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时间,一部电影《我不是药神》引起了大家对于医药行业广泛的关注。在本次的“创客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初赛上,也有人带来了有关于抗癌的新医疗科研项目。

创新大赛参赛者丁会芹:“因为传统的放化疗,它的副作用太大,那我们做的这个产品是一个细胞因子生物制品,这个特点就是它副反应非常小。”
谈癌色变,这并非夸张。就目前的现状来说,进口药贵、药物可及性差是事实。中国正处在肿瘤药物研发的关键时期,近些年来,国家在生物制药领域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药企也加大了研发的投入和力度。中国的肿瘤药物研发正显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潮,临床试验数量直线上升,并已超过英国。如果国产抗癌药物可以自主研制,这将大大减少患者的经济压力。
丁会芹:“每例患者的(治疗)成本大概就得几千万一个疗程下来,那我们可能就1/10或者是1/5的一个费用。”
21世纪是生物技术的一个新的纪元,省内包括青岛市这几年开始也逐步地,那包括前一段时间,刚上个月,咱们也拿到了第一个生物制品的生产批件,我觉得这都是这个行业在看得见的进步。
目前,抗癌新药项目已经拿到了国内的专利,他们也将在青岛高新区继续研发和临床试验。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像这样的医药企业在青岛还有很多,他们在不同的医药领域里做出真正的中国研发,为我国的医药行业不断创造奇迹。
创新大赛参赛者刘卫东:“国内的这个氛围,创新的氛围、国内的资金的支持力度、国内的巨大的市场都吸引着海外的人员他们回来。凡是有想做事的,他们都回来寻求这样的机会,我就是其中之一。”
刘卫东是一名海归博士,他把研发多年的新材料也应用在了医疗方面,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他说,青岛是他的家乡,他愿意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希望能给家乡带来一点点帮助。
刘卫东说:“有很好的政策,这是为什么我们来高新区的原因之一。而且有非常好的氛围、非常好的一些孵化器,给我们很好的帮助。不管是从我们的起始厂房也好,包括我们申请的一些项目也好,包括我们现在做的路演,都有很好的组织和培训,我非常感谢他们。”
(来源:宣推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