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市办实事农村改厕、垃圾分类进展情况
爱青岛 2020-07-17 15:34

  青岛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根据全省农村改厕规范升级和后续管护长效机制工作会议要求,全力推进农村改厕规范升级和农村公厕建设,不断健全后续管护长效机制。

  一、规范升级,健全农村改厕后续管护长效机制

  (一)分类实施规范升级。出台《青岛市健全完善农村改厕规范升级和后续管护长效机制工作方案》(青政办字〔2019〕82号),按照“4+N”方式分类推进规范升级,进一步完善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资金、有监督的“五有”后续管护长效机制。对城镇近郊集体经济强的村庄,将厕所粪污纳入城镇管网进行处理。对于不具备纳入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的村庄,建设改厕管护服务站和粪污处理利用设施,加强粪污资源化利用。全市共配备抽粪车288辆,抽粪队伍475人,将粪污抽取收运至厕污集中处理点或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2020年底前累计160个村庄要启动实施将粪污纳入城镇管网进行处理,计划建设农村改厕管护服务站100个、粪污处理设施40处。目前,200个村庄已经启动实施将厕所粪污纳入城镇管网处理;建成管护服务站100个、占年度计划100%;建成粪污处理设施30处,占年度计划75%,覆盖1800个村。

  (二)加快建设农村改厕区市智能管护系统。组织各区市推进农村改厕智能管护平台建设,用科技手段提升管理水平。村管理员通过App可以为村民快捷报抽、报修,区(市)业务主管部门通过线上评价、数据监管对各镇街进行对比和排名,促使各镇街及管护公司主动提升管护质量。安装防乱倒传感系统、GPS定位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喊话系统等智能硬件,实时掌握抽粪车辆动态、防止随意倾倒粪污。目前,7个涉农区(市)已全部完成管护平台软件构建,完成管理人员培训和信息录入,正在对车载设备和监控设备进行安装调试。

  (三)推进农村公厕建设。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旅游人数等指标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建设标准,从规划、选址用地、审批等方面全力保障农村公厕建设,实现300户以上自然村公共厕所全覆盖。印发《青岛市农村公厕建设改造实施方案》(青建办字〔2020〕80号)和《2020年青岛市农村公厕建设改造工作考核办法》(青建办字〔2020〕83号),推进农村公厕规范实施,明确考核内容、标准、程序等有关要求。2020年计划建设改造新建农村示范公厕100座,目前,已开工46座,开工率46%,其他正在开展设计、招标等前期工作。

  (四)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争取市级财政2020年列入农村改厕后续管护奖补资金800万、农村公厕建设奖补资金500万,用于支持农村改厕后续管护和农村公厕建设。联合市财政局出台《青岛市农村改厕后续管护奖补资金管理办法》(青建办字〔2019〕85号),加强和规范后续管护奖补资金管理。

  二、下步工作

  一是分类推进农村改厕规范升级。具备将厕所粪污纳入城镇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条件的村庄,加快推进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对于不具备纳入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的村庄,配备抽粪车辆、管理人员、设施设备,统筹负责厕具维修、粪污清运、处理利用等工作。

  二是推进农村公厕建设。在人口规模较大,以及发展乡村旅游村庄的文化活动中心、集贸市场、村庄游园、游客中心等公共活动场所,配套建设符合相关要求和标准的公共厕所,实现300户以上自然村公共厕所全覆盖。

  三是加快建设智能管护系统,利用信息技术对厕所粪污抽取运输、处理设施运行情况等进行监控,实现农村改厕后续管护信息化、智能化、可视化。

  四是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为畅通群众反映问题渠道,出台青岛市村镇建设问题举报奖励办法,各有关区(市)、各镇街公示公开农村改厕监督举报电话和邮箱,鼓励村民和社会各界通过电话、网络、信函等方式对改厕问题进行举报,一经查实,将给予奖励,进一步畅通举报渠道。

