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电影之名拥抱世界 青岛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影视人
爱青岛 2019-03-01 16:06

  在这座城市的基因里,表演得到了最好的传承,走在大街上的市民,随时可以成为面对镜头,从容不迫的群众演员。

  美丽的大海,还有独特的建筑风格,每年都吸引着很多的剧组来到青岛取景拍摄,这也给了青岛的表演爱好者很多的上镜机会。但往往他们参演的都是很小的角色,但也正是因为这些小小角色的精彩表现,也使得跟多的电影制片部门跟制片人选择了青岛。

  从表演培训班走出来的影视明星

  1959年,市委宣传部创办了第一个表演培训班,从话剧团抽调专业演员负责培训。培训班吸引了热爱表演的市民,培养出一批业余话剧的骨干,促进了青岛市业余话剧事业的繁荣,文革期间,培训班一度停止,改革开放后,青岛的话剧表演复苏,培训班的大门重新敞开。这个时期,电影、电视剧开始大发展,来青岛的影视剧组络绎不绝,培训班的学院有了充当群众演员的机会。青岛的表演培训又红火起来。

  陈映秋重操旧业,他执教的百花园影视表演班,一年下来就有4、5百人参加,姚东祥就是其中的一个。

  姚东祥当时20岁左右,是一家工厂的工人,他渴望当演员,演电影,就去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但是遗憾落榜。虽然没能进入这所表演的高等学校,但是表演培训班还是给了姚东祥一次当演员的机会。

  《紧急救助》是根据打工妹王凡秀的真实经历改编的电影,姚东祥就在其中得以扮演了一个角色。初试成功后,姚东祥有了信心,从此,一些有词儿没词儿,词儿多词儿少的小角色找到他,这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他的人生。

  影视剧的繁荣需要大量的演员,专业科班的数量有限,满足不了需求,这给有智者创造了机会,很多明星也并非科班出身,而是从小角色做起,镜头慢慢增多,台词渐渐加长,最终功成名就。

  专业演员推介中心——演员和剧组的“牵线人”

  这样的故事激励了越来越多的人,也催生了一个新的行业,青岛话剧院院长王克看到了这个机会,他准备建立一个专业的演员推介中心,并把这个任务交给剧院的演员宋爱武,宋爱武的演员推介中心,一头连着想当演员的爱好者,一头连着越来越多,需求越来越旺的影视剧组,从一开始就生意火爆,6、7年中,招到了上千名学员,许多人在这里尝到了当演员的滋味。

  梦想加努力经常会出现奇迹,群众演员有时候满满的就变成了配角,配角慢慢的就变成了主角,在青岛就有不少这样的人物,电视剧《潜伏》里的王占金,虽然是个配角,但是给观众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饰演者崔嵩现在是小有名气的职业演员,他的出道就是从跑龙套开始的。

《潜伏》

  宋爱武是话剧演员,演过影视剧,当过副导演,崔嵩在镜头前的状态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她开始留意这个年轻人。

  2005年,导演姜伟在青岛拍戏,崔嵩在剧中饰演了一个小角色,戏份不多,却给导演留下了深刻印象,崔嵩下定决心要试一试,于是他抓住一切机会跑剧组,2008年,他又接到了姜伟导演的电话,这次,便是后来家喻户晓的《潜伏》。从这部戏开始,他走上了专业演员的道路,如今,他已经出演了20、30部影视剧,成为从影视推介中心走上专业演员的代表人物。

  除了群众演员,一个剧组的编剧从几十人到几百人不等,他们进驻到一个城市开始拍戏,要面临很多的困难,吃、住、行,以及对当地环境的不了解等等困难,这时候往往就会出现一些热心人,他们是影视爱好者,他们往往会无私的为剧组提供很多的帮助,通过这些帮助,他们对影视慢慢有了了解,也慢慢从一个影视爱好者,变成了一个准专业人事,再然后,就变成了专业人士。

  影视剧组在青岛扎堆拍戏,市民就有机会见到拍戏的场面,看见喜欢的演员,剧组需要临时演员,就从观众中选,市民也是来者不拒,应付裕如,凑热闹,过把瘾,虽然,但是没有专门的影视基地和专业候场的群众演员,但这更显示出青岛独特的影视素养,2003年,电影《手机》在青岛拍摄,宋爱武作为副导演组织了50名群众演员,这个场面整整拍了一天。

  很多有着影视梦想的青岛人,在家门口入行,开始一步步的接近自己的梦想,当然,后面等待他们的是更广阔的天地。

  从50多年前的业余话剧班,到现在蔚为壮观的群众演员队伍,不知道有多少青岛人因为心中的热爱走进影视剧,走上表演之路。

《门第》

  作为工业时代的产物,影视剧与其他艺术不同,他注重团体协作,以及各方面条件的成熟与配合。青岛伴随着影视成长,影视,也熏陶了这座城市,它不仅有丰富多彩的外景地,还有演艺事业的爱好者,在这里拍戏,剧组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向阳花木意为春,这里是创作的一方福地,也是为青岛人走进影视剧搭建的一座近水楼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