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故事│孙琨——阅兵战士交上最美青春答卷
爱青岛 2019-10-17 17:18

  见到孙琨那天,太阳很大,阳光下他的肤色看起来和煤球黑越发相像。“10月份的太阳和6、7月份的相比,逊色多了。阅兵结束回来没几天,肤色一时半会还缓不过来。

  家住棘洪滩街道的孙琨今年23岁,是一名参加完新中国成立70周阅兵后退伍的军人。回忆起那段艰苦训练的日子,他说:“痛过,累过,笑过,却从未后悔过。

  正当青春时,选择穿上军装

  爷爷和父亲都当过兵,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孙琨从小就在心里埋下当兵的种子。17岁那年,孙琨怀着满腔热血远离家乡和父母,来到了河南安阳某部队。“父母很支持我,鼓励我勇敢去追逐梦想,让我倍感温暖。”

  刚开始,独处异乡加上每天艰苦的训练,孙琨也很想家,甚至有时躲在被窝里抹眼泪。“那时候每天30多公里的体能训练是最基础的,训练之初因为我以前缺乏锻炼,单杠就能拉3个,后来经过努力增加到了15个。”一年多后,刻苦努力的孙琨成为了部队众多“优秀士兵”的一员。

  2016年7月,河南发生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孙琨所在部队全体出动到抗洪救灾,而他被委以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看守水库大坝。“现在水库的水位已经远远超过警戒线,随时都有泄洪的可能,危险性很高,怕的人现在可以提出来。”现场指挥官的一席话,没有让一个战士退缩,而孙琨一心想的是“水库下有还几个村庄,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孙琨开始了一天一夜的巡查,任何一个细节都不放过,神经始终保持高度紧张。终于,险情解除了,而长期处在潮热坏境下的他却患上了严重湿疹。“那次,自始至终我都没敢和家人说我去抗洪了,就怕他们担心多想。过后说起,我妈还后怕不已。”

  5个月,每天十斤汗浇铸出“铁腰杆”

  今年是孙琨在部队的第五年,原本打算九月份退役的他却在5月份接到了参加阅兵训练的通知。“那一刻,我是既兴奋又忐忑,训练是淘汰制,稍有不佳就有可能被换下,而对于马上要退役的我来说,这是最后的机会了。”

  自此,孙琨“白+黑”“5+2”的训练拉开帷幕,训练量每天10个小时起。齐步、正步、行进中枪法……每一个步伐,每一个举枪的动作,都浸透着无数汗水。酷暑时期,他每天要喝掉近15斤水,流10斤汗。“把烈日印记当褒奖,伤痕印记作勋章,就不觉得苦和累,况且在训练中,我和战友建立了更真挚的情谊。”每次训练休息间隙,孙琨脱下帽子,帽带遮挡留下的印记特别醒目,“枪带印”“拍枪斑”也烙印在了他的身体上。

  刻苦训练的孙琨,成为了方阵中的排头兵,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所以他在平时站岗时都会自己琢磨训练的分解动作,晚上躺下后带着耳机听训练伴奏,培养自己听踩鼓点的能力。“说实话,慷慨激昂的训练伴奏一点也不催眠。”

  10月1日,在全国人民的瞩目下,孙琨和战友踏着正步走过天安门城楼顺利完成了检阅。回看自己在训练中留下的伤痛,孙琨说:“这是阅兵的烙印,也是特殊的军功章,更是传承英雄精神的一种体现。”

  如今退役在家的孙琨,依然每天抽时间跑10多公里,喜欢看军事频道,习惯把被子叠成“豆腐块”。“我是一个兵,退役了,优良作风也不能丢。”闲暇之余,孙琨喜欢拿出阅兵的纪念物品,细细回忆,于他而说,阅兵式是对他军旅生涯付出努力的最好肯定。“我会以此次经历时刻激励自己,走好人生路上的每一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