  五是加强督导检查。加强工作调度与部门之间联动协作,对农村改厕进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压实各区市农村改厕主体责任。委托第三方通过查阅资料、现场检查、核实数据、群众访谈等形式,对农村改厕后续管护和公厕建设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2020年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系列批示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国务院、住建部、省市相关部署要求,全面有序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动员、示范引领、督导检查工作,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管理运行体系,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促进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现将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快推进农村垃圾分类规范提质,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一)坚持党建引领,促进垃圾分类工作落地开花。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积极筹谋,应势而动,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垃圾分类。印发《2020年青岛市生活垃圾分类行动方案》《青岛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示范村评选办法(试行)》,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列入2020年市政府市办实事。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和村“两委”作用,推行村“两委”干部包片,党员联户示范引导、网格管理、垃圾分类积分制管理和激励机制,激励村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西海岸新区、莱西市在部分村庄成立党员分类工作队,实行划片包户制度,聘请监督员,监督指导垃圾分类。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模范带头蔚然成风,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逐步形成。截至6月底,全市4885个村庄(社区)开展垃圾分类,覆盖率为89.8%。

  (二)培树典型,推行垃圾分类模式多样化。组织全市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达标创建,全面启动镇级垃圾终端处置站建设。目前我市139个村庄(社区)开展垃圾分类示范村达标创建,2个镇级生活垃圾终端处置站建设完工,其余镇级垃圾终端处置站正在规划建设中。引导各区市完善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体系,形成适合本地实际的分类方式。胶州市不断完善“1+6+1+X”垃圾分类模式,探索配置非接触投放、满溢报警、可回收垃圾积分兑换等功能的智能垃圾箱。崂山区今年投资3000余万元用于垃圾分类,探索实施定时、定点投放模式,配备垃圾分类收运车51辆,优化调整收运线路13条,实施分类收运。建设末端处置设施,实现垃圾就地减量处置和资源化再利用。城阳区实行“集中撤桶并点、定时定点投放”,在3个社区试点建成首个集垃圾智能称重、线上积分兑换、多媒体宣传、人脸识别监控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四分类密闭垃圾收集房,有效解决传统垃圾集中投放点异味扩散、垃圾桶暴露、管理不便等问题。平度市深化“七个一”垃圾分类标准,研究完善垃圾分类激励机制,推进垃圾分类提质扩面。

  (三)宣传引导,提高居民知晓率和参与率。坚持宣传在前、引导在前,采取主题活动、媒体宣传、入户宣讲、桶边指导等形式,通过村庄内与外、专题培训与日常工作相结合,以党员干部、家庭妇女、志愿团队和中小学生为切入点,坚持巾帼带动、志愿服务和小手拉大手带动作用,推动垃圾分类宣传进村庄、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城阳区、崂山区、即墨区、莱西市等区市组织镇(街道)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组织志愿者走上街头、进入村庄和社区开展主题宣传,与居民互动交流。今年以来全市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1015场次,开展志愿活动978次,志愿者参与人数2.5万人次,入户宣传27.3万户。

  (四)督导检查,促进垃圾分类有效开展。一是坚持疫情防控与垃圾治理同步实施、同步推进。上半年召开2次全市农村垃圾分类工作视频会议,调度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通过加大垃圾清运频次、增设废弃口罩专用收集容器、开展线上宣传引导和现场督导等方式,积极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垃圾分类。建立《疫情防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责任清单》实行日调度、日汇报制度。即墨区按照“合理区划、网格管理、定人定责、层层督查”的原则,将全区872个村庄划定网格管理责任区,网格员每天定时在网格化内巡查垃圾分类和垃圾治理情况。二是加强督导检查。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7个区市69个村庄(社区)进行督导抽查,下发检查通报2期。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全面推进垃圾分类规范提质。今年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全市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100%。各区市多措并举,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加快补齐垃圾分类短板,按照“两次四分法”要求,8月底前完成户用垃圾桶、分类收集车、收集房等分类设施设备的配建,形成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体系,提高垃圾分类质量水平。积极开展垃圾分类达标示范村创建和垃圾镇级终端处置站建设。

  (二)加强宣传引导。各区、市充分利用微信、广播等新媒体和自媒体,开展全方位的宣传引导,建立“互联网+”宣传工作体系,分层培训,分片管理,全面提升群众知晓率和支持度,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努力让农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三)加强督导考核。建立健全监督考评和激励引导机制,完善长效管护和常态化监管机制,强化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创出“青岛模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