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说出心里话:教学之外任务多 期待能减负
半岛都市报 2019-09-10 08:31

2019年9月10日,第35个教师节。对于37岁的小学老师于英(化名)来说,这是她的第15个教师节,她心里有些许的期盼,也有一丝疲惫。“每年教师节学校都会搞个简短的仪式,也会收到很多学生制作的卡片或者小手工,确实挺暖心的。”于英告诉记者,教师节这一天里照样有好多工作需要做,许多问题需要处理,“如果说最想要的教师节礼物是什么,那当然是能够坐下来歇一歇,哪怕喝杯茶也行!”

“教师节帮我找回教育初心”

就在前几天,于英刚送走的一届毕业生回来看她。“老师,你的衣服都湿了,别着凉”“老师,那帮小娃娃听话不?你可别动气”“老师,我们现在作业可多了”“老师,我还当数学课代表”……看着这些在自己手底下一点一点长大又离开的孩子,于英有些“开悟”了:也许,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最幸福的时光就是孩子们回来看她吧。“这个时候真的理解了“农人耕田、师者耕心”这句话,作为老师,在孩子们身上的付出不会白费,一点一滴他们都会记得,而且会影响他们的青春期,影响他们长大以后对老师的印象,还会影响到他们成为父母以后对老师的态度。”于英说道。

回想选择当老师的原因,于英告诉记者,自己的妈妈就是老师,小时候跟大院里的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她就喜欢拿支粉笔,充当大家的小老师“感觉很神气”。后来随着年龄增长,她渐渐理解了当老师的不易,每天妈妈都要在灯下批作业,妈妈跟自己的学生在一起的时候,看起来总是那么开心:“直到现在,我妈家桌子玻璃面底下都压着好多当年跟学生们的合影,其中有一张是在中山公园拍的,那状态很羡慕”。

工作信息不断,加班是常事

“现在的教育环境跟以前不太一样了,家长的水平也高了,对教育、对教师的期望值也很高。”于英说:“早上一睁眼就往学校赶,去了以后就开始忙活,有的时候一节课不带手机,各种工作群就有不少新动态,还有家长在群里@你或者私信你,经常感觉一天下来,该干的、想干的事儿还没完成,临下班了只能选择留下来加班,或者带回家牺牲睡眠继续干。”

即便是这样,于英也遭遇过家长的“质问”:“老师,您是不是对我有什么意见,我在微信上给您留言您没回”。对此,于英只能连声道歉,事实是她一直忙不迭地上课、带班,看到这位家长的留言以后,当时不方便回信息,但是没成想,一放下过后就忘了。于是,从那以后,于英就养成了一个习惯,无论当天的工作量有多少,无论有无突发状况,每天忙完要躺下休息的时候,她都会在自己的微信里从上到下浏览一遍:“就怕忘了什么,谁交代的什么事没有列入日程,或者忘了哪位家长说了孩子的什么事儿。”但是,最常见的情况是,一天二三十个信息提示,于英觉得自己记性都不是很好了。“会不会得老年痴呆。”她自嘲地道。

开学季工作量翻番很辛苦

为了了解更多老师的职业状态,记者提前针对老师群体做了个调查问卷,共计120名老师参与调查。

关于教师节能否增加幸福感的问题,参与调查问卷的教师中,有一半以上选择了很期待教师节的到来。而至于最希望收到的教师节礼物是什么的问题,记者设计了三个选项,分别是学生和家长的真心问候和祝福,有表彰、有礼物,有节日的气氛和仪式感,以及希望能够放个假,停下脚步歇一歇。针对这个问题,有47%的教师选择了希望能放假。

对此,一位小学老师告诉记者,可能是因为开学季,大家都很忙的原因。“就盼着教师节一过,工作能够回归正常节奏。”她特意说明,很多人觉得教师有寒暑假已经很幸福了,但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里,多数教师都有工作和培训任务,满打满算也就两个周的完整休息时间,“但是,一开学的工作量累加到一起,事无巨细的,确实挺辛苦”。

