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年龄“老”智慧,助力治理“新”征程 ——城阳区昌德居社区党建引领创新社区治理之年龄博物馆
爱青岛 2020-08-26 22:50

  我国城市社区人口老龄化趋势日渐加剧,家庭功能的急剧弱化,空巢老人、独居老人日益增加。城阳街道昌德居社区是其中的一个缩影。再加上辖区范围内涵盖10个商品住宅,人口组成复杂多样。随着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随迁老人群体也随之出现,因此整个辖区范围内老年已经成为社区治理中一个重要关注和参与群体。城阳区昌德居社区党总支坚持党建统领下,咏年楼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推出“年龄博物馆”项目,作为探索社区科学治理新模式的一大尝试。

  “载体创新”突出典型带动

  “年龄博物馆”是结合线上线下的展现形式,用文字、照片、视频记录昌德居社区老年人生活故事。它是基层社区治理对接社区发展多元化需求,立足社区现状,创新载体形式,在内涵、外延、内容上不断与时俱进的产物。传统社区为老服务的价值观念,普遍把老年人视为“弱势群体”,而且偏重于服务的提供,却忽视了对老年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潜能的挖掘,更是忽视了对老年人精神生活的关爱和精神价值的传递。所以年龄博物馆旨在通过挖掘、搜集、整理、展示老年人人生故事,开展老年人精神文化娱乐活动,并在全社会倡导关爱老年人精神生活,发扬老年人精神价值。通过一餐、一物、一人、一事、一生,这样的维度,咏年楼在昌德居走访了30多位平凡的老人,记录他们的故事。宣扬这些故事主角的微小事迹和健康生活的心态。

  邹素娟阿姨是昌德居社区“老候鸟”计划中的领头雁,引导、帮助社区随迁老人主动融入社区。她曾经的兢兢业业的女教师,退休以后成为了现在邻居眼中乐于助人的“社交达人”。她是1948年出生的人,在退出教师岗位多年以后,儿女已经成家,按照邹素娟的说法是自己终于可以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了。在大家眼中,她性格外向,喜爱交友,是个闲不下来的“大忙人”,曾经的她也因为跟随儿女,来到了加州枫景小区,来到陌生的环境,没有熟悉的面孔,一度感到很苦闷,但是天生乐观开朗的性格,让她走出了家门,结交了很多的朋友。因为自己的经历,她非常理解处境相似的同龄人,知道他们最想要或者最需要的东西。在一次偶然的经历,她认识到了自己楼下的一位随迁老人,在了解到,老人自随子女来到青岛之后,已经有三年的时间。因为性格内向,不善交往,这三年来没有结交任何一个朋友,生活苦闷、无趣,被圈在一个无法走出的圈子。在了解情况之后,她开始积极接触这位老人,从主动串门聊天谈心,到为她进行心理调解,开导心态,在熟悉之后,开始鼓励她多多走出家门,并带着她主动参与社区活动,结交新的朋友。在老人来青三年之后,在她的帮助下,才真正的融入到了社区大家庭,获得了新生。在邹素娟的朋友圈子里,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她的热心和细心也为她收获了无数的友谊与感激。在得知居委会有一个面向社区老人开设的手工丝网花课堂之后,她主动联系社区交友圈狭窄的随迁老人,一同参与进来,利用丝网花课堂这个媒介,鼓励他们积极与身边的同龄人积极交流,聊手工,聊兴趣,聊人生,主动结交新的朋友。在通过这一节节丝网花课堂之后,同在一个社区,越来越多不相识的同龄人成为了至交好友。因为这样的经历,她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经验,在之后的时间,她主动联系居委会工作人员,积极参与社区的各类睦邻活动、志愿活动,并发动周围的老伙伴,一起参与进来,这样既丰富了精神生活,在帮助了同龄人融入到社区治理中来,一举两得。这就是“社交达人”邹素娟不平凡的经历。潜移默化中帮助其他更多老年人树立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的理念,以自尊、自爱、自强的心态面对现实生活。这对每个社会成员,尤其是年轻一代具有学习、借鉴与传承的意义。

