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党员我奉献⑧|郑海成:打好上合示范区建设“前战”
青岛日报 2019-07-03 09:08

  为及早给上合示范区项目腾地,身为村主任的他每天拖着肿痛的伤腿挨家挨户讲政策、做工作。从2月到6月,他每天早上7点出门,次日凌晨两三点回家——

  “尖兵”郑海成:打好上合示范区建设“前战”

  ▲在东营村拆迁现场总能看到郑海成的身影。任晓萌摄

  6月30日上午,记者见到胶州市九龙街道东营村村主任郑海成的时候,他正在村庄征迁办公室里核对着土地实测面积。其间,有村民不时打来电话,向他咨询户口迁移、养老金缴纳、拆迁时间、临时租房等各式各样的问题……郑海成事无巨细地一一在电话中解释。

  刚刚补做了右腿膝盖钢板拆除手术的郑海成,一眼就能看出腿还肿得厉害。这场本应该在年初就进行的手术,硬生生被他拖到了现在。因去年事故放在右腿膝盖起固定作用的“井”字型支架,被长时间繁重工作加速了磨损,支架的一颗螺丝甚至出现了松动掉落。

  “没办法,从今年2月份,村里就开始筹备征迁事项,我作为村庄征迁分队主任,在这种时候,肯定得奋斗在一线,不能拖组织后腿。”今年41岁的郑海成摸着自己肿得有馒头大的右腿膝盖,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

  今年2月17日,胶州启动上合示范区百日攻坚,郑海成所在的九龙街道东营村成为上合示范区建设的片区之一,做好村民征迁工作、配合上合示范区建设,是郑海成立下的“军令状”。

  “征迁工作,最难的是入户沟通。”连月的忙碌让郑海成嗓音变得喑哑。说起征迁前的准备工作,他挠了挠头。承担着国家战略意义的上合示范区建设,不仅对整个胶州的发展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更是造福当地百姓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这些政策形势和未来规划,村里年轻人都能理解,可要说服村里的长辈们搬离这一方小院,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村里87岁的郑明会,甚至在刚听到村庄要征迁的消息时,就情绪激动地住进了医院。“老人们的心思,我们也都能理解。尤其北方人安土重迁,难舍故乡情是自然的。”郑海成说,为了做通老人的工作,郑海成只能先跟老人的子女沟通,在老人子女的配合下慢慢跟老人解释政策情况,同时还帮助老人想办法办理养老金和临时过渡房的问题。慢慢地,老人也同意了搬迁。

  村里老人多,征迁后面临着要重新找临时过渡房,可好多房东不愿意出租给老人。郑海成提前帮着联系好了胶州市一家养老院,只要租房有困难的,都可以安顿到养老院,解决了村里20多户老人搬迁后没人照顾的问题。村民搬家东西繁多且琐碎,郑海成提前联系好搬家公司为村民打包搬运,省却了村民们不少麻烦事儿。

  “征迁这个工作,没有什么巧方法,只能站在对方角度上多考虑,消除他们所有的顾虑,多沟通解释,彼此才能互相理解。”郑海成说。

  从2月到6月,差不多4个月的时间里,早上7点出家门,次日凌晨两三点回家,成为郑海成雷打不动的时间表。孩子经常一周都见不到他的面,“没办法,要考虑和协调的事情太多了,一方面要入户沟通、跟村民解释征迁的利好,一方面还要组织现场实测土地面积,夜里还得核对各种数据信息,帮村民争取最大化的利益。”

  “太不容易了,尤其是看他每天拖着一条伤腿挨家挨户地给大家讲政策形势,遇上些不理解的,还会把他赶出门去。”村民郑震是东营村第一批搬家的村民,他告诉记者,之所以痛快地签完同意征迁协议,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郑海成的信任和钦佩。

  “他的膝盖受伤打着钢板,本来就不能过度劳累,医生也让他多卧床休息,可他哪有闲着的一刻。有一次,我跟他到田地里去实测面积,地里路不平,走完一段上坡路,疼得他额头冒着豆大的汗珠。他愣说自己没事儿,还不让我告诉家里人,怕家里人担心。”郑震说自己看着工作中的郑海成,都觉得心疼。

  但也正因为郑海成的细致耐心、全心全意为村民考虑,东营村的征迁工作也得到了越来越多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在第一次征迁意向摸底民意调查时,东营村的征迁同意率就达到了98.6%。原定征迁协议签署截止到6月13日夜里12点,东营村在6月11日上午11点之前就全部签完,签署率达到了99.5%,为上合示范区腾地3600亩。

  “东营村征迁工作进度快、完成度高,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更要感谢征迁分队13个小组的成员,尤其是多位年纪大的老党员,他们尽心尽力为村民谋利益,令人敬佩。”郑海成谦虚地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