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2-3所世界一流大学!未来山东将这样推进高校发展
齐鲁晚报 2019-04-28 17:01

  4月28日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邀请省教育厅主要负责同志等解读《关于推进新时代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下一步,山东将加大对驻鲁部属高校的支持力度,创建2—3所世界一流大学,重点建设10所左右省属本科高校和10所左右高职,冲击国内一流。

  建两三所世界一流大学,提出高校"双一流"新目标

  4月28日上午10点,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解读。将新增5-10个硕士或博士授权单位,300个左右学位授权点,还将逐步取消硕士授权高校专科生培养等。

  《意见》主要体现了五大创新点。

  在“双一流”建设方面提出了新目标、新举措。加大对驻鲁部属高校的支持力度,创建2-3所世界一流大学,服务山东发展;实施“双十”重点建设工程,重点建设10所左右省属本科高校和10所左右高职,冲击国内一流;启动学科“筑峰计划”,强化建设一批基础好、特色鲜明的学科,冲击国家一流学科或全国A类学科。

  在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方面作出系统设计。实施思政教育提升工程,将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构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的学科专业体系;实施优质课程和规划教材建设计划,建立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的课程和教材体系;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2.0,建立校政企研协同育人体系;深入实施学分制改革,加强学习过程管理,完善教学管理体系。

  在研究生教育方面提出了“补短”举措。加强学位授权单位建设,支持有条件的高校申报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支持省属高校与国内外知名高校联合为山东培养更多专业学位研究生;积极引进“双一流”高校和国家级大院大所与省属高校联合设立研究生院。

  在高等教育管理方面提出了创新举措。建立高校分类管理分类评价体系,定期进行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财政预算管理和实施奖惩的重要依据;实施本科专业导向性评价,评价结果作为专业分类拨款的依据。

  在深化大学内部治理改革方面作出了新部署。逐步在全省高校取消二级学院院长、副院长行政级别,由学校自主面向校内外公开选聘二级学院院长;推进高校实施职员制改革试点,探索建立有利于职业发展的职级晋升、交流任职、薪酬分配等制度体系;建立省属高校管理人员赴部属高水平大学挂职锻炼制度。

  深化实施一流学科建设,山东省将启动“筑峰计划”

  在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山东省教育厅厅长邓云锋解读《关于推进新时代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时介绍,为进一步增强我省高校学科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这次在《意见》中提出“深化实施一流学科建设计划,遴选40个左右优势特色学科强化建设,争创国家一流学科。”目的就是要打造高峰,树立品牌。

  据介绍,落实这一要求,我省将分步实施。近期,我省将在前期省一流学科建设的基础上,首先启动学科“筑峰计划”,直接对标国家一流学科立项标准和国家学科评估指标体系,按“培育国家一流学科”和“培育A类学科”两类项目组织实施,加大投入力度,实施强化建设,目标直指下一轮国家一流学科增列和第五轮学科评估。争取新增3-5个学科进入国家一流学科行列,20个左右学科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达到A类等级,建成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高峰学科和品牌学科。省财政将对“培育国家一流学科”项目学科和“培育A类学科”项目学科分别给予经费支持。

  另外,“筑峰计划”在投入方式上还有两大创新:

  一是经费投入额度将根据学校每年度学科发展实际需求,按需拨付,确保经费投入的有效性。

  二是对于未能入选“筑峰计划”的学科,若最终能进入国家“一流学科”或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达到A类等级,将按“筑峰计划”的支持经费同等额度,予以奖补,激励所有有条件、有追求的学科积极行动起来、争先进位。

  ESI排名世界前1%学科,山东三年净增22个

  在发布会上,山东省教育厅厅长邓云锋介绍,目前山东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45所,位居全国第三,全日制在校生210.73万人,位居全国第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1.35%,跻身高等教育普及化第一阵营。

  但是,高校综合实力和学科竞争力还处于国内中游,比如我省仅有三所部属高校6个学科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省属高校无一入选,高水平大学和标志性学科数量少,这是我省高等教育切肤之痛。打造一流学科是打破我省高等教育有山无峰局面的关键之举。

  邓云锋介绍,2016年,省委省政府印发了我省“双一流”建设实施方案,正式启动了一流学科建设工作。分两批立项建设了46个学科,两年多来,已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到2019年3月,我省高校进入ESI学科前1%学科数净增22个,达到了65个,其中省属高校净增21个,达到36个。2017、2018两年,我省高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2项,占全省获奖70.6%;获得省科技奖励136项,特别是在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中,高校获奖50项,占比82%,充分发挥了基础研究和重大原始性创新研究的主力军作用。2018年,我省高校引进国家级人才73人,其中海外背景人才38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总量达到462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