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的机会!国家公布新枢纽城市建设方案
爱青岛 2019-04-05 18:31

  4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了《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实施方案(2019—2020年)》,宣布2019年将研究确定第一批15个左右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

  这标志着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工作的全面启动,也意味着,新一轮的城市竞争开始了。

  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名单将落定

  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在日前联合印发的《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实施方案(2019—2020年)》指出,2019年将结合“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需要,统筹研究确定第一批15个左右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

  其实在2018年12月下旬,发改委、交通部曾印发过规格更高的《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规划中提出:

  到2020年,通过优化整合、功能提升,布局建设30个左右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现代化运作水平较高、互联衔接紧密的国家物流枢纽,形成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基本框架;

  到2025年,布局建设150个左右国家物流枢纽,基本形成以国家物流枢纽为核心的现代化物流运行体系。

  此次即将落定的15个城市,正是国家布局物流枢纽的第一步。

  按照《实施方案》,国家物流枢纽原则上基于已投入运营、基础设施相对完备、市场需求旺盛、发展潜力较大、区域带动作用较强、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物流枢纽进行建设。

  这也对有竞争国家物流枢纽意图的城市提出了一定的门槛标准,不仅要求区位条件良好、存量设施优先,还要求城市有一定的区域协同联动带动能力。而青岛,不管从哪个方面分析,都是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布局与建设的理想之地。

  青岛:4类国家物流枢纽规划承载城市

  在2018年公布的《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中,提出要建设六类“国家物流枢纽”——陆港型、港口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陆上边境口岸型六种类型。

  在表内重复出现的青岛,被分别定位为港口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的“四型”国家物流枢纽目标承载城市,是我国类型最全的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之一,这也表明了青岛在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中的重要性。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青岛被确定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的“双定位”城市。经过不断的发展与完善,青岛已基本形成“西联中亚欧洲、南通南亚东盟、东接日韩亚太”的国际多式联运贸易大通道,成为中亚及上合组织国家面向日韩亚太市场的“出海口”。

  地理位置独特的青岛有着天然的“蓝色优势”,也有着山东省内为数不多的亿吨大港,青岛港现有航线160多条,其中外贸航线近140条,这些航线已成为中国北方地区乃至东北亚连接世界的重要窗口。

  2019年,将4F级机场“迎进门”是青岛城市发展的一件大事,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能起降起降空客A380、波音748等最大机型,到2025年,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3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0万吨。

  随着2018年12月济青高铁和青盐铁路的同时开通,青岛有了横向、纵向串联全国的资本,让青岛不管是连接京津冀还是北上广都变得触手可及,也为青岛进一步建设交通枢纽城市,奠定了基础。

  在国务院2017年印发的《“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曾给这样的出了城市分级表:

  虽然在规划中青岛的定义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但以青岛的相关交通项目布局,结合自身承载的国家战略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从而决定了它未来绝不会仅仅满足于全国性的枢纽定位,而会是放眼国际,服务一带一路,辐射东北亚的发展方向。

  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决定城市价值的,无非是人流、资金流和物流。物流背后,往往是制造、商贸、人才、金融资源的汇合。工业革命以来的现代意义金融中心,几乎都是从物流枢纽演变而来。所以,任何一个城市都不能忽视“国家物流枢纽”这一头衔。

  中国物流策划研究院副院长李芏巍表示,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是一个高效、低成本的现代化物流体系,将构成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有助于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带动新的产业引进。

  如果青岛能够入围第一批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名单,将有利于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升级、供给侧改革、知识经济提升,能够极大增强青岛的城市竞争力和投资、人才吸引力的同时,借势经略海洋、“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战略的承载,进而带动城市整体产业发展层级的提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