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花是用小区里捡到的树枝加上彩色塑料包装盒、绿色纸条做的,垃圾分类、废弃物再利用,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丽。”家住青岛高新区的徐淑岚手拿一朵漂亮的手工花向大家介绍道。4月11日,青岛高新区垃圾分类宣教中心再次打开直播,让前期在“植宠大赛”中的优秀获奖者与网友分享废物利用的心得,教会大家如何巧手变宝。
突如其来的疫情为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前期的入户宣传显然不能持续,为了保证垃圾分类宣传“不断线”、执行力度“不减弱”,青岛高新区“线上”“线下”齐发力,不断创新宣传形式,推进“撤桶并点”,全力保证垃圾分类工作稳中求进。

“线上”活动不间 断抖音直播人气高
“欢迎大家来到高新区垃圾分类空中课堂。”3月25日晚7时,抖音直播平台上,青岛高新区垃圾分类宣教中心首次“空中课堂”便吸引了40多名网友加入到志愿者行列,为后期垃圾分类线上宣教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基础。
平台搭建好了,如何有效地利用平台强化垃圾分类意识普及?青岛高新区垃圾分类宣教中心妙招不断。“除了不定期举办的‘空中课堂’,我们推出了‘植宠大赛’活动、‘垃圾分类小能手’抖音传递活动等,吸引了很多网友的参加,宣传效果甚至更优于前期的定点宣传。”青岛高新区垃圾分类宣教中心宣讲员王迪表示。
2月25日起,通过广泛征集,“植宠大赛”共收到青岛高新区内报送的百余份参赛作品,并进行了近2000人次的网络评选,活动宣传面积广、效果显著。为了进一步放大宣传效果,强化市民环境保护意识,近期,“植宠大赛”的后续活动还在不断推进。“我们会不定期地请来青岛高新区的优秀参赛选手展开线上直播,让更多人学会变废为宝,真正懂得环境保护的意义。”王迪说。
除了自主举办的各类活动,利用抖音平台小工具与网友展开的“垃圾分类小能手”抖音互动,也同样引来热议。纸盒掉下来掉进蓝色可回收物桶,仙人掌挡掉,西瓜皮挡掉……280余位网友参与到这场形式新颖独特的游戏中,他们积极互动,互相点赞,气氛热烈,通过一部部手机密织起了一张巨大的垃圾分类宣传网。“线上”一系列活动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避免了人群扎堆聚集,让居民足不出户便学习到垃圾分类的知识,保证了疫情期间垃圾分类工作的稳步推进。

“线下”工作不断档 “撤桶并点”更精准
为进一步推进青岛高新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规范提质,3月15日,高新嘉园小区将原来的11个垃圾桶点位撤并到了5处分类投放点,正式开启了青岛高新区“标准化四分类”生活垃圾投放管理新模式。
据青岛高新区垃圾分类中心宣讲员王迪介绍,“撤桶并点”就是将多余的、分散的垃圾桶撤除,合并放置在专门的点位,实现分类垃圾桶精准投放、集中管理。“撤掉多余的影响环境的垃圾桶之后,每处投放点都会配备一名垃圾分类指导员,他们在每天7:30—8:30、16:30—17:30全程值守,专职负责驻点指导、开袋检查劝导等工作。对不分类、错分类投放的群众会要求现场重分或禁止投放。每日投放时间结束后进行垃圾分类清运,并对站点进行清洁消毒,保障居民安全、良好的生活环境。”王迪说。
继第一轮高新嘉园小区改造之后,第二轮“撤桶并点”工作也已全面完成,鲁商小区和水岸人家共计完成了33处桶点的改造升级。据王迪介绍,第三轮招商海德花园、招商海德公学、高实馨城、东风馨苑和东风小区的改造也将在不久后开展。“撤桶并点”工作的全域启动,必将使青岛高新区环境面貌更加整洁舒心,让区内垃圾分类工作再上新台阶。
(消息来源:党群工作部、建设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