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军:撑起城阳区史志工作半边天的人
爱青岛 2018-12-28 15:26

  人物简介:

  刘好军,男,1962年11月出生,城阳区棘洪滩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地方志编纂工作。

  事迹概述:

  刘好军是城阳区棘洪滩街道工作人员,1984年参加工作,1999年调到镇史志办公室负责地方志编纂工作。19年来,他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成年累月任劳任怨笔耕不辍,共编纂完成各种地方志600多万字,其中历时10年完成的全书128万字的棘洪滩镇第一部地方志《棘洪滩镇志》,是城阳区基层修志的第一部乡镇、部门志,先后获得青岛市2008-2009年度优秀地方志成果特等奖、第24届青岛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山东省齐鲁新方志奖优秀基层志书奖。去年秋天,他罹患恶疾进行重大手术后,仍不畏病痛,乐观向上,忘我工作,完成了2部村志的编纂和1部学校志初稿的编纂等,被上级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誉为“撑起城阳区史志工作半边天的人”。

  事迹正文:

  刘好军深谙丰富而详实的史料是志书的生命,因而下大功夫、花大力气抓了史料的搜集工作。由于行政区划的原因,加之年代久远,棘洪滩街道的档案分存于青岛市的即墨、胶州、崂山、城阳以及烟台、潍坊等地档案馆。为了做好史料搜集工作,他与同事常年奔波于这些档案馆。为了节省查档时间,提高查档效率,除查档之前与前往的档案馆联系,每天风雨无阻地开馆之前到达,开馆时准时投入查档工作外,每次午饭前调足档案,中午草草用过午餐后继续工作,下午档案馆上班时,午饭前调取的档案刚好查完,接着再调阅新的档案,直到档案馆闭馆方离开。2000多卷、1600多万字的档案查阅,2000多万字史料的形成,为志书编纂提供了丰富而详实的内容。

  在《棘洪滩镇志》的编纂中,他没有休息过一个星期天、节假日。中秋节,他工作到下午5点才离开办公室,春节也照常续接节前工作,即使大年三十也在核编书稿。

  《棘洪滩镇志》出版后,在社会引起很大反响。由于志书下限至2001年6月,棘洪滩撤镇设街道后,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各界要求续修《棘洪滩街道志》的要求和愿望强烈。由于《棘洪滩镇志》出版才一年多时间,续修不符合有关规定,但他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对《棘洪滩镇志》删繁就简,增加新的内容,用不足一年的时间完成168万字的《棘洪滩街道志》的编纂,并于2012年6月出版。由于该志书图文并茂,编纂水平较高,引起山东省地方志领导和专家的关注,将棘洪滩街道推荐入编中国名镇志,成为山东省4个、青岛市唯一一个编纂中国名镇志的街道(乡镇)。该志书书稿已完成,正由出版社出版。

  近年来,他受有关街道所邀,先后完成夏庄、红岛、惜福镇等街道志的编纂出版,并完成城阳、河套、流亭街道志的定稿。2016年编纂出版的《中华埠村志》,成为棘洪滩街道第一部村志,填补了全街道村志的空白。此外,他还结合地方志编纂,做好民间故事的搜集整理,主编完成《摩天岭的传说》等3本、近百万字的民间故事集。

  去年秋天,他受城阳区委组织部的指派,承担了青岛市委组织部、市委党史研究室组织编写的《改革开放实录》(青岛卷)城阳区部分的撰稿任务。就在他动笔时,却罹患肺癌住院手术。术后第四天术便出院回家,依靠药物止痛,强忍巨大的伤口疼痛,高质量、快速度完成了近4万字的撰稿任务,受到上级组织部门领导和党史专家的高度赞扬。此后,他以大无畏的精神,用饱满的热情,豁达爽朗的品行,不惧恶疾,先后完成了各80的万字《下崖村志》《棘洪滩村志》的编纂,这两部村志将于今年年底前出版。同时,完成全区唯一一个文史馆---棘洪滩街道历史文化展厅的文字编写和图片编辑工作,还完成了全街道第一部学校志《锦绣小学志》初稿的编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