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事事的艺术不难掌握
抛开绩效,抛开通勤电车
然后阅读~阅~读~读~
因为阅读也是一种“无所事事”
而无所事事即是用来对抗
这个实用过剩时代的艺术一种
四月了,欢迎和我们一起无所事事
《罪恶之城的骑士:雷蒙德·钱德勒传》
[英]汤姆·威廉斯著
陶泽慧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
雷蒙德·钱德勒,硬汉派犯罪小说家,文学史上少有的能将通俗小说的写作提高到艺术层面的大师,他通过出色的写作技巧俘获无数粉丝,就连加缪、奥登、村上春树等文学大家都对其推崇备至。
然而,钱德勒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做过记者,当过跑腿,曾在石油公司衣食无忧,却又因为酗酒跌落谷底,而在创作上,钱德勒直到不惑之年才步入轨道......本书是国内首次翻译的钱德勒的传记,作者花了六年的时间搜集散落在英美两国的私人信件及档案,吸纳了大量新的采访,分别从生活及创作的层面,为读者重现钱德勒传奇般的人生历程。
《Baron Wenckheim's Homecoming》
László Krasznahorkai
Tuskar Rock
“我曾无数次说过我只想写一本书。我不满意第一本,就是我写第二本的原因,我不满意第二本,所以我写了第三本,以此类推。现在有了Baron Wenckheim's Homecoming,我就可以结束这个故事了,也能证明我一生中真的只写了一本书。Satantango(《撒旦探戈》)、Melancholy、War & War和Baron Wenckheim's Homecoming,这就是我唯一的一本书。”
2015年曼布克国际奖得主László Krasznahorkai(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在谈到他的新小说时如此说道。作为四部曲的终章,Baron Wenckheim's Homecoming荣获了2019年国家翻译文学图书奖(National Book Award for Translated Literature)。
这本书可能不会带来快乐或抚慰,但阅读它却是一种令人着迷的奇妙体验,一部现代主义晚期的黑色金属风格的荒诞作品。“故事”讲述了在生命的尽头,Wenckheim男爵回到了匈牙利的一个小镇,寻找他失去的爱人。此时的男爵欠下了巨额赌债,但一无所知的当地人计划从他身上榨取钱财,把他当成英雄和救世主。与此同时,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三位苔藓专家之一”,教授躲藏在城镇边缘的一间破旧的小屋里。他已经对苔藓失去了兴趣,并对他19岁的女儿在电视台工作人员的陪伴下出现,试图得到她应得的抚养费感到非常恼火。紧接着,教授在射杀了一个黑帮成员之后被迫逃跑…...“永恒只要存在,就会永恒…...世界只不过是一个事件,由数以亿计精神错乱般的事件组成,没有什么是固定的、没有什么是受限的、没有什么是可以理解的,一切都会在想要抓住的瞬间溜走…...”Krasznahorkai造了一个充满无赖和空想家的虚构宇宙,既宏大又私密。Baron Wenckheim's Homecoming与其说是四部曲的结束语,倒不如说是交响乐的最后乐章。毕竟打开这本书的第一页,就会看到一个标题为“WARNING(警告)”的开场白,一位神秘的管弦乐队指挥给即将表演的演奏者下达指令,“我只是在等待这一切的结束。”
《群山自黄金》
[阿根廷]莱奥波尔多·卢贡内斯著
张礼骏译
东方出版中心
阿根廷人莱奥波尔多·卢贡内斯是个多面体,他是早年热情洋溢的左翼记者,也是后来恶名昭彰的法西斯主义者,他也一直是天赋异禀的散文家和诗人。他生前为基罗加仰慕,也深得博尔赫斯的推崇,他的政治志业在时局的洪流中一挫再挫,累及终生,而他的诗名在身后流传。
时光倒回1897年,时年23岁,在新闻界左右逢源的新人卢贡内斯发表了他第一部散文诗集《群山自黄金》,从而开启了他的文学旅途。卢贡内斯擅写广袤的自然,并在其中提取精妙的意象,他笔下的群山、长河、森林和生灵是流动的、多情的,融汇着古希腊式雄浑美感和现代象征主义的神秘,虽经历百年洗礼,仍经得起现代读者的审视,正如博尔赫斯所说:“卢贡内斯曾经是,现在依旧是阿根廷最伟大的作家。”
《爱德华·蒙克:爱与焦虑》
[英]歌莉娅·巴特鲁姆著
谷吉梅译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爱德华·蒙克的版画是他创作的核心,极具实验性和创新性。除了自身的人生经历,蒙克的艺术也受到波希米亚式的艺术家、作家和诗人的影响。这些使得他的绘画作品成为当时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社会,甚至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表现主义艺术的群像。时至今日,他这些引人注目的作品依然有着震人心魄的力量,强烈地唤起人类共性的情绪和回忆。
《Johannes Itten:Catalogue Raisonné Vol. I.:Paintings, Watercolors, Drawings. 1907-1938》
Christoph Wagner
Hirmer Verlag
Johannes Itten(1888-1967)不仅是位多才多艺的创作者,也是极具开创性的艺术理论家、教育家,其作品跨越绘画、雕塑、平面设计、纺织品、家具等多个领域。而作为包豪斯首批教员,Itten的执教理念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基础教学体系的创建,同时,他在色彩学上的研究也给后世带来深远影响。随着去年包豪斯100周年纪念日的到来,Hirmer出版社计划以三卷本的形式,逐步带领读者走进这位神秘的瑞士艺术家。这套著作将根据12万份文献资料来对Itten进行科学审视,包括最新的学术研究、展览,首次展现了Johannes Itten艺术世界的全貌。此书为第一卷,收录Itten于1907至1938年间所创作的速写、水彩、油画等作品,而第二卷也将于今年下半年出版,值得期待。
