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外贸强市,青岛为何没“长”出外贸强企?
青岛日报 2019-07-14 15:20

  7月11日,济南海关发布了“山东2018年外贸百强企业名单”。青岛作为山东外贸的龙头,毫无悬念地成为“最大赢家”:入围企业数达到28家,占全省近三成,比排名第二位的烟台多出10家,足以“笑傲全省”。

 

  但当我们展开这份榜单细细观察,横向比较,得出的结论却让人“大感意外”:青岛外贸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在全省百强外贸企业中排名靠后,与外贸强市的地位极不相符。

“二八定律”在外贸领域尤为显著

  对于有着全国六分之一海岸线的山东而言,“靠海吃海”是一篇大文章,而外贸则是其中最精彩的篇章。

  作为全国经济大省和外贸大省,2018年,山东省有实际进出口记录企业达到4.9万家,比2017年增加近4000家,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1.93万亿元,居全国第6位,同比增长7.7%,占全国外贸总值的6.3%,其中出口企业净增3515家,全年出口值首次突破一万亿元大关。

  “最重要的往往只占其中一小部分。”在山东省庞大的外贸企业军团中,位居进口、出口前100位的“百强企业”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表现尤为亮眼。2018年,山东外贸百强企业合计实现进出口值8582.1亿元。相比4.9万家有实际进出口记录的企业来说,这200家企业只占总数的0.4%,但是进出口值占到了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的44.5%

青岛港前湾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出口方面,在面临严峻外部环境的情况下,山东出口企业群策群力、团结一心,共同推动山东省出口总值首次突破万亿元;作为出口企业的“领头羊”,百强企业也拿出了优异的成绩,合计出口3053.5亿元,增长12.1%,高于全省出口增速6个百分点,对当年山东省外贸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1%。

  进口方面,得益于全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快速扩张资源能源企业进口规模,前100位企业的集中度得到大幅提升,进口百强企业合计进口值5528.6亿元,增长22.5%,高于全省进口增速12.8个百分点,占全省进口总值的63.3%,较2017年百强占比提高2.5个百分点,对当年山东省外贸进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31.6%,提高40.3个百分点,引领带动作用十分明显。

青岛上榜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偏小

  作为山东省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青岛在全省外贸进出口中扮演龙头地位在“情理之中”。这份榜单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青岛的地位。

  2018年,山东省区域外贸发展呈现出沿海城市稳量提质、中西城市谋求特色发展的良好局面。出口百强分别分布在15个地市,其中,青岛、烟台、潍坊在出口百强榜单入围企业数量上依然保持稳定并大幅领先,三个地市出口入围企业数分别为28家、18家、11家,合计达到57家,较2017年增加2家。进口百强分布在13个地市,由青岛、烟台、东营领衔,入围企业数分别为28家、17家、14家,合计59家。

2018年10月31日,胶州开行“齐鲁号”欧亚班列。(资料图)

  在出口、进口两个榜单均占据28个席位,应该说,单从数量上看,青岛这一成绩还是不错的。但与深圳等先进城市相比,青岛的龙头地位还不够牢固。2018年度广东省外贸百强企业中,深圳企业占据41个席位,数量远高于青岛

  在外贸百强中的地位正是两地在所属省份外贸地位的缩影。2018年,青岛外贸进出口总额为5316亿元,山东省为19302亿元。青岛占全省比重为28%,与百强企业占全省比重惊人的一致。

  同期,深圳市外贸进出口总额为3万亿元,广东省为7.16万亿元。深圳占广东省比重为41.8%,比青岛高出14个百分点,这一比重也与深圳占广东省外贸百强企业比重相同。

  如果说,在数量上还“勉勉强强”的话,那青岛上榜外贸企业的“块头”过小,应当引起重视。

  翻开山东出口百强榜单,青岛排名最靠前的企业是青岛海信国际营销股份有限公司,但仅仅位列第4位。前三名被鸿富锦精密电子(烟台)有限公司、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烟台的浪潮乐金数字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占据。十强中,青岛企业仅占2席,而烟台占据5个席位。

  在山东进口百强榜单中,青岛企业的地位更加“难堪”排名最靠前的依然是青岛海信国际营销股份有限公司,但排名仅为第20位上榜的其他青岛企业排名都在20名开外。前三名为位于菏泽的山东东明石化集团有限公司、东营齐润化工有限公司、阳谷祥光铜业有限公司。

  在很长一段时间,青岛为“点高面低”的企业格局而苦恼可在不经意间,外贸领域“点不高,面很低”的局面已然形成。如果这一局面不得有有效扭转,势必影响外贸行业可持续发展,进而影响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外贸强,产业就不会差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出口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无可替代。对于立于开放、兴于开放的青岛尤甚。

  榜样的力量无可限量。眼下,青岛正沿着“精兵强将攻山头,典型引路稳阵地”两条线,抓落实。外贸行业尤需典型来为数以万计的外贸企业引路。

青岛港与18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保持贸易联系。(资料图)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远的暂且不论,从上榜的省内兄弟企业身上,多少能找到一些有价值的线索。

  全省出口三甲,烟台独占两席——鸿富锦精密电子(烟台)有限公司、浪潮乐金数字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自有道理。这两家公司均属电子信息企业,应该说,这是对烟台执着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丰厚回报。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早在“十五”以来,烟台就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重点培育,“十二五”时期又把电子信息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确定为重点发展的五大传统优势产业和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了高效、透明的投资服务机制,深化个性化服务,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目前,烟台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000亿元,规模居山东省第一位,已经形成一批50亿企业集群,“群岭”规模效应凸显。领头羊对烟台外贸的拉动显而易见。

  细看榜单发现,汽车企业成为出口大户,对外贸拉动作用明显。位于烟台的上汽通用东岳汽车有限公司列山东出口企业百强第五位,位于济南的中国重汽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列第七位,两家对所在地区的外贸贡献率不低。

北汽新能源EX3生产线。(资料图)

  反观青岛,汽车产业多年没有太大起色,直到最近几年才在一系列大项目的加持下,奋起直追。2018年,青岛汽车产量首次突破百万辆大关,主营业务收入首破千亿元,迈上了新台阶。而烟台早在7年前,汽车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就已突破千亿元。青岛汽车出口企业规模偏小,没有一家企业进入全省百强。

  烟台电子信息产业与汽车产业能够发展壮大,并在全省、全国占得一席之地,它们有一个相同点:都是外向型产业,无论是投资方,还是目标市场。在与全球高手的同场竞技中,这两个产业不断“习得”,全球竞争力不断提升,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其强大的“溢出效应”和“示范效应”,浇灌出一个庞大的产业集群,最终惠及所在城市。

  外贸是一面检验产品和企业竞争力的“镜子”,经常“照照”,可以及时修正产业方向,防止“跑偏”。

  要想成为山东面向世界开放发展的桥头堡,首先要巩固外贸在全省的龙头地位。作为拥有海陆空立体综合交通网络的青岛,有能力、有责任作出与资源禀赋相匹配的贡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