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显示:每10人里就可能有1人是抑郁症
青岛晚报 2019-03-18 14:24

  你知道有多少光鲜的名人因抑郁症英年早逝的吗?我们耳熟能详的就有影星张国荣,作家三毛、海明威,画家梵高等等。但是,抑郁症并非“名人病”或“富贵病”,更多的是普通人,它就在我们身边。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显示,全球抑郁症年患病率约为11%,每10人就可能有1人是抑郁症患者。

  前几天,记者认识的一位女性,天生丽质,工作也不错,不到40岁竟跳楼自杀,令人扼腕叹息。之前无任何征兆,家人回忆种种细节,其实患有抑郁症。之前没人知道她是抑郁症患者,她也从未寻求过任何帮助,自己悄悄地结束了年轻的生命。这当然是极端个案,我们身边更多隐藏的是有抑郁倾向的人,他们处于正常人和抑郁症爆发的临界点,需要得到帮助和关爱。如何看待抑郁症现象?怎样发现它的蛛丝马迹?怎么得到更好的帮助和治疗?记者采访了国家认证高级心理咨询师张旭。

  保持柔性心理非常重要

  在张旭接待的心理咨询人群中,抑郁症的比例非常大。主要人群在40岁以下,女性高于男性。她发现,抑郁症的人有一些共性:过度追求完美、都很善良。生活状态多是:离异、产后女性,人际关系失调,婚姻不幸或职场压力大的人。张旭介绍,抑郁症从诊断学术上来看,属于精神疾病范畴,但它也并不是一般人认为的精神分裂或躁狂等比较严重的精神疾病。对于抑郁症的治疗,国内外通行的做法是:1.轻度抑郁症,做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即可;2.中度抑郁症,可以做心理治疗,但最好还是配合药物治疗;3.重度抑郁症,尤其是发现有自残行为的,是一定要住院治疗的,待他抑郁情绪控制下来以后再配合恰当的心理治疗。轻度的由专业心理咨询师帮助疏导。心理咨询师会根据咨询者的状况找到原生态家庭或童年成长中的一些根源,找到他们的问题所在。

  什么样的人容易患上抑郁症呢?张旭解释,很容易患上抑郁症的人,像一只玻璃杯子一样,而不容易患上抑郁症的人就像一只塑料杯子,掉在地上可以弹起来,对于精神压力和精神打击具有“吸收”的功能。所以,保持一个柔性的心理非常重要。较真、责任感强的人的心是玻璃水杯,而具有一个柔性心理的人的心是塑料水杯。

  提醒2003年北京15岁以上的人群抑郁障碍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抑郁障碍年患病率为4.12%,其中男性为5.01%,女性为8.46%。2009年《柳叶刀》杂志发表的我国4省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心境障碍月患病率为6.1%,其中抑郁症2.06%,恶劣心境为2.03%,虽然患病率高,但治疗率不到10%。 2014年《自然》杂志报道了全球抑郁症流行病学情况,其中中国抑郁症患病率为3.02%。若以3%的普通人群患病率推算,13亿中国人中约有3900万抑郁症患者,但真正接受抗抑郁有效治疗的比例不足10%。

  发泄情绪有时反而是好事

  脾气暴躁的人很少得抑郁症,因为他们的不满情绪都会宣泄掉。人为什么会得抑郁症?张旭说,抑郁症多是自己的不良情绪向内、向自我攻击积累导致。多数人不良情绪是向外攻击的。有时候,坏情绪发出去反而是一件好事,不在自己的心中积累。情绪宣泄也是预防抑郁症的一个方面。我行我素的人不容易患上抑郁症,因为,这类人不在乎他人评价,按照自己想法行动,不会积压委屈与不满情绪。要学会放松身心和进行积极的正性思考,凡事“不强求”。

  心理的疾病、机体上的疾病等都是“人的这部机器出现了故障”。机器要定期保养才不会发生重大的事故。心理也是一样,在可能患病之前就进行积极的健康保健很有必要。

  提醒张旭说,《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对于抑郁发作诊断的症状标准为,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4项:(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2)精力减退或疲乏感;(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9)性欲减退。严重标准为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慢性疲劳综合征藏隐患

  我们经常会抱怨“真累啊”。如果泡泡温泉、睡上一觉还是无法解除这种疲劳感,且采取各种方法也难以消除,就被称之为“慢性疲劳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征与抑郁症的表现、症状非常相似。因此,不能放任自己的身心疲劳不管,持续下去,事态也许向不好的方向发展。

  张旭认为,如果感觉身体与心理都很疲惫,能通过饮食调整、睡眠或是适度的娱乐得到缓解,那就没什么问题。如果持续出现倦怠、情绪低落、注意力低下、失眠,就要考虑是否患上了慢性疲劳综合征或抑郁症。其实,心理也需要像身体一样定期保健,才能防患于未然,预防性心理咨询在张旭看来非常重要。

  提醒当今的社会充满了竞争和浮躁,于是人们产生了精神压力,患抑郁症的人数不断增加。

  “抑郁症”这个概念并不是刚刚来到我们这个社会。抑郁症最初被发现的时候是古代。但是当时被叫作“忧郁症”,是一种还不被人们熟知的疾病。只是知道心情抑郁可以患病。也就是说,从古代起,就有忧郁症的概念了。到了18世纪,人们才采用了“抑郁症”这个名词来形容这种疾病。当时也称之为“情感障碍”。

  到了19世纪末,德国精神病学家、现代精神病学的创始人埃米尔·克雷佩林提出了躁狂型抑郁症的概念,抑郁症至今才被人们真正地认识了。直到今天医学界还在使用“情绪障碍”和“情感障碍”这个名词,并且将躁狂型抑郁症定义为双相障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