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酒勺揭秘沿海人家酒文化
爱青岛 2018-08-10 09:00

  龙头泻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枨枨……在唐代诗人李贺的《秦王饮酒》中古人们通宵达旦饮酒作乐的豪华场面似乎近在眼前。其中的龙头有被认为是酒勺的别称,如今沿海人家虽无古人般纵情豪放,但对酒的热情却丝毫不弱,一件锡制小酒器仿佛就在向人们讲述着沿海人家对酒和朋友的热情。

  小小酒勺服务几代人

  “一起喝点吧!”走在罗家营村村子里,记者发现村里男人们打招呼时说得最多的便是这样一句话。紧邻海边,沿海人家不仅有着和大海一般广阔的胸襟,也有着如大海一般的豪迈酒量,在罗家营村史馆内收藏的老酒器似乎正是印证了这一点。在村史馆内众多的大件里,一只小小酒勺看上去并不起眼,但也正是因其小巧精致和独特造型吸引众多参观者的目光。一根十厘米左右的把柄连接着一只小勺,上面的包浆和划痕证明酒勺年头不少,但酒勺通体没有一丝铁锈。老人们告诉记者这是因为酒勺由锡制成,锡制用具不透水、不受潮、易密封,因此也被当作制酒勺的绝配。村史馆工作人员杨方信告诉记者,对于酒勺大小,制作者显然也是费过一番心思,舀满一勺酒倒进酒盅内一分不多一分不少正正好,喝酒的人们也就不用担心多喝与少喝。

  老酒勺讲述新故事

  “以前不像现在想喝什么酒都能喝到买到,那时候能喝上一口小酒绝对是最高级的享受了。”一名老人告诉记者。现代酒瓶设计多为细长型,酒口狭窄,饮酒人可以直接从酒口将酒倒出,酒勺似乎派不上什么用场。为什么之前喝酒就离不了这小酒勺?村里的老人们向记者讲述,这是因为以前市面上没有多少售酒的商家,村民们想喝酒就只有自己酿,酿酒的坛子都是宽口大瓶,搬起来重,倒酒又不方便,因此小酒勺的存在就很有必要。

  如今,各种好酒洋酒取代了以前自酿的土酒,但尽管酒器在变,沿海人家对酒和朋友的热情却实现了很好的传承,三杯两盏淡酒,几个陌生人也可以很快成为好朋友,也印证着沿海人家对酒和情的诠释。

  (来源:宣推办)

分享到