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聚焦|高速公路噪音扰民 沿线居民只想“静静”
爱青岛 2020-09-14 20:20

  安静的生活环境是判断宜居与否的重要指标,但就在我们身边,一些小区却面临着噪音超标的问题。近日,家住青银高速沿线的居民就向本台舆论监督热线反映,多年来,他们一直生活在高速公路产生的噪音之中,持续向多个部门反映情况、寻求改善,问题却没有得到解决。

  李沧区郁金香岸小区居民薄女士:不关窗根本就没法睡,所有的窗户都得关上,你听听这个动静,你听听,就一直唰唰的一晚上,它不间断,一晚上都这样。

  家住李沧区郁金香岸小区的薄女士,每晚睡觉前,都要把家里所有的窗户关上。原来,薄女士家位于小区最西侧,和青银高速只有百米左右的距离,而这段高速公路没有任何隔音屏障,关窗是不得已为之的“降噪”手段。9月12日晚上10点,在薄女士家的客厅,记者用多款分贝测试软件进行测试,半个小时内,室内音量保持在50到60分贝之间,高时达到68分贝,高于《城市区域噪声标准》要求的交通干线周边夜间最高限值55分贝。

  李沧区郁金香岸小区居民任先生:业主群里还有人开玩笑,住在这儿就和黑龙江路桥洞子底下似的。

  郁金香岸小区是一处2018年交付的新小区,入住居民近500户,为了减轻噪音对生活的影响,小区居民常年不敢开窗。

  李沧区郁金香岸小区居民王女士:我们家一年四季都是关着窗户,在疫情期间说开窗通风,我们就做不到。

  李沧区郁金香岸小区居民王先生:但是即便这样的话,在刹车的时候噪音也是比较大的,就因为这个噪音情况,我们小区靠近青银高速这边的,百分之二十多基本都自行更换了窗户。

  李沧区郁金香岸小区居民:晚上这种货车也是连续不断,一直能听到,尤其是在半夜十二点到一点的情况下,经常有货车司机急刹车,几乎就睡不着了。

  郁金香岸小区居民遇到的困扰并非个例。近年来,随着城区不断延展,在青银高速两侧,李沧区、城阳区的十多个小区拔地而起,由于缺少隔音设施,居民表示,从七八年前刚入住开始,他们就24小时与噪音为邻。

  李沧区桃园雅居小区居民:特别吵,屋里的手机不放到最大音量,都听不到。

  李沧区东方龙域小区居民:我们都不想在这住了,说实话。我们也吵,烦死了,晚上睡不着觉,翻过来覆过去的,轰隆轰隆。

  城阳区水青花都小区居民:比方说家里来个亲戚,都睡不着,大车小车,声音特大。

  居民告诉记者,最近几年随着车流量增多,噪音分贝也越来越高,给生活带来的影响已经不堪忍受,他们多次向辖区政府、环保和交通部门进行反映,希望能在高速公路和小区之间增设隔音屏。

  城阳区水青花都小区居民:以前好多人反映过这个问题,没有结果。

  城阳区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据我所知高速公路城阳区管不了吧,区里没有这个权限。

  李沧区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员:这个件接过好多次,在我们责任里边确实没办法给您解释更清楚了。路是高速的,道路交通部门和环保部门负责这个事情。

  两区均表示,解决噪音问题责任不在自己。随后,记者将情况反映给市生态环境局。

  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青银高速造成的噪声,交通运输局那边负责处理,来解决这个噪声,你们问问交通局那边,一直都是他们在处理这个事。

  按照市生态环境局这名工作人员的说法,高速公路周边居民区的噪音是否超标、隔音设施由谁安装都应由交通部门负责。9月10日,记者向市交通运输局致电咨询,对方回复称,青银高速建成通车时间早于这些小区的交付使用时间,属于“路在前,小区在后”的情况。

  青岛市高速公路管理处工作人员:根据青银高速环保申请验收报告,青银高速沿线100米范围内不应该再建设居民住宅、医院、小学等环境敏感点了,(但是)这几年李沧区和城阳区所辖辖区在青银高速两边建设了不少的这样的住宅小区。

  记者使用某地图APP粗略测距后发现,青银高速与两侧不少小区的距离都低于100米。公开资料也显示,这些小区多在近十年建成交付,确实晚于青银高速通车的2000年。对于这种情况给居民带来的噪音,市高速公路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也给出了他们的看法。

  青岛市高速公路管理处工作人员:像这种情况近年也有反映,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地方政府应履行主体责任,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履行监督管理责任。

  在各有理由的回答中,居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是没能找到答案,大家希望过上安静生活的愿望何时能实现呢?

  李沧区郁金香岸小区居民王女士:现在不知道找哪儿合适了,邻居都是工薪阶层多,贷款买的房子,换房子又不能像我们换件衣服似的,都不容易换个房子,太郁闷了。

  本台短评:厘清责任也要用发展思维

  无论高速公路和小区谁建设在前,居民常年生活在噪音中都是不争的事实,而新闻中,由谁来帮居民“找回安静”,在相关区市和主管部门“不归我管”的说辞下,多年间成了无解难题。

  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与之相随,各类新问题、复杂问题也逐渐显现。面对这些问题,只顾按原有条框厘清责任,不从实际问题解决出发,退缩不前、不想办法,就是封闭僵化思维的表现。用发展的思维重新梳理责任,勇于担当、开放思维、拿出举措,才是我们面对工作、面对群众困难,应该有的选择。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城市成为大家口中、心中最温馨的“家”,让居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本台舆论监督热线:8570200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