  “以点带面”促进文化养老

  建设共融、共建、共享的老年友好型社区和老年宜居社区,不止要改善老年人生活环境,提高老年人生活水平和生命质量,促进老年人与城市社区和谐发展。养老不仅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保障身体健康,更要进一步提升文化养老这一更高层次的新理念。昌德居社区“年龄博物馆”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办法:以“年龄博物馆”为“点”,以关爱老年人为“线”,以文化养老为“面”。

  每月农历十五、十六,是大海的大潮的时间。海水渐行渐远,慢慢退离海岸线,这时已经56岁的宋作英,会带上各种赶海工具,迎着早霞,奔赴大海。子女已经成年,孙女也已长大,赶海成为宋作英唯数不多的爱好。高低不平的礁石,颜色鲜艳的贝壳,波光粼粼的海水,都是她热爱的天堂。宋作英赶海的工具除了一只小桶,就是一把镰刀模样的小锉子,挖蛤!捡贝壳!撬海蛎子!抓小螃蟹!各不相同的海滩,千奇百怪的生物,进进退退的潮汐,不同的石子沙子,每次赶海都是最新奇的体验,每一次都是探索新世界的征程。她将自己的热情挥洒在赶海之上,她说,赶海已经是刻在自己骨子里的爱好,每一个贝壳,每一个螃蟹,每一个海蛎子,都是开启大海宝藏的钥匙,都是大海给予自己的馈赠。宋阿姨用她朴实的话语告诉我们,对海的态度,就是对生活的态度。潮起潮落之间,是不衰竭的好奇心,不熄灭的对生活的热情。

  普通的赶海,原来会给宋阿姨带来这么大的幸福感。昌德居“年龄博物馆”就是展示这样普通的故事,引导人们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健康状况、生活娱乐需求等方面的关爱,对老年人文化和心理层次需求的进一步的满足。以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为基础,以沟通情感、交流思想为基本内容,旨在创造使老年人身体健康的社区氛围,带动社区居民一起加入文化养老的行列。

  “挖掘力量”培育社区骨干

  社区治理的核心在于居民角色的转变,咏年楼从资讯获取、服务参与、能力提升以及自我实现四个递进步骤,逐步实现居民从观望者、参加者、策划者、到合作者角色的转变,进而昌德居“年龄博物馆”为社区老年人搭建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以“年龄博物馆”为引子,将老年人从社区治理位置中的“边缘人”转化为“自己人”。纪玉乐,男、汉族、中共党员、于1956年3月出生,山东青岛人。1974年12月,从原崂山县人武部应征入伍,在原昆明军区炮兵四师第十八团指挥连测地排服役。于1978年4月因服役期满3年,大都退伍还乡,由于工作需要,被继续留队超期服役。而后,参加了一九七九年二月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一九八二年反炮袭战及一九八四年四月的收复老山作战,荣立三等功两次。战后被选送宣化炮兵指挥学院,军事指挥系学习两年获得大专学历,历任排、连、营长职务,中校军衔。于一九九四年从炮兵第五团转业回原籍,现于城阳退休,纪叔叔迄今为止还时刻提醒自己要做到“退伍不褪色”。

  杨永华同志是昌德居社区的一名老党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时时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参加组织活动,特别是开展各类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时,自己始终积极主动,不计得失,用自己的爱心让居民感受党的温暖,用自身的言行感召周围的同志。在战疫期间,主动报名参与社区巡逻事务,作为一个党员志愿者,她赢得了辖区居民的尊重,问及此事的时候,她很谦卑的说,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党员,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在组织需要我的时候,我肯定义不容辞。

  我们发动和鼓励越来越多的纪叔叔、刘阿姨出现,发挥老年群体带动辐射作用,鼓励老年人参与社区志愿活动,通过组建银铃服务队、夕阳红帮扶队伍、老兵在行动队等,发挥老年志愿队伍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功能,带动更多老年人加入进来,实现老有所为。培养越来越多的居民有序参与的能力和意识来破解居民“参与冷漠症”的难题。

  昌德居社区通过“年龄博物馆”挖掘老年人社区潜力,展现老年人的独特魅力,将这些被社会忽视的精神财富挖掘和继承下去。继承和发扬敬老、养老、助老优良传统,营造老龄友好的文化氛围,倡导社区各方力量共同关心、关爱老人,打造人人参与、人人拥有、人人共享的老龄友好化社区。

  青岛新闻广播融媒记者高鹏飞通讯员杜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