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一笔|“新青岛人”的《画说青岛》
爱青岛 2017-07-20 15:47

  “我当时说,青岛这个地方不错,我想去,于是,我就来了。”

  ——题记

  花石楼、圣弥厄尔教堂、胡蝶楼……

  人人都说青岛美,但真正把这些美“留存”下来的没有几个。

  爱青岛报料平台最近收到了一位网友的“特殊供稿”,一张画,一段文,青岛的美瞬时间跃然纸上。跟着墨香,爱青岛记者联系到了画作的主人李书勇先生,翻开了《画说青岛》背后的故事。

  “新青岛人”的《画说青岛》

  “青岛市区景点相对集中,外地来的朋友问我如何选择路线,我建议大家从青岛火车站沿海散步即可。沿线附近有天主教堂,老舍公园,小鱼山,基督教堂,总督府,老舍等名人故居,海底世界,八大关,花石楼,公主楼,胡蝶楼,三大浴场,军事博物馆,市政府,五四广场,奥帆情人坝等,这是浅尝。如果再远一点,可以登崂山,上平度大泽山、即墨温泉镇,或者跨海去金沙滩、银沙滩、大小珠山、琅琊台等,这就需要乘车了。”

  从《画说青岛》的文字来看,对青岛的了解之深,作者一定是个地道的“老青岛”。但初见李书勇先生,记者从他的口音中听出了些许不同。

  “我是个‘新青岛人’,当初来青岛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喜欢,凭着年轻时候的那一股冲劲,我放下了在山西的工作、房子,2002年带着妻、子来到了青岛定居。”

  因为很多朋友回来青岛玩,每次接待都觉得市面上的明信片、画册做的和自己的心理预期不同,于是李书勇开始着手准备自己的《画说青岛》。

  “一是想记录下青岛的这些美景、建筑,二是希望能表达自己对青岛的见解,不想千篇一律,搞点小特色很有意思的。”李书勇先生提起自己准备《画说青岛》的初衷,语气中还是带着点小自豪的。

  从采风到绘制,从查阅资料到组成文字,李书勇说,他认为除却历史事件不可有误,其他内容他都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情,因为“只有真实的、发自内心的,才能打动人”。

  真正拾笔是从2015年开始,两年的时间,李书勇画了厚厚的一摞,先是伸手比量着厚度,后是做了一个列表,盘点了自己的一幅幅作品,如数家珍。“其中有一幅我给它命名为《爱情礁》,具体位置是第二海水浴场的礁石,很多人会慕名而去拍婚纱照,因为没有人能说出它确切的名字,索性我就自己起了一个,不是爱情在这儿触礁,而是爱情会在这里启航。”

  画画是爱好、是朋友,也是情感出口

  除了《画说青岛》,李书勇还画了其他两个系列,一个《日子》,记录了与妻子生活的日常;一个《一参情缘》,观察介绍了上百种海参的种类,并用画笔记录了下来。

  画画之于李书勇,不是谋生,也不只是爱好这么简单。

  “我没有学过画画,最早接触画画应该就是小时候的美术课,老师还经常拿我的画当做范例,给其他小朋友们看。”

  后来上了大学,自己也有在课余时间写写画画,有自己的临摹,也有送给老师的油画,当然,年少时期的男孩子,画幅画送给喜欢女孩子也是有的。

  就这样,画画被当做爱好陪伴了李书勇从童年,到少年,到中年。因受父亲的影响,李书勇在绘画、音乐、书法方面都有造诣,“我对我的父亲有着很深切的感情,兄弟几个经常看着父亲工作,他还经常给我们看他学生时期的笔记,他的字迹是那么工整、漂亮、流畅”。

  提起父亲,李书勇的眼圈有些泛红。“前年,也就是2015年,我父亲去世,当时我沉寂了很久,心情非常低落,于是我就又拿起了画笔。”李书勇说,在画钢笔画的时候,他可以很安静,很投入,不被打扰,又能释放感情,对他来说,画画不仅是展现,亦是一种感情的疏解。

  神奇的是,这种带着书画情缘的父子关系,也延续到了下一代。李书勇的儿子现在在国外读书,因为时间、距离,他们的主要沟通渠道就是微信、电话。“当我担心联系频繁打扰他课业,又想了解他最近是否遇到不顺心的事时,我就会发幅画传给他,过段时间,他也会回复我一张。”

  画画对于李书勇来说,或许不能称之为艺术,以为它太大、太高、没有温度,李书勇的画里有青岛、有亲情,有爱,有思考。一张纸,一支笔,就可以留住生活的美,岂不是快事?

  创作还在继续,《画说青岛》将以连载形式不定期为大家更新,跟着我们的脚步游青岛,这里有别样的风景,也有别样的心情。

  如果您也对青岛有话说,有自己的故事想要讲,欢迎登陆爱青岛报料平台,与我们分享!

  爱青岛/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记者赵文婷

  【文字版权归爱青岛,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