埠社区成立了城阳区第一家集体卫生室,闫巧有幸加入。为了尽快摸清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她几乎走遍了中华埠社区的每个角落。“我平时随身携带着一个笔记本,里面详细记录了所有重点病患的关键信息,以便于准确诊治。”为了记好这本明白账,闫巧奔波走访的脚步从未停止。虽然她的家离卫生室还有相当一段距离,但无论多晚,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冰天雪地,只要有病人给她打电话,她都会背起药箱立刻赶往诊治。

不论多晚,只要一个电话,闫巧立马赶往病人家诊治

  现在,居民们见到她都会热络的和她打招呼,亲切的称呼她一声“闫大夫”。也正是句亲切的称呼,让她更加意识到自己肩上所承担的社区居民健康责任。“父亲总说,医者当存父母心,以精诚之心守一方百姓安康。多年以后,我终于成为了和他一样的人”。

  一生干到底,居民的病痛她最挂心

  中华埠社区现在有4000多名居民,而卫生室只有两个医生和一个护士。闫巧每天平均接诊50多人,白天接诊晚上写病历录系统,一忙忙到夜里十一二点是她的工作常态。长期的劳累,让她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的毛病,情况最严重的一次,她整整在家躺了八天不能动。等身体稍微好转,她又立马回去工作。家里人时常劝她不要这么拼命,但是她却说:“卫生室每天有那么多人等着看病,他们都需要我,我不能因为自己的原因让他们都等着。”

闫巧经常入户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查体

  从医24年,终日忙碌不得闲,但每当看到居民健康幸福的笑脸,闫巧就感到非常满足。也正因为她真心实意地为居民健康服务,2015年闫巧被评为青岛市“最美乡村医生”。“居民的病痛是我最挂心的,而为居民健康服务的道路还很长,只要我还干得动,我将干到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