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基层一线人才:城阳区国城小学张丕峰——静心思 躬身行
阳光城阳 2020-05-29 15:28

  张丕峰,

  城阳区国城小学英语教师。

  城阳区优秀教学法工作室主持人,

  青岛市学科带头人、

  青岛市教学能手、

  青岛市年度榜样教师、

  青岛市优秀专业人才。

  2019年入选城阳区基层一线骨干人才。

  近五年内先后获得了全国英语教师优秀课例评选一等奖,外研之星优秀课例,并举行青岛市公开课、名师开放课、青岛市示范课等。出版个人专著《探讨积累建树——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研究》,论文十余篇发表于国家级核心期刊,其中二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参与外研社《K12备课资源》等项目教材编写,2018年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有的放矢,不蔓不枝

   ——建立学习“听评课系统”

  作为一名教师,她始终把成为一名家长信任、学生喜欢的教师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做教学教革的践行者。教学实践发现,“无论教材有多好,都不会完全适合每一个班级和学生”。带着这一困惑,她参加了上海举办的英语学科培训,上海教师高超的英语教学素养令她震憾。返青后,她大胆尝试将多年听过的同一课题资料放在一起,进行横、纵向比较,形成“同课异构”撰写教学案例。随后,在所有外出听课前,她必先熟悉文本后再听课,效果不可同日而语。哪一年哪位老师讲了哪个课例,上课亮点之处等,整合形成了她的个人“听评课系统”。她将“单元教学”纳入课堂,成为青岛市探讨“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领头雁,并成功举行市级公开课。2018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第十届教育学会英语教学年会”上进行了现场说课展示,受到全国英语教学专家的一致好评,被评为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在青岛市市南区为青岛市小学英语教师做了《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情境创设》案例分析报告。

  她始终践行自己的教育观——成就学生的梦想就是成就自己的教育理想。教学中努力营造人文、民主、合作、和谐的英语课堂,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梦想,促进每个学生的生命成长,努力将课堂打造成为师生相互人文关怀的精神家园,独特鲜活生命成长乐园,在美好的教育中让师生彼此都收获各自的魅力人生。伴随着内心的日益沉静与教学经验积累,张丕峰个人的课堂教学在学生间日益如鱼得水,她现在所教班级的课已成为孩子们的一种期待,真正成为了孩子们喜欢、家长认可的好老师,这也是她这些年努力的最大欣慰。

  反躬自问,柳暗花明

  ——教育研究助力专业成长

  作为青岛市学科带头人,从教23年的她伴随着教育岁月的沉淀,对教育有了新的感怀和思考。“要在教育科研上有所作为,除了怀有梦想,还要有一种执着的精神,读书、思考、写作,这样才能在教育科研这条路上走的更远。”2016年青岛市教科研访学站推进会上,她是这样说的,平时也是这样做的。校园生活,一事一物皆教育,她坚持读书与写作——“身边的教育故事”、“我的教育思考”、“和孩子们在一起”、“重新定义教室”、“做学生喜欢的老师”、“站在他们背后”等专栏已都成为她发现与写作的教育泉眼。因为有了一双发现爱的眼睛与根植于研究的热爱,才有了她对教育的温情——“做有情怀的教师”已像一颗种子一般扎根于她的心中。现已撰写教育随笔300余篇、60多万字,已成为《中小学教育》、《中小学管理》、《英语教师》、《小学英语教学设计》、《现代教育》、《英语学习》、《青岛教育》等教育专刊杂志经常光顾的“笔者”。

  作为一名教学法工作室主持人,她脚踏实地与伙伴们一起分享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她带动工作室成员共同研究、共同分享教学成果,分别受邀到河北、厦门、北京、济南等地做“单元整合”教学法不同版本教材分析、教学案例研讨、教师的单元教学研究路径等经验交流。在学习、思考与实践中,她们的课堂教学日益充满激情、阳光,指导的学生在各级各类英语竞赛中获奖,多次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工作室教师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集思广义,在她的带动下,工作室已撰写“单元整合”教学法系列丛书——《单元视角下的小学英语单元目标设计》、《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单课活动设计》、《师生间馈赠的礼物——小学英语单元作业设计》,大家共同探讨、积累、收获着。2018年“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研究”参加省教学成果评选获二等奖。

  她注重把新的教学理论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近三年,她带动工作室成员一起聚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先后主持了全国“十二五”课题《小学英语阅读与思维的研究》,市级“十三五”规划研究课题《以工作室为引领,发展教育共同体的研究》,市级研究课题《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研究》,区级“十三五”规划研究课题《单元视角下小学英语单元作业设计的研究》,教学法工作室专项研究课题《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影响下的单元目标设计》等。每一次教学研究课题的立项报告、中期研究报告、结题报告撰写,成果报告汇报,她都认真思考、字字斟酌。聚焦教师专业发展,让研究在课堂教学中真实落地,“不做没有思考的研究,不做对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的无用功”,正因为这份执着与对自己的这份“总是不满意”,她经常在电脑旁一待就是晚上半夜,也正因为这样,才奠定了她在教学研究中走过的路程,根基愈发扎实有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