《食物探险者:跑遍全球的植物学家如何改变美国人的饮食》
[美]丹尼尔·斯通著
张建国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世纪的美国,食物品种单一,人们吃饭只是为了果腹,并不是为了享受美食。没人会想到在新世纪来临前,一位植物学家会给美国人的餐桌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意大利的无籽葡萄、中国的桃子、智利的鳄梨……这些都是“食物间谍”戴维·费尔柴尔德带回美国的“战利品”。当然,他引入的不只是食物,还包括埃及品种丰富的棉花,从而带动了新产业的发展。
作者在历史的基础上注入生活故事的气息,描述费尔柴尔德到世界各地探寻和引进植物的令人神往的旅程的同时,也给读者介绍了许多美国食物史知识以及植物学知识。
《我的忧郁症》
[美]伊丽莎白‧斯华多斯著
李静宜译
东美
忧郁症对于当代社会来说是一个不算陌生的病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3.5亿患者,即100人中约有5.8人是程度轻重不一的忧郁症患者。忧郁症不同于一般病症,它很难用任何试剂、仪器检测出来,但它对患者与患者周围的人所造成的影响并不下于任何重症。
五度获美国音乐剧最高荣誉“东尼奖”提名,并三度荣获“外百老汇戏剧奖”的美国知名舞台剧导演伊丽莎白‧斯华多斯即是忧郁症患者,30多年的病龄让她饱经折磨,经过多年奋斗,才慢慢走出阴影,并以亲身经历创作了图文书《我的忧郁症》。她看似简单却入木三分的图文精准捕捉了忧郁症混乱疯狂、难以言喻的本质,以独特个性的语言和极富感染力的笔触与线条,讲述了一个忧郁症患者与疾病斗争的经历,也让读者们了解到忧郁症是可以成功克服的病症。
忧郁症、亚斯伯格症等疾病往往在不被理解的状况下被污名化,疾病本身当然会给人带来各种各样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思考与理解疾病与人的关系,唯有理解与接受,我们才能够找到与疾病共处甚至治愈疾病的方式。
《The Art of Rest: How to Find Respite in the Modern Age》
Claudia Hammond
Canongate Books
如今忙碌已成为荣誉的象征,我们很忙,但同时又感到精疲力尽。我们应该开始认真对待休息,将其作为一种自我照顾的方法,而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找出如何做到这一点的方法。
作者Claudia Hammond的“The Rest Test(休息测试)” ,也是迄今为止对“休息”进行过的最大规模的全球调查,由来自135个不同国家的18000人合作完成。很多关于睡眠的价值已经被写下,但“休息”是不同的,它是我们如何放松、平静我们的头脑和给我们身体充电的途径。而且,正如调查显示的那样,“休息”的多少与个人的幸福感直接相关。
任何愿意承认休息不是他们的长处的人都应该读读这本迷人有趣又脉络清晰的书。开始,我们会发现这个问题很复杂,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擅长休息,我们不安于休息,我们会对此感到内疚,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沉迷于忙碌的文化中。Hammond认为,这种对忙碌的过度吹捧只是为了显示其社会地位,此时应该引用苏格拉底的警告,“当心忙碌生活的空虚。”无所事事的艺术是很难掌握的,尤其是在一个充满干扰的时代,手机让我们感觉“永远随叫随到”。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很难从工作中脱身,即使我们实际上并没有在工作。”Hammond的目标是让读者找到“一种全新的方式来思考他们该如何利用时间”,放松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决定,降低我们患抑郁症的风险,增强我们的记忆力,甚至意味着我们患上感冒的几率更低”。如果阅读是最令人放松的活动之一,那么The Art of Rest应该等同于一次合理的小憩。
《追寻意义》
[意]罗伯托·维甘提著
吴振阳译
行人
多数企业认定“解决问题”是创新的根源,但如果一项创新对于顾客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就更不可能造成顾客忠诚度,遑论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加利润等等。由此,米兰理工大学领导力和创新教授罗伯托·维甘提出了全新的论述观点——“意义创新”便是突破此一盲点的关键。
众所周知,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试想,一家公司如果没有创新,在这个不确定时代里几乎就注定被淘汰。这里指的创新当然不仅仅局限于产品的设计、制造,甚至包含了服务、营销语汇等等。但,更加尖锐且真实的问题是:这些创新真的是消费者需要的吗?当经营者重新将“人”(你也可叫做用户、顾客、消费者……)放回中心时,每一件物品、每一个场景,甚或是每一次的服务体验,对于顾客来说究竟代表什么?得出来的结果可能超乎许多经营者的想象。我们活在一个商品和创意过剩的时代,这也意味着我们身处的是注意力分散、选择困难的时代,作为消费者的我们与作为经营者的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想法并不永远是一致的,本书谈的不是行销语汇或者技巧,而是“意义创新”,它关注的是事情的原因,是人们使用更有意义的产品的原因,是关于新方向的愿景。唯有清楚意义,愿景与战略才可能具备实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