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介绍:
王新全,男,1982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2011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博士。科研方面,研制出卫星用微小型航天相机和太阳敏感器,并搭载北斗导航等卫星成功运行,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技术转化与产品开发方面,为打破国外垄断,将航空航天光谱技术向民用领域转化,研发出系列光谱成像产品,包含便携式高光谱成像仪、显微高光谱成像系统、警用高光谱痕迹探测分析系统、现场痕迹物证搜索记录仪等。
精彩语录:
●用毕生所学做最好的光谱环境监测仪器是我多年来的梦想。
●只有真心爱一行,才能干好这一行。

2018年,将迎来青岛高新区砥砺奋进的第10个年头。10年来,全区上下一心,努力拼搏,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大环境中,涌现出了许多工作勤奋、吃苦耐劳、在岗位上创造一流业绩的优秀员工,海纳光电的王新全就是其中的一位。2018年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他获评山东省劳动模范,成为高新区首位获此殊荣的人员。
仅用两年时间研制完成“监视相机”
近日,记者在海纳光电见到了王新全,他正在聚精会神的研究开发光谱类环境监测仪器。中国科学院博士毕业的王新全,有着十多年光谱成像技术领域的从业经验。早在2013年,他就开始承担中科院上海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监视相机”的研制,在没有任何研发经验的基础上,仅用了两年时间就将产品总体交付。
“当时他带领着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年轻研发队伍,克服了重重困难,整个团队都扎在项目里,简直是十足的工作狂魔。”王新全的同事们对这种状态习以为常,令人欣喜的是,监视相机于2016年2月随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正常工作,作为国际上第一个用于中高轨道的空间相机,技术能力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我们眼中的王博士非常敬业,而且他的敬业来源于兴趣,非常的纯粹。”同事们说起王新全感慨良多,让人们印象深刻的还有他不断学习的精神,“认识他十几年了,抛开平时的加班不说,半夜起来都要翻几页书。”
放弃“金饭碗”投身市场
如何让研发成果走出实验室,一直是科研领域的大难题。与青岛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合作,开发了两款警用高光谱成像产品;与青岛欧森系统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海洋环境监测研发中心”,主持开发的“船舶污染气体排放在线监测技术”参与青岛市第三次科技成果拍卖会,成功拍卖,成交金额300万元……为了打破国外垄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王新全带领光谱技术研发团队,将航空航天光谱技术向民用领域转化,已经研发出多项光谱成像产品,积极投身于科研成果转移转化。
然而正当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他却放弃国家研究院所的事业编制,进入一家民营企业,成立光谱技术中心,致力于光谱技术的环境监测产品的开发,将航空航天光谱技术向民用领域转化。
“我从事光谱技术研究十余年,作为一个技术人员,特别希望自主研发出高端光谱环境监测仪器,为国内光谱环境监测仪器发展做些贡献。”在王新全看来,相比稳定的事业编制,他还有更想做的事情。“将高科技民用化推广,企业是最佳选择。海纳光电为我和我的团队提供了一个满意的平台,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实现价值和梦想。”
产品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近半年,王新全和团队已经在紫外光谱气体分析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自主开发出了紫外差分光谱烟气分析仪工程样机、火电厂超低排放紫外烟气分析仪工程样机、紫外光谱臭氧分析仪工程样机等,各项指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接下来将会迅速转向产品开发,预计2018年会全面推向市场,这将打破国外技术数年的垄断,为国家污染物监测水平做出贡献。
“用毕生所学做最好的光谱环境监测仪器是我多年来的一个梦想。”王新全说,几年之后,他们将会有一系列高端光谱环境监测仪器推向市场,为了实现这个梦想,王新全和他的团队将继续用忘我付出的敬业奉献、用心钻研的精益求精、孜孜以求的创新求变和传承发展的精神品格,踏上漫却又精彩的学习之路。
(来源:宣推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