从问卷中也能看得出来,学生和家长的理解、问候和祝福,以及教师节本身带来的仪式感等,也是老师们比较看重的。

因为杂务多,感觉压力大

值得关注的是,在关于教师工作压力和劳累程度的问题下方,有55%的教师选择了压力很大,很累。而针对工作辛苦和劳累的主要原因方面,76%的参与调查问卷的老师选择了“杂务干扰,教学之外的工作量挺多,牵扯时间和精力”。

“上课、备课、批改作业,是老师份内的工作,做再多也是应该的,这个肯定不会有意见,家校沟通也是我们的工作,跟家长做好配合,心往一块想、劲儿往一块使,教育成果才能顺利实现,没有家长的支持,光靠老师肯定不行,也不符合教育规律。”一位小学副校长告诉记者,手机联系确实更加便捷、高效了,用在家校沟通上效果很好,但是在现实中,手机给教师群体带来的负担很重:“感觉老师们被手机捆绑了,比如我的手机微信里边有很多工作群,不单单是我们学校的群,其他分管的工作、每一项工作都有一个群,这些群里边基本上每天都会有动态,有了动态肯定要去关注,要去处理,要去跟进”。这位副校长明确表示,接到工作文件以后,并不是她自己就能完成:“很多事情就要转嫁给老师,由老师去跟进、汇报,确实跟教育教学关系不大,而老师在后续跟进的过程中,肯定要拿出时间和精力来处理,在一定程度上会打断老师的节奏。”

呼吁为基层教师“减负”

采访中,有教师表示,日常工作中经常接到跟教育教学关系不大的任务:“比如网络答题,我想说的是,软件在开发之前肯定初衷是好的,想让孩子学习更多的知识,了解更多的信息来充实自己,但是现实情况是,孩子们也很忙,要学这个学那个,还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面对这些跟学习关系不太密切的任务时,很多时候都是家长代劳了,不但起不到教育效果,还会导致家长对学校的不满,从另一个侧面激发了家校矛盾”。不过,这位老师明确表示,像安全教育平台之类的软件不在此范围:“让家长和孩子看看挺好的,但是有的家长理解不到这个层次,就会觉得烦,而老师也会花一部分时间,去看看谁完成了谁没完成,没完成的还要去提醒。”

一位小学副校长表示,除了教育教学之外,一些专业知识比如禁毒、扫黄打非等知识也需要宣传,但不应不分年龄和理解能力的一刀切开展教育:“有点简单粗暴、草木皆兵,缺乏针对性。”“可能是觉得教育这个传播途径比较广泛,而且有很好的带动作用吧,一个孩子能带动一个家庭,辐射到父母、双方老人等,效果能够好一些,但是教育系统也应有所甄别地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应该徒增基层教师的负担。”这位副校长说道。

对此,一位校长表示,在日常的工作中,他会有意识地为学校“挡事儿”:“一些对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带来干扰却没有益处的事项,在我这个环节,就直接被拦在了校门外。”这位校长表示,但是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度的把握:“需要学校管理层能够务实、高效、清晰明确地甄别哪些是对学生和教师有益的,哪些是无用的,哪些是有害的。说实话,并不是很容易”。

希望大环境对老师更友好

不过,这份调查组问卷最后几个题目的设置,也感受到了老师这个群体的正能量。比如,每天用在家校沟通上的时间,45%的教师选择了“半小时到一小时”。有老师认为,这是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而对于老师这个职业的认识,86%的老师选择了“不容易,需要更加细心、用心、上心、走心”。对于“你会一直当老师吗?”的问题,有43%的教师“寄希望于政策、待遇和社会环境,对教师更友好”。

在采访过程中,有一所小学的副校长非常郑重、认真地给记者发来了以下文字:教师的压力,与日俱增,社会、家长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老师也不是完人、圣人,对于教学,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育人能力,无论是多大年纪的老师,现在都没有舒适圈,大家需要与时俱进,而这不仅仅是专业,还有对家长、对学生的认识。当年选择教师就是因为喜欢,和孩子在一起很单纯,让孩子因为自己而发生改变会很骄傲。现在依然喜欢,虽然教育的方式方法在变,但教育的本质没有变。说句真心话:孩子有进步,就是教师最大的价值体现,也是幸福感的源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