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相信爱情了!98岁老人向市档案馆捐赠民国结婚证 老物件述说伉俪情深
爱青岛 2019-07-25 09:14

  一张已经泛黄、A3大小的纸,因年岁久远带有明显的折痕。

  彩绘的凤凰、鸳鸯、并蒂莲寓意美好,颜色依旧艳丽。

      “百年好合”四个大字镶嵌其中,喜庆意味浓厚。

  这是一张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的结婚证。

  时隔76年,上面的字迹依旧清晰可见。

鞠增仁老先生的结婚证

  这张结婚证的主人,是98岁高龄的鞠增仁老先生。

  近日,他找到青岛档案馆相关负责人,想把自己上世纪40年代的结婚证捐出来。

  24日上午,爱青岛记者跟随青岛市档案馆二级调研员高玉玲来到老人的家里,听老先生讲述这张结婚证背后,他与爱人王玉真的伉俪情深。

现年98岁的鞠增仁老先生

  鞠增仁老先生家在老四方的一栋老居民区,记者见到他的时候,他才刚刚出院不久。但精神头挺足,身穿一件素净的衬衫,坐在沙发上和孩子们聊起最近的时政消息,娓娓而谈。

  “每件老物件儿身上的故事都不一样,我想拿出来,让孩子们都看看过去是什么样的。”鞠增仁算是老一辈的知识分子,或许正是这份家国荣誉感与历史担当,让鲐背之年的他将珍藏多年的结婚证捐出来,以供后人了解过去。

鞠增仁老先生与妻子王玉真

  “鞠增仁与王玉真永结鸾俦,共盟鸳蝶……”这张尘封了76年的结婚证,让鞠增仁的记忆回到了从前的漫漫岁月。

  尽管老伴已去世多年,但曾经的点滴还历历在目。

  【 “时髦”婚姻 新郎官看痴新娘】

  鞠增仁老家是高密,而王玉真是潍坊寒亭人。

  王玉真自幼丧父,12岁就跟着舅舅来到高密,与鞠增仁成了小学同学。

  后来,鞠增仁来到青岛九中“土木工程建筑班”求学,王玉真受开医院的舅舅影响,考去了上海一家助产学校。

  鞠增仁的父母与王玉真的舅舅相交好,两家孩子又是同学,遂就定了亲。

  鞠增仁从九中毕业之后,回到高密在圣德中学教书,王玉真也从上海回来,与鞠增仁成了亲。

  “现在想想还挺时髦,当时我们专程来青岛,在德县路上的教堂里结的婚。”鞠增仁说。

  老先生有一本专门为爱妻王玉真整理的相册,从她留着齐肩短发,眼睛乌黑溜圆,还是十几岁小丫头模样的照片,到她嫁人生子,后来儿孙满堂,终因病去世的照片,都保留得完好无损,上面还细心地记录着照片的年份和日期。

鞠增仁专门为爱妻整理的相册内页,照片为王玉真年轻的时候

  一张王玉真穿婚纱的照片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明眸皓齿,乌黑油亮的齐肩发,身披洁白的婚纱,头纱轻盈笼在肩头,手捧一簇白色花束,笑容皎洁如月。

  “结婚证是在婚礼上写的,主婚人是我父亲和她舅舅,证婚人是我认识的一位牧师,我们都签上字,然后在下面盖上印章。”鞠增仁指着结婚证说。

王玉真穿婚纱的照片

  “交换戒指的时候,我就看她看不够,那天擦了粉,真好看。”鞠增仁说。尽管之前已经订亲,但在正式结婚之前,鞠增仁很少有能见到王玉真的时候。这才有了结婚那天,新郎官看痴新娘的故事。

  【调任他乡 妻子独自照顾五子】

  婚后没过几年,高密解放,鞠增仁举家搬迁到青岛。

  他成为山东建筑厅青岛建筑公司的一级技术员,王玉真则去了后来的台东区医院当护士。两人共同孕育了三男两女。

  后来鞠增仁调去济南建工学校当老师,每年只有寒暑假才回家。

  “她(王玉真)当时一个人拉扯着五个孩子,太不容易了。”说起自己调任济南的那些年,鞠增仁满是对妻子的感激与愧疚。


鞠增仁(后排右数第二)全家福照

  “饥荒的时候,为了孩子取暖,她深夜冒着严寒在街头排队领取物品,我还听儿子说,有一次她从医院下班回来,喝醉了,问了才知道她为了给孩子们省口吃的,自己误喝了好几杯红酒充饥。”鞠增仁说。

  在鞠增仁心里,妻子自小体弱多病,但是在一个母亲和妻子的角色面前,她性格刚强,柔韧坚毅,用纤薄的肩膀担起家庭的重担。

  【爱妻因病离世 老人抱憾终生】

  妻子的直肠癌和胃癌,大概就是在长年累月的操劳中埋下了病根。

  1991年,王玉真在做直肠癌肿瘤切除手术后病发骨转移,在治疗期间感染急性肠胃炎,最终未能及时治疗而与世长辞,终年73岁。

王玉真与儿孙的合影

  “我未能及时做出立即转院治疗的决定,是我终生的遗憾。”这是鞠增仁夹在专门为爱妻整理的相册中的一封信,写于1992年,其中简述了王玉真的生平经历。

  “至此我失去了朝夕相处49年的伴侣,失去了内助,一切仿佛一夜之间坍塌,我的生存能力丧失了,只有在惆怅中茫然苟生。”鞠增仁在信中写道。

  沧海两茫茫,生死两相忘。信中字字珠玑,写满痛失爱妻的悲恸与遗憾。他的络腮胡,也就是在那时颓然留长的。

  “都是过去的事了,如果知道我今天把我们的结婚证捐出来,给后代的子子孙孙看,她也会高兴的。”老先生长叹一声,从泛黄的记忆中清醒过来。

  【非首次捐赠 档案意识令人敬仰】

         如今老人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看新闻,每晚都是看完《海峡两岸》才睡下,这样的习惯雷打不动。

       “别看他平时待在家里,可国家大事、全球变化,他比我们都清楚。”鞠增仁老先生的长子,75岁的鞠冠民说。

  这张意义深刻的结婚证,已经不是老先生第一次捐赠老物件了。

  他曾捐出过一张青岛山炮台的原貌照片。那是鞠增仁还在上学的时候,去炮台山公园玩拍的,后来捐赠给了青岛山一战遗址博物馆。

  除此之外,在本次探访老人的过程中,他还拿出一个已经记不清年份的暖手炉交给青岛市档案馆二级调研员高玉玲。

  “你们拿去,研究能用得上就用。”鞠增仁说。

暖手炉

  “存历留志,这些老物件儿总能让人沉心静气,去探寻背后的历史故事。”高玉玲说,“老先生无私的档案意识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如果每一位市民都能有维护历史完整性的意识,我相信一定会增加我们城市家园的历史厚度。”

青岛市档案馆二级调研员高玉玲向鞠增仁送上捐赠证书

  知道鞠增仁爱看书,高玉玲把档案捐赠证书送给老先生后,又拿出两本由档案馆自行编纂的书赠与他。

高玉玲与鞠增仁亲切交谈

  一行人准备要走的时候,鞠增仁又捧起老相册仔细翻阅,窗外明艳的阳光洒进来,老先生仿佛又陷入了那些幸福的回忆里去了。

  (记者:刘瑜 尹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