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好!青岛150名“学生”抵达深圳!平均年龄不足40
爱青岛 2019-05-22 17:05

  又要去深圳。

  在记者动笔的这个时间:2019年5月22日12点,青岛首批选派到深圳体悟实训的150名干部中,有四分之一左右就坐在记者前方,我们乘坐同一航班,赶赴2000公里外的深圳。

  今天稍晚时候,最后两批出发的干部会乘坐其它航班,开启南下“取经”的航程。

  晚上,150名青岛“学生”,就要在深圳“老师”家里汇合,23日,为期100天的体悟实训就正式开始了。

  这150名干部是青岛干部”学深圳、赶深圳“的先头部队,他们都是什么干部?怎样挑选出来的?

  记者细细了解到,他们来自市直部门、市直企业、区市、功能区、镇街等层面,级别涵盖局级、处级、科级。其中来自区市(含高新区)的干部占据主力,有103人。

  更引起记者注意的是,这次赴深圳学习的基本都是年轻干部,40岁以下的占到三分之二,平均年龄为38.5岁,普遍具有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大都是市、区两级党政综合部门、承担“15个攻势”职能部门的主要业务骨干。

  对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来说,这并不是首次深圳之行,但对于他们所有人来说,这极有可能成为他们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深圳之行。

  记者做这个判断,是因为除了要停留长达100天,还有紧锣密鼓的学习、参观、实训任务要快节奏完成:最初10天的“市场化法治化”主题培训班结束后,他们将到深圳的大型企业、投资机构和中介组织实践培训3个月,亲身参与深圳的运行、亲眼观察深圳的细节、亲自感受深圳的“舒服”。

  为了实现最好的学习效果,还成立了实训干部临时党支部,所有人被划分到10个党小组,分别由市管干部担任组长,各小组之间还要根据学习情况开展竞赛比武,每周举行内部研讨,每月组织全员论坛。各项制度层层落实,为的就是让学习体悟、研机析理做深做细做扎实,让这100天的实训,能够成为青岛的动能。

  对于这150名“学生”来说,2019年的夏天注定要洒下不少汗水,他们也做好了充分准备。

  就在刚才,市政府研究室经济调研一处处长张勇告诉记者,他已经对即将要去的深圳人力集团做了一些案头工作。

  曾在人社部门工作过的他,出发前就已经开始感慨深圳的市场化思维:

  在青岛,人才中心等机构都是事业单位,但深圳却让人力集团这个企业来承担相关工作,他满心期待地想看看,市场化到底是怎么在深圳的招才引智上发挥作用的。

  市政府督察室副主任王义志要去的是前海母基金。刚刚圆满召开了全球创投风投大会的青岛,正打算在创投上大展身手,王义志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要在前海母基金学明白政府应该怎么和企业打交道;深圳的政府引导基金到底是怎么用市场化手段,引导支持深圳的创新创业发展。

  在现场学习体会深圳的先进经验、开放思想、创新制度,对于青岛这些年富力强、前程可期的“关键少数”们来说,也不失为一种震撼教育。

  学深圳到底学什么,肯定不是简单复制深圳的制度经验。100天与深圳人的朝夕相处、对深圳城市运行的细致观察,理应学到深圳“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服务理念、让企业家感到“舒服”的决策逻辑、敢闯敢干的创新激情。

  一言以蔽之,就是要“解放思想”,跳出条条框框、落实问题导向,一切都为了建设更好的青岛。

  未来,还会有更多干部来到深圳实训,希望深圳带给他们的感悟、震撼、启发,能够成为青岛决策层面的一股新风,撕掉保守固化、“红瓦绿树”综合症的标签,让青岛的政务更清爽舒服、让青岛的营商环境更有吸引力、让青岛的办事效率全国领先、让青岛的创新活力充分迸发。

  能够来深圳参加体悟实训,本身也代表着组织的认可。假以时日,有些重大决策可能就要从这些“学生”们手中诞生,有些改革的棘手问题可能要靠他们的智慧化解,更有甚者可能会成为主政一方的“父母官”。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记者作为一个青岛的普通市民,衷心希望他们能在这100天里吸收充足的养分,然后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无论面对多么复杂的发展环境、多么陌生的新兴领域、多么激烈的利益冲突,还能够想起在遥远南方的收获,牢记让青岛更好这一决策者的使命,用市场化思维去配置手中的资源、用法治化手段去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用创新制度为新兴产业保驾护航、用服务的心态为企业百姓奉献。

  行文至此,飞机开始盘旋下降,3个小时的飞行即将结束。这是今年以来,记者第2次来到深圳,还有许多青岛干部,来深圳学习的频次远超记者。

  不过这一次有100天的时间去学习、观察、思考,记者也想借这个机会,更细致品味深圳的肌理,能够在“回澜听涛”发出更多更高质量的“干货”。

  深圳再好,家乡还是青岛。“取经”的目的,还是为了建设更好的青岛。

  飞机上的广播已经开始提醒乘客收起桌板、调直座椅,宝安机场就在前方。

  老师好,青岛学生来报到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