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NASA新一代主力系外行星探测器“苔丝”(TESS)发现的首颗类地宜居带行星,结果被斯皮策太空望远镜所确认。
TOI 700 d距离地球大约100光年,位于金雀座南部。它要比地球的体积大上20%,公转周期为37天,从恒星那里接收到的能量要比地球从太阳接收到的少14%。
它环绕的“太阳”TOI 700是一颗很小很冷的M级恒星(我们的太阳是G级恒星),质量和大小大约只有太阳的40%,表面温度也只有太阳的一半。
“苔丝”在工作第一年就发现了它,并捕捉到它的三颗行星。“苔丝”全称“凌日系外行星勘测卫星”,于2018年4月发射升空,旨在“接棒”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具体而言,“苔丝”通过检测恒星亮度随时间变化的光曲线来寻找行星。一旦出现“凌日”现象,即当行星掠过恒星表面时,恒星的亮度就会像发生日食一样有所下降。
只不过,NASA科学家们一开始错误地把TOI 700判定为一颗与太阳接近的恒星。以此推断,它的行星们会比实际情况更大,温度也更高。
高中生阿尔顿·斯宾塞(Alton Spencer)和几个研究人员一起发现了这个错误。在修正参数之后,TOI 700最外层的行星TOI 700 d温度就处于宜居带内了。
科学家们也披露了TOI 700 d其他两个“兄弟”的几乎情况。最里面的“老大”TOI 700 b大小几乎和地球完全一样,疑似是颗岩石行星,公转周期仅有10天。“老二”TOI 700 c则更可能是一颗气态行星,大小约为2.6倍地球,介于地球和海王星之间。
这三兄弟的转动方式也很有特点,有一面始终保持是“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