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干部任用风向:年轻、敢闯、有担当
蓝睛新闻 2019-09-20 11:27

有关干部的动向,从来都是舆论的焦点。

这两天,青岛接连召开两个重要会议都与干部工作有关,一是9月18号上午召开的推进“三化一型”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专题会议,青岛大胆提出了下一步干部任用的“新风向”;二是919号下午,青岛市首批赴深圳体悟实训成果汇报会上,首批从深圳归来的干部将他们在深圳经的风雨、见的世面,把学到手的深圳思想、观念、方法,带回来讲述给青岛听。

正所谓“缺什么,补什么”,动作频频的背后映射出青岛对于“三化一型”干部的急切呼唤和热切期待。

青岛,走到了发展的关键节点,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干部?青岛对标深圳,青岛的干部要从深圳干部的身上学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前,一个隐形的问题其实也有了答案:山东包括青岛在内,这些年和先进省份、先进城市的差距,某种程度上和“关键少数”脱不了关系。要奋起直追、补上短板,就应该盯紧党政队伍中的“关键少数”,让这些有决策权的人、制定政策的人和有话语权的人改变起来,“学深圳、赶深圳”就能事半功倍。

一句话,干部的问题解决了,其他的任何问题都不是问题。

 壹 | 他们,学了什么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体验。已经结束了100天深圳体悟实训历程的首批157名青岛干部,在青岛市首批赴深圳体悟实训成果汇报会上,第一次把在深圳的体悟系统完整地做了汇报:

深圳的政府多么高效,

深圳的人才多么年轻,

深圳的政策多么灵活,

深圳的布局多么超前……

4位实训干部,以“敢、为、人、先”为主题,完整汇报了可供青岛借鉴的深圳经验:

青岛的政务服务该如何改善,

青岛的产业布局该如何谋划,

青岛的改革如何借助市场力量……

随后又有4位实训干部,以“比、学、赶、超”为主题,分享了深圳经验如何落地青岛的思考感悟。

台下的听众,是来自全市各部门、各区市的主要负责人,也就是台下坐着的,基本都是“说了算”的人。

与深圳等先进城市相比,青岛与它们的差距在扩大,新兴产业正在向少数几个城市聚集,青岛并不在其中。这是青岛当前面临的“不进则退”的危机。

同时,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后,青岛也是面积最大、承载试点任务最多的片区。这是青岛当下迎来的发展机遇。

首批体悟实训干部返青,就像远征归来的将士,在外习得的一身“本领”,将用来发起全面攻势,攻克青岛改革的一座座“山头”,全力以赴“搞活一座城”。正如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在首批体悟实训总结座谈会所说,每一名体悟实训干部都是了解深圳、学赶深圳的一扇窗户,各级各部门要从他们身上寻找挖掘更多“深圳因子”,在青岛来一场市场化、法治化的大变革。

对标深圳,青岛差距巨大,有些方面可能几代人也追不上。但有些方面,是青岛当下就应该追上深圳的,有些是体悟实训归来的干部,立即就可以着手进行的,比如政务服务环境。

深圳归来的关键少数们,最起码在优化政务服务方面,应该成为改革的排头兵。他们在深圳学习的,是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开放型的素质和能力。市场化就是尊重市场、尊重企业家、打破官本位,让有形的手不再喧宾夺主;法治化就是尊重制度、流程再造、减少人治,让不求人也能办事,让没“关系”真的“没关系”;专业化就是要建立起所在行业的基本知识结构,具备研究问题的能力,能够做出专业的分析、专业的判断、专业的对策;开放型就是要放宽眼界聚拢资源,让全国全球的资源为青岛所用。

青岛市首批赴深圳体悟实训干部队“队长”张永国在会上,分享了一个故事:在参加一个青深两地青年企业家交流会时,他发现3名来参会的深圳企业家,竟然全部都是山东人,张永国在现场就对这3位在深圳的山东企业家说,身为山东人却在深圳创业,不是你们的问题,而是我们的问题。

赴深圳体悟的青岛干部,并不是“仕途”上的“新兵”,反而都是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军官”,他们能做的不仅是解放自己的思想、突破自己的束缚,他们所在的位置,具备推进某个流程、某个领域、某个行业进行优化升级的条件。

亲身体会了深圳是怎么让企业家“舒服”的,当面对青岛那些不让人“舒服”的地方时,实训干部就是最合适的改革人选。

贰 | 导向,用什么样的干部

向外,青岛除了选派干部去深圳体悟实训外,还广泛开展与中央国家机关、省直单位和驻青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的干部双向交流挂职,推动思想的碰撞,激发创意的火花。

向内,青岛将用人导向鲜明立起来。

在青岛发起15个攻势,需要狠抓落实的节点上,上个月,青岛市委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奋进新时代勇担新使命,加快建设“三化一型”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意见》,明确提出了突出政治可靠、突出“三化一型”、突出境界状态、突出实干实绩。

紧接着,9月18号召开的推进“三化一型”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专题会议,围绕着以上“四个突出”的用人导向,进行了细化和创新:

推动干部队伍年轻化,并对年轻干部的配备设上了“硬杠杠”:具体到市直单位,40岁左右的正处长要达到20%左右,职数较多的要至少配备135岁左右的正处长;35岁左右的副处长要达到30%左右,注意配备35岁以下的副处长。具体到区市,镇街35岁左右的党政正职要达到30%左右。

将6个功能区先行先试,现有班子“全体起立”,面向全市公开选聘管委会主任、副主任,让能干并干得好的干部上。

面向全社会公开遴选200名村党组织书记,这些岗位集中在黄岛、即墨、胶州、平度、莱西5个主要涉农区市。

这些选人用人新举措,涛君的第一感受是:在“学深圳、赶深圳”的征程上,青岛选用干部工作学到了深圳的精髓:敢闯敢试的魄力令人眼前一亮,好多举措都是先行先试、前所未有。

            叄 | 重用年轻干部

用人导向一出,立即引发热度,大家讨论最多的首先是干部年轻化并细化出比例这一举措。

让年轻优秀的干部脱颖而出,这应该成为社会公认的用人方向。何况,青岛干部队伍年龄偏大、结构不合理,已经成为影响干部队伍良性发展的一块显而易见的短板。

涛君曾有机会跟几位口碑不错、年轻有为的年轻干部聊起来上升通道这个话题时,他们几乎用同一种无奈的表情笑笑:太难了,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这种太难就可能会导致年轻人堵在门外,让更年轻优秀干部看不到希望,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希望。

就像硬币的两面,有年轻有为干部重用的这一面,涛君更期待看到无所作为干部退出的另一面。

对那些不在状态、耽误发展、只摘花不摘刺的干部,怎样调下去?如何盘活好干部这盘棋的退出机制,也是当前青岛干部生态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如果有一天,推动干部的“下”成为常态,那青岛干部们的状态定会出现新气象。

“关键少数”的变化,也会带动青岛更好地解放思想、挣脱羁绊、守正创新,真正搞活这座城。

期待看到新变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