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北: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2.0版
青岛日报 2020-12-07 15:59

  全要素创建“党群e家”智慧平台,建立“吹哨报到”闭环管理机制,形成“一核多元、一网统筹、一呼百应”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生态

  市北: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2.0版

  作为拥有111万多人口的老城区,市北区困难群体、基层治理等民生“包袱”重,压力大。如何应对转型冲击、解决民生欠账,推动老城区高质量发展?市北区将“党建”作为解决问题的出口。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实现老城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工程,要让党建这个‘动力主轴’转起来,激发整合产业人才信息等资源优势,实现换道超车。”在市北区委书记张新竹看来,民生“包袱”用好了就是“财富”,他履新市北区启动的第一个大工程就是加强党建引领,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

  如何让党建工作化“虚”为“实”?张新竹一针见血,“党建不是建在墙上的,是建在人心上的。党建工作做得好不好,要看群众笑不笑。”为此,市北区建强组织体系、规划治理图谱、做实网格平台,整合各方资源、倒逼流程改造,形成了“一核多元、一网统筹、一呼百应”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生态。

  夯实“主心骨”,激活党建神经末梢

  党建,归根到底是凝聚人心。

  “老百姓手里拿着锈成铁疙瘩的下水管,说‘政府帮我们把老楼保温层加上了,外立面粉刷了,我们很感激,但相比住在温暖舒适的房子里,我们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楼道下水管堵塞问题’。”市北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张雷向记者谈及他在基层蹲点调研时的一幕,不禁感慨,“老百姓在家连厕所都不敢上,对政府工作能满意吗?”

  政府工作做不到老百姓的心坎上,问题出在哪儿?去年7月,市北区分派四个调研小组深入社区开展“解剖麻雀”式蹲点调研,发现了症结:一个社区两周内承接了29个部门的45项事务性工作,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微信群多达20余个。“七八个社区工作人员管着一两万户居民,又有行政事务缠身,党群关系的距离不可能拉近。”张雷说。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为了夯实基层社会治理这个根基,市北区创新提出打造网格党支部,在原有的“区委—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楼院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链条上,新构建了“区委—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党员中心户”这一党建“主心骨”;为了强健“主心骨”的韧性和强度,又选派137名机关干部全脱产两年担任网格党建指导员,将党组织延伸到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目前,市北区903个网格党支部肩负基层党建、信息采报等7项职责,整合细化帮办事项15大类100余项,实现服务需求满足在网格、问题解决责任不出网格。为了进一步织密网格底线,实现群众需求单元内响应,民生难题短时内处置,辽宁路街道又在全区创新打法,在党员中心户的基础上,将原有组织链条进一步延伸,探索选定了839名“单元中心户”,建立一插到底的居民联系渠道和民意收集通道。“只有网格管理精准化,社会治理才能精细化,这一创新做法值得在全区进行推广。”市北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进中心主任范瑞江说。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进中心是市北区今年新设的区委直属的正处级事业单位,是市北区顶格协调,强化组织体系“动力主轴”决心的体现。范瑞江告诉记者,网格建设督导验收是推进中心的一大重点工作,要力争在年底前完成400个网格“五子”达标验收,并及时“回头看”,针对网格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整理清单并督促落实整改。其中,“五子”指的是“立柱子”,坚持党建引领第一位;“换脑子”,用现代化治理理念推动工作;“搭台子”,为干部、企业、民主协商建平台;“蓄池子”,设立社区发展基金;“把尺子”,让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有据可依。“在区‘三述’答辩会上,曾有街道书记向我提问,认为‘五子’达标要求太高,表现出畏难情绪,但细数这五个方面,哪一个不是党建工作做实的必要条件?”范瑞江说。

  倒逼流程再造,建立“吹哨报到”机制

  “我是一名残疾人,每天只能在家里南侧窗户处晒太阳,但窗外院子里的大树无人修剪,挡住了阳光,能不能帮我修剪一下”“扬州路12号楼院北墙裂缝,快倒了,影响人身安全,请社区协调维修”“疫情期间出门不方便,社区能不能想个办法,帮我们集中解决老人理发、小家电维修之类的生活小事”……这些曾经困扰老百姓的“麻烦事”一经发声,便迅速得以解决。

  如何能做到哨声一响,一呼百应?记者了解到,市北区在全区范围内实行“群众吹哨、街居响应、部门报到”的闭环管理机制,即由网格党支部书记牵头,及时响应群众反映需求,小事不出格,大事层层向上“吹哨”;对街道“吹哨”的工作事项,相关部门认领解决,涉及多个职能部门的,建立联动机制,限时解决问题并及时反馈;若遇到疑难杂症,市北区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顶格协调解决,形成完整“闭环”。为了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实时追踪和全周期管理,有效减少流转层级和响应时间,防止问题回流,推动应办尽办、能办快办,市北区又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打通了已有的市北区城市综合治理指挥平台,全要素创建“党群e家”智慧平台,让群众不满有地方吐槽、求助有人员回应。

  在市北区党建基层治理指挥中心,记者看到,市北区城市综合治理指挥平台和“党群e家”已经无缝链接,除了公安、民政、人社、卫计、工商等36个部门132类近1.3亿条数据资源,全区1.2万余路视频监控资源外,网格员发现的问题、市民上报的议题、办结结果等数据也会实时追踪,进行动态显示。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目前,该平台已经累计受理问题31.2万余件,案件按期办结率达98%,较以往提升了近15%。

  除了高效有序流转处置问题外,“党群e家”平台还设置了“党群议事”板块,群众可在线上提出议题,党员线上亮身份发声引导,党组织线下入户调研摸情况,如果符合实际且有多数人支持,议题就可以上报形成项目,进入“吹哨报道”程序。“议事板块像是一条缓冲地带,党员好比‘意见领袖’,群众的要求在公共空间进行探讨,如果普遍认同,党员可以向上反馈,及时推动问题解决;反之,若讨论中持反对意见较多的,就会形成舆论压力,一定程度上可避免因激进导致上访事件。”张雷告诉记者,今年1至9月份,平台已有7.28万余名党员线上亮身份,引导群众提出各类议题7.77万件,议题转项目5.06万件,结案项目5.02万件,办结率99%;其中,87%的项目在网格内得到有效解决,自下而上提出议题、形成项目已经成为群众开展自治的新常态。

  关注人才和企业,打造党建服务2.0版

  提起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我们首先可能想到的是社区那些“一地鸡毛”的琐碎事,但在市北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2.0版本中,人才、企业、青年、营商环境等都是党建关注的范畴。

  记者注意到,近期,在“党群e家”智慧平台首页上,多了一个“人才赋能”板块,点击后可以直接链接到市北人才赋能小程序,人才政策、平台载体、寻资源、租房子等人才需求应有尽有。“通过这个板块,可以增强年轻群体对平台的黏性。目前活跃在党建一线的大多是老党员们,但我们在调研中发现,80%的青年群体表示如果有好的渠道,愿意参与基层治理。同样,作为老城区的市北场景多,开放政府资源可以给企业家释放大量红利,从而吸引企业家参与基层治理,赋能老城复兴。”在张雷看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与营商环境建设、社会经济发展等虽然分属于不同领域,但并不是“两张皮”,它们同频共振、融合发展,从而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合力。

  “全场直播2小时20分钟,吸引粉丝近70余万人次,点赞24万余次,销售额在全国51个分公司同期售卖排名中稳获第一!”提起今年的一次直播带货,青岛国美电器总部行政中心总监孙珮珮仍难抑兴奋。青岛国美电器是兴隆路街道海云社区第二网格“红色合伙人”,今年年初网格党支部实地走访调研时发现,受疫情影响,国美电器月销量几乎为零,随即和企业相关负责人沟通“破冰”。“疫情期间,老百姓不能出门,但有消费需求,我们先通过‘党群e家’平台向居民征集购买需求,国美再根据需求反馈结果安排直播带货、无接触式配货。”网格党建指导员王晓娟告诉记者,通过这一方式,国美在2月27日到3月10日活动期间,销售额达900多万元。此后,网格党支部又和国美一起总结经验,协助国美牵手市总工会、市北区总工会在5月22日做了一场更大规模的直播,一晚上销售额突破2300余万元。

  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在台柳路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市民客厅于9月底开门纳客,记者在市民客厅的日程表上看到,核心区建设主题座谈、营商环境主题座谈、贸易专题讲座……近两个月的经济类座谈已经被安排得满满的。

  “红色合伙人”是市北区为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基层治理开放资源、释放场景,形成市场化资源赋能的基层治理新打法。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北区区级“红色合伙人”已达13家,各街道、社区也都积极和辖区企业对接,壮大“红色合伙人”队伍,明确“资源、需求、项目”三张清单,建立双向服务机制,撬动社会资源向网格治理融入,实现双赢。

  下一步,市北区将实施以“做实一个推进中心、布局十个治理枢纽、建强百个社区堡垒、打造千个实体网格、培树万名先锋党员”为主要内容的“个十百千万”工程,创建“红景筑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品牌,以市民客厅为辐射,带动绘就全区域覆盖、全领域融合、全要素叠加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图谱。

  来源:青岛日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