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大辫子车”,现在变成什么样了?
青岛时尚 2020-07-09 10:26

  城市的公共交通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

  青岛前几天开馆的电车博物馆,

  收录了很多珍贵的历史档案记录了公共交通的发展历程,

  这一期我们一起走进青岛市电车博物馆,

  在公共交通的发展中感受城市变迁。

  1907年,德商费·理查德在青岛开通了中国第一条城市交通路线,沿台柳路往返台东和崂山柳树台,定时定点按乘坐次数收费,这便是青岛城市公交的雏形。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青岛公交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后,青岛公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入了新时代开启了新征程。

  这是20世纪50年代青岛市内外的手绘公交线路图,一共四条线路,始发站在西镇站,最远发往王哥庄站。

  “从当时的4条线路,到现在已经发展到了二百多条线路,有些站点像大窑沟站、中山路站、广西路站等至今仍保留着。”青岛电车博物馆解说员李慧介绍说。

  这张图是上世纪80年代的调度排班表,像这条公交线路的始发站是福利院,终点站是汽车东站。

  这是当年的考勤日报,曾经有专门的人员把这些公交信息抄到考勤日报上,记录的还是很详细的。

  在老青岛的记忆中,“大辫子车”是城市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小孩儿图好玩,大人图方便,漫长的岁月中,它陪伴了很多人的成长,见证了城市的发展,也承载着老青岛的记忆。

  “大辫子车”其实是青岛人对无轨电车的称呼,自1961年青岛首条无轨电车线通车,它已走过了近60年的光景。

  在青岛电车博物馆展出的众多展品中,非常详细地记录了青岛电车的发展历程,我们邀请了有20多年驾驶经验的2路电车驾驶员于惠,带大家回顾电车这些年的发展轨迹。

  下图展出的便是历代电车的模型:

  这辆电车的车型是当时的868号车组被青岛团市委命名为“共青团号”时的车型,它对2路线有着特别的意义;

  上世纪90年代单机式无轨电车,于惠最初驾驶的电车便是这种车型。

  2018年最新引进的双电源无轨电车,这种电车有两套动力系统,脱杆也可运行除了电车模型,博物馆还展出了很多和电车而有关的物件,每一件都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比如下图这件,是第一代公交电车工人手拉肩扛竖起的第一根电车电线杆。

  电车的电线杆内部填充的是鹅卵石,和水泥钢筋混合在一起,据于惠介绍,这些鹅卵石都是电车工人自己去海边淘的;

  这是第一代无轨电车使用过的主电机,它是电车的心脏,里面填充的是紫铜,电车运行全靠它。这也是青岛的电车工人去北京学习技术,把零件运回来自己组装的。无轨电车见证了青岛过去六十年的发展历程,在城市发展的浪潮中,无轨电车也在不断地革新,现如今,无轨电车已经成为青岛一张亮丽的名片。

   来源:青岛时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