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聚焦|一次未能完成的采访
爱青岛 2019-09-27 19:57

  一次海绵工程改造,却让原本有序的日常训练被打乱,每月还需支付高额水费——这是李沧区某民营足球俱乐部训练中心正在面对的难题,问题根源就在于蓄水设备的设计、施工存在缺陷。一年多来,俱乐部多次向当地政府部门反映,却屡屡碰壁。然而,就在《今日聚焦》记者进行采访、并核实了基本情况的几小时后,采访不得不中止了。这是为什么呢?

  9月21日上午,记者来到了位于李沧区虎山路的这处体育场,其中的两块天然草皮就是俱乐部球员日常训练的场地,是每天都需要用到的“刚需”。俱乐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7年下旬到2018年上旬,政府指定施工单位对训练中心进行海绵工程改造,在院内铺设了透水地面,并在训练场旁边新建了蓄水池。按照设计方案,雨水经透水地面汇入蓄水池,再与自来水一起并入喷水系统,用于日常灌溉两块草皮。然而,工程刚一完工,俱乐部就发现新蓄水池水量不足,无法满足灌溉要求。通过俱乐部与施工单位间的一段电话内容,记者发现,问题可能出在设计方案上。

  李沧区海绵工程施工单位相关负责人:新水池设计流量过小。我们就是按照设计来施工的,用你们原先的泵开开就正常使用,换到我们这个泵之后,就是流量能达到三分之一左右,或者是一半,就是换个泵就好了。

  这名负责人还说,换泵大约需要1万元,因为是政府工程,所以需要先向政府申请资金,到位后才能开工。去年发现问题的第一时间,他们就提交了申请,至今没有获批。

  李沧区海绵工程施工单位相关负责人:达到你们要求的话,需要追加一块费用。我们当时也都打申请了,一式好几份,去年的春天就已经打了,跑这个部门那个部门,都是不签字。

  俱乐部方面也表示,去年6月份以来,已通过不同渠道数次向李沧区相关政府部门反映,至今没有等来任何行动。在滞后的办事效率面前,企业的负担却是与日俱增——不得不继续使用的旧蓄水池,在海绵工程施工中被损坏,导致边蓄水边渗漏,蓄水时间成倍延长,不仅造成了自来水的白白浪费,俱乐部用水成本也大幅增加。

  某足球俱乐部相关负责人:(比去年同期)多花了五六万块钱在水费上,在人工(成本)上就不好核算了,原来可能需要两个人能把这个活干好,他们现在增加到四个人。

  某足球俱乐部训练中心草皮养护技术管理员王师傅:新池子(如果)利用起来,随时蓄随时用,这一个(旧的)可以不使了。这一个是边蓄边漏边浪费,蓄两个小时才喷四十分钟,六月天温度比较高,用水量比较大,我们这一晚上都不休息。

  这位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就是因为蓄水量不足,导致他们经常需要凌晨一两点就得摸黑起来喷淋。就这样,旨在节约资源的政府工程,在这个实例中,变成了面子好看、里子难受的反面典型,让企业头痛不已。9月21日下午,记者再次来到俱乐部,准备继续了解情况,可是对方的态度却在短短几个小时后,发生了180度大转弯,明确表示,不愿再就此接受采访。记者再三询问,一位负责人才说,其实是“不敢再接受采访”。

  某足球俱乐部相关负责人:现在至少我们俱乐部来说,我们这一帮人肯定是不敢再接受采访了。

  不是不愿,而是不敢,让俱乐部顾虑重重的压力究竟来自何方?一位负责人透露,有人将媒体上午前来采访一事告知了相关政府部门,下午一上班,李沧区政府一名工作人员就上门询问了记者所属单位和采访内容,并当场给俱乐部下了“封口令”。

  某足球俱乐部相关负责人:来了始终不说是李沧哪个部门的,但肯定是李沧区政府的,说今天上午有电视台来采访?是不是因为海绵工程的事?你们不允许接受采访,曝李沧区这些负面的事,你们要考虑好了。我说这个事一年多了,你们可能不了解,我们所承受的压力和煎熬。他说会给你解决的。

  记者:什么时间?

  某足球俱乐部相关负责人:其他的就不说了。

  面对企业的无奈,我们的记者中止了这次采访。

  本台短评:这样的“高效”要不得!

  企业反映问题一年多,没能等到问题的解决。媒体刚刚介入,立刻就有政府部门找上门,却不是为了上门服务。如此高效,着实用错了地方。今年以来,强力开展的舆论监督工作,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成为社会生活的常态。老百姓和企业办事遇到难题寻求解决办法时,自然而然想起来找报社、找电视台,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而面对监督,最好的办法就是用积极的态度去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善于在舆论监督下工作,而不是另辟“蹊径”、跑偏走形。

  【视频未经版权方允许,不得转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