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记忆!“大鲍岛 一座城市文化发祥地的影像” 张岩摄影展周六启幕
爱青岛 2020-12-22 10:58

摄影的本质就是记录

当按下快门的那一刻

定格不只是画面还有时间

光阴流转 岁月变迁

只有泛黄的照片

还在讲述着当年的故事

青岛书协副主席宋文京为影展题字

  “大鲍岛 一座城市文化发祥地的影像”张岩文献摄影展将于12月26日(本周六)上午10点在海泊路43号洛川家美术馆启幕,此次展览将展出摄影家张岩的摄影作品40余幅。

  张岩

  张岩,青岛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青岛报业传媒集团《青岛画报》副总编辑,主任记者,从事摄影工作近三十年。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青岛市副首席代表,主要拍摄青岛本土的市井生活及风光照片。

  “摄影,不是装饰,而是记录。照片的不朽,在于它背后的历史涵义。”

  从小生长在青岛的张岩,深深地眷恋这片土地,表达这份眷恋的方式就是努力记录这个城市的变化。

  父亲是建国初期的新闻摄影师,让他有了早早接触相机的机会。高中时,往相机里装一个胶卷,带着巨大满足和好奇出门。只要觉得好玩的、新奇的,都要拍下来。

  1979年,16岁的他在栈桥边上随拍了一张照片,无意间捕捉到自由市场的萌芽。

张岩作品《栈桥小市场》

  次年夏天,在南海路7号航海运动学校的小码头上,抓拍了两个帆板。当时大众还不知道帆板为何物,他却在报纸上发表了第一张照片,版面像邮票一样大,让他激动很久,还做成剪报保存至今。

  从此,人和相机形影不离,随手记录成为生活习惯。

  年轻时,好奇心主导镜头。

  直到进入青岛日报成为画报摄影记者,岗位的变化,加之年龄和思想的成熟,出现在他镜头中的内容也在悄然改变,社会现象、社会进程等有节点的大事儿成为关注的重点。

  在他看来记录时代节点的大事儿,不止是跨时代的大视角,还有以小见大的身边事。

  “记录一些时代发展时节点性的东西,在老百姓生活中的反映,那更含蓄,更以小见大。记录历史更加真实,更加深入。”

  大鲍岛是老青岛“街里”的一部分,是一百二十多年前德国租借青岛时指定的华人生活居住、商贸活动、社会交往的区域,这里融合了东西方、本外埠不同的生活习惯、经商方式和文化背景,孕育出了青岛本土的商业文化、建筑文化和市民文化……是青岛城市文化的发祥地和老青岛的缩影。

  张岩从二十多年前就陆续用相机关注这里,尤其是近些年随着旧城改造步伐的加快,他更加频繁的试图以客观的视角记录下这些街巷里院的市井烟火和普通人家,想留住这个时期生活在这个区域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居住环境,留下一些曾经的往事。

  2015年起,他用3年时间追拍即将拆迁的大鲍岛,对青岛人文历史进行抢救性记录。

  经常走访一些90多岁的老人家,听他们指着眼前的每一栋楼讲出近百年的故事。青岛最古老城区的街巷阡陌、里院深深、商贾之地,在老人们的故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随着大鲍岛的拆迁,他手上留下了最珍贵的历史记忆。此次展出的40幅黑白图片,时间跨越二十年,都是抓拍于生活瞬间,很多场景很难再现了,具有较强的文献价值和史料价值。

  “镜头最大的作用并不是展现艺术,而是准确记录客观世界发生的事儿。 ”

  在喧闹的世间,选择一个人背着相机,捕捉被城市发展不断忘却的过去,这是他为镜头找寻的表达方式。

  【观展温馨小贴士】

  本次影展将于12月26日上午十点启幕,展览将持续半个月。展览地点位于海泊路43号洛川家美术馆,欢迎摄影爱好者现场观展。

  爱青岛/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编辑:杜浩然

  【爱